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7)
- 2023(12324)
- 2022(10357)
- 2021(9642)
- 2020(8065)
- 2019(17521)
- 2018(17166)
- 2017(32027)
- 2016(17471)
- 2015(18732)
- 2014(17722)
- 2013(17348)
- 2012(15847)
- 2011(13849)
- 2010(13684)
- 2009(12416)
- 2008(12529)
- 2007(10942)
- 2006(9203)
- 2005(7868)
- 学科
- 济(59962)
- 经济(59898)
- 管理(58738)
- 业(55303)
- 企(47304)
- 企业(47304)
- 财(31341)
- 方法(28094)
- 数学(24409)
- 数学方法(24157)
- 中国(17697)
- 技术(17270)
- 务(16483)
- 财务(16472)
- 财务管理(16419)
- 农(16412)
- 学(15776)
- 企业财务(15770)
- 制(14131)
- 业经(14019)
- 环境(13529)
- 财政(13343)
- 技术管理(12494)
- 地方(11887)
- 贸(11609)
- 贸易(11603)
- 易(11308)
- 银(11272)
- 银行(11227)
- 划(11211)
- 机构
- 学院(233247)
- 大学(233191)
- 济(92958)
- 经济(91233)
- 管理(89186)
- 研究(80191)
- 理学(78478)
- 理学院(77593)
- 管理学(76090)
- 管理学院(75675)
- 中国(60156)
- 科学(53058)
- 财(51223)
- 京(47523)
- 农(45198)
- 所(41486)
- 业大(38985)
- 研究所(38018)
- 财经(37648)
- 中心(36688)
- 农业(35893)
- 江(34710)
- 经(34341)
- 院(29579)
- 北京(29093)
- 经济学(29032)
- 财经大学(27964)
- 范(27858)
- 师范(27403)
- 州(26903)
- 基金
- 项目(168242)
- 科学(132984)
- 基金(124426)
- 研究(114534)
- 家(112784)
- 国家(111877)
- 科学基金(95292)
- 社会(74938)
- 社会科(71268)
- 社会科学(71249)
- 基金项目(66572)
- 省(66406)
- 自然(64504)
- 自然科(63093)
- 自然科学(63072)
- 自然科学基金(62003)
- 划(56473)
- 教育(51712)
- 资助(49196)
- 编号(41847)
- 创(40871)
- 重点(38875)
- 创新(37417)
- 部(36355)
- 发(35227)
- 科研(33654)
- 计划(33621)
- 成果(32428)
- 业(32299)
- 国家社会(32251)
共检索到336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胡佳
优化创新环境是地方政府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体制是影响创新环境的关键因素。基于2007年-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与创新环境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对创新环境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支出分权作用更明显。二是细分创新环境项目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劳动者素质、创业水平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出分权对劳动者素质、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以及创业水平有正向影响。三是财政分权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将随分权水平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特征。为更好地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政府应该调整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加快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尤其注重在财政支出上保持适度分权,在财政收入上保持较低程度分权。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创新环境 非线性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基于异质环境分权理论,采用2009—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和检验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和环保立法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财政分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环保人事分权、环保立法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呈倒U型关系,而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域的3种环境分权均未跨过拐点,环保人事分权、立法(或资金)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处于促进(或抑制)阶段;(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路径,其中,绿色研发人员投入、绿色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产出与绿色经济产出均呈现出显著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3)财政分权正向调节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对环保立法分权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基于异质环境分权理论,采用2009-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和检验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和环保立法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财政分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环保人事分权、环保立法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呈倒U型关系,而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域的3种环境分权均未跨过拐点,环保人事分权、立法(或资金)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处于促进(或抑制)阶段;(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路径,其中,绿色研发人员投入、绿色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产出与绿色经济产出均呈现出显著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3)财政分权正向调节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对环保立法分权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丽娜 薛阳
运用2008-2018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活跃程度的激励效应及其解构与异质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1)研究区间内,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活跃程度以及解构之后的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活跃程度的激励效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通过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活跃程度的激励效应及其解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尽管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现一致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未必相同。据此,文章认为应不断深化与支持区域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通过财政分权引导地方政府更加注重实质性创新,避免因过度“为创新而竞争”引致的策略性创新;要积极探索财政分权的实现方式,协调好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地方之间的财权、财力、事权以及支出责任等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辉 杨烨
