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8)
2023(13084)
2022(11156)
2021(10588)
2020(9311)
2019(21741)
2018(21466)
2017(41482)
2016(22598)
2015(26004)
2014(26150)
2013(25808)
2012(23698)
2011(20952)
2010(21064)
2009(19567)
2008(19469)
2007(17009)
2006(14198)
2005(12266)
作者
(63313)
(53108)
(53011)
(50618)
(33691)
(25579)
(24328)
(20843)
(20064)
(19016)
(18017)
(17729)
(16891)
(16581)
(16553)
(16532)
(16133)
(15682)
(15258)
(15184)
(13119)
(13103)
(12937)
(12096)
(12077)
(11998)
(11828)
(11719)
(10768)
(10557)
学科
(94214)
经济(94118)
管理(69824)
(66999)
(55718)
企业(55718)
方法(52038)
数学(47157)
数学方法(46451)
(38197)
(24761)
中国(23563)
(20201)
财务(20140)
财务管理(20076)
企业财务(19075)
业经(18352)
(17686)
地方(17632)
(17035)
(16817)
贸易(16810)
农业(16363)
(16326)
理论(15590)
财政(13876)
(13526)
技术(13512)
(13437)
银行(13412)
机构
学院(319073)
大学(318903)
(131304)
经济(128721)
管理(128019)
理学(111799)
理学院(110698)
管理学(108526)
管理学院(107947)
研究(98310)
中国(75257)
(67846)
(65327)
科学(60201)
财经(51179)
(49802)
(48786)
中心(47104)
业大(46995)
(46926)
(46534)
研究所(43991)
经济学(41008)
北京(40557)
农业(39149)
(38857)
师范(38442)
财经大学(38053)
经济学院(37377)
(36513)
基金
项目(216837)
科学(171320)
基金(158947)
研究(156138)
(137759)
国家(136644)
科学基金(118960)
社会(98859)
社会科(93871)
社会科学(93845)
(84996)
基金项目(83624)
自然(78713)
自然科(76979)
自然科学(76960)
自然科学基金(75584)
教育(74743)
(71322)
资助(67367)
编号(63508)
成果(50904)
(48782)
重点(48604)
(45302)
(44744)
课题(43255)
科研(42500)
教育部(42454)
创新(42258)
大学(41444)
期刊
(133251)
经济(133251)
研究(88384)
(58428)
中国(58172)
学报(48013)
管理(45283)
科学(43617)
(42923)
大学(37246)
学学(35152)
教育(31833)
技术(30538)
农业(28912)
(26437)
金融(26437)
财经(25653)
经济研究(22759)
(21842)
业经(21396)
统计(18995)
问题(17746)
(17055)
技术经济(16548)
(16049)
财会(15987)
决策(15629)
(15287)
理论(14688)
商业(14589)
共检索到456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储德银  张婷  
采用财政分权组合指标和三种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对中国式财政分权水平与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财政分权水平是高还是低,财政分权与收入不平等始终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财政分权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减少收入不平等;财政分权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分权区制下呈现非线性特征,且会随着分权水平的提升而下降;财政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效果表现为总体居民收入不平等<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史桂芬  刘欢  王佳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分权有利于增加地方政府对教育等公共物品供给。基于2007-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方法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存在非线性双重门槛特征,当财政分权度提高跨越门槛值,其对教育支出的负向影响程度随之降低。此外本文研究同时发现,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规模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旋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实施的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分配机制,财政支出显著地扩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而不同项目的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互异,其中农林水务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间相对收入差距,而公共安全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受益范围主要局限于城市,显著不利于城乡间收入状况的改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必须转变财政支出"市民导向"的既定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教以及农林水务支出,扩大公共安全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在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海丽  
本文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物质需求条件下,城镇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文化消费需求确实是以物质需求满足为前提,且存在双门限效应。同时,线性回归模型放大了增加收入和政府扶持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而降低了文化产品价格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时,应更多关注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对文化产品价格的调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文文  
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大多数理论研究认为金融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一个可行办法。本文运用中国1985-2010年省级数据,采用Hansen(1999)的面板门限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不管金融发展处于较低、中等还是较高发展水平,金融发展与国民收入不平等之间都是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样本期内金融发展实际上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然而,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存在鲜明的门限特征,并存在双重门限值,随着金融发展不断跨越门限值,金融发展扩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会不断减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浩  王海燕  
在社会融资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以及融资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季度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门限回归模型,系统考察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理、适度的增长范围。与此同时,不同的融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其中,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表内融资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融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表外融资(票据融资)在统计上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实体经济中占比不断扩大,也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依民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个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了以产出缺口代表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和未来三年实际产出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两者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阶段时,产出缺口对两者负向影响的程度是最大的;当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时,产出缺口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未来平均增长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政府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时,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视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和修复功能,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中元  