从财政分权视角切入,使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结论:(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与具有单向外溢性质的水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具有双向外溢性的大气污染呈"U"型曲线关系;(2)财政分权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的两个门槛值为0.4506和0.6471,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门槛值为0.5275和0.7609;(3)外资利用、经济发展和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会改变"U"型曲线的"拐点值"位置,并且在这三种门槛条件下,财政分权与其他环境污染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效应对各污染物的作用方向不同,揭示了其与环境污染非线性关系的实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异质性 门槛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任晓怡 吴非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洁 王耀中 胡尊国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但由于不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不同,地方政府实施的财税政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分别采用动态空间计量估计和动态面板门槛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文化财政支出、文化金融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异质性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区域文化方面所实施的财税政策存在明显的竞争性,其竞争过程也产生策略互动,即地方政府会策略性选择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接近的地区。进一步,财政金融政策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取决于当地人均产出:若地区人均产出较高,财政金融政策的正向影响显著;相反地,若地区人均产出处于较低水平时,政策效果并不显著。除了本地区政策之外,邻近地区财政金融政策对本地文化产业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支出 金融发展 文化产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顾群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2008-2013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分析了财政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创新投资具有异质性这一特点,将创新分为探索式创新与开发式创新,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负向作用;财政补贴对异质性创新效率影响存在差异,即财政补贴对开发式创新效率存在促进作用,而对探索式创新效率则不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宝胜
对创新和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剖析,指出创新研究系统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分析、比较“系统范式”和传统研究方法之间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创新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关键词:
创新 创新系统 系统范式 非线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必好 张郁
技术创新效率、创造性破坏在渐进式和跨越式技术进步中产生差异性作用,技术进步具有随机变动特征,构建Bellman方程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效率引导厂商充分利用既定创新资源,改善产出投入比例,使技术进步路径朝着厂商最优化效益目标逐渐收敛,总体是先易后难,拉动技术进步不显著。创造性破坏加快技术积累与进步,技术水平在较低阶段上快速提升,技术进步路径不是持续渐进升级的,跨越多个阶段推动技术进步,发生着较大幅度波动。两者共同作用使技术进步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呈现非线性趋势和异质性特征。本文在门限自回归和分位数自回归分析基础上,引入门限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并验证相关结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不同层级政府间财政支出权限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支出的结构与效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领性作用,必须重视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至2016年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并且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V"型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还会抑制政府创新偏好,降低财政科技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一般城市创新水平的直接效应均为负,但政府创新偏好的中介效应仅在一般城市显著;从时间异质性角度来看,2012年之前,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后,财政分权对城市创新的负面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力朋 刘金婷 刘华
财政科技投入不仅可以直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通过政策导向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改善企业的创新条件,并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城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表明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具有显著的企业创新产出促进效应;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即可以通过改善创新条件和提高创新意愿来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增长;相对来讲,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对非国有企业、吸收能力较强企业、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企业、科学技术支出规模较小地区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实施差异化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持续改善创新环境,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敏 王腾 严良 谢雄标
改善能源生态效率是实现"十三五"节能降耗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考虑生态和社会福利因素,以200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样本为基础,利用SBM-DEA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中国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财政分权、经济竞争的内生经济增长和制度层面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近17年来中国中西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水平较东部地区差,其中中部地区呈现持续恶化趋势。财政分权显著改善了能源生态效率,而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降低了能源生态效率。地区虚拟变量揭示经济竞争使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生态效率显著下降,但有助于西部地区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基于反事实分析,如果能够遏制经济竞争加剧,能源生态效率年均能够获得1.38%额外改善。最后,本文提出从改革财政激励制度,强化审计监督问责,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形成经济竞争与合作,以期提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秦磊 夏传信 施建军
针对具有多个来源的异质性数据,文献中通常提出复杂程度较高的模型用于描述每个数据子总体的特征,而本文着眼于刻画不同数据子总体的共性进而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在参数估计方面,本文借鉴了普通线性模型的Maximin估计思想,提出了适用于广义线性模型的Maximin似然比估计方法及稀疏结构下的惩罚估计。该方法通过最大化所有子总体中似然比统计量的最小值,构建了一个简单而保守的模型,以减少数据来源较多而呈现的复杂性。本文所提方法适用于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两点分布、泊松分布等指数族分布的情形,丰富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好的实践意义。模拟分析显示,相比于经典的估计方法,Maximin似然比估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探寻子总体的共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样本外预测精度。本文的方法也适用于政府统计和经济统计中具有异质性的大型数据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