本文采用2007-2011年中国对155个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量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PTR)考查东道国制度质量与双边投资协议(BIT)对中国OFD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双边投资协议对中国的OFDI的影响有明显的区制差异:制度质量的提高会促进中国OFDI流向低收入和高收入水平经济体以及中、小规模OFDI存量经济体;签署双边投资协议促进中国OFDI流向大规模OFDI存量经济体。但双边投资协议与东道国制度质量水平的提高并无助于中国OFDI流向中等收入水平经济体;双边投资协议还抑制了中国OFDI流向中、小规模O...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芳  潘欣欣  陈习定  时培豪  
本文利用结构门槛回归(STR)方法和105个国家1981—2016年的跨国数据,研究教育公共支出在不同的制度质量(政府治理水平)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与收入分配不公平之间的关系通常具有非线性特征;只有在高于政府治理的门槛水平时,教育公共支出才能改善收入分配,否则教育公共支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负面的。本文据此提出中国教育公共支出的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教育投资结构,提高教育公共支出的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教育公共支出在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教育公共投资力度,增加教育公共支出,获得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差距缩小的"乘数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能  李万明  
本文引入财政支出作为传导机制,运用庇古的公共物品最优配置边际效用理论分析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基于1978—2013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分权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显著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从短期来看,财政分权却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反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对其自身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年咏  张甜迪  
全球范围内劳动力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功能性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视。本文通过构建卡莱斯基分配增长模型分析表明,金融化会增大股东权利,从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不断降低劳动力收入份额。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及城乡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印证了这一结论,且金融化水平较高的城镇及东部城镇地区实证结果均表明,金融化对劳动力收入份额的挤占存在门限效应:在金融化的初期会大幅降低劳动力收入份额,超过门限值后这一负面影响明显减弱;中西部城镇及农村地区未发现门限效应,但两者仍呈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创练  陈国进  陈娟  
本文采用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1978~2008年间29个省份(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政府消费性支出在促进私人消费和带动内需上是否存在Armey曲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该命题在我国并不成立,即政府规模扩张并不会导致政府消费对私人消费挤入(促进)效应的大幅度下降或者逆转。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规模高于17.74%的省份(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等地),这些地区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而与私人消费呈互补关系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相对较为匮乏。政府消费规模扩张并不会直接导致政府消费与私人消费替代效应的进一步凸现,从而使得两者关系在某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书华  杨有振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了重要冲击,对金融发展与农户收入差距的分析显示了二者间倒U型关系的存在,破除农户借贷资金的约束可以削弱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利用2 100户农户2005~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农户收入差距与信贷约束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农户信贷约束中的门槛效应,数据分析支持了门槛效应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农户借入资金的信贷约束及其门槛效应是农户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诱因,因此,对农户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倾斜可以打破初始财富禀赋较低农户在信贷约束上的门槛效应,有利于改变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飞  
[目的]文章旨在阐明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发挥。分析精英俘获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为精准减贫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理顺金融减贫出现目标偏离的内在逻辑;(2)采用2009—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104个传统农业县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村居民收入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的贫困减缓效应。[结果](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鲜明的双重门槛特征;(2)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效果显著减弱。[结论]农村金融"嫌贫爱富"及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现象是金融减贫效应呈现门槛特征的潜在诱因,而减贫资源更易被农村富裕的精英群体获取导致金融减贫的初衷难以落实,加大了农村贫困内部社会分化;该文建议,应站在乡村社会和乡村治理的角度反思金融减贫,建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以避免农村金融减贫工作陷入"内卷化"的窠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丽琳  
基于一般化单部门生产模型,利用我国29个省份1995-2009年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估算以能源效率为门限变量时多要素投入对产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转换行为,有且仅有一个门限值;能源效率一旦跨越门限值,要素产出弹性提高、产出规模报酬系数增大、不同要素对产出规模的贡献份额变动;省份间根据能源效率差异,在门限值左右呈现区域集聚及进程阶段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