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4)
- 2023(15027)
- 2022(12932)
- 2021(12160)
- 2020(9949)
- 2019(23139)
- 2018(22378)
- 2017(43151)
- 2016(23395)
- 2015(26276)
- 2014(26087)
- 2013(26198)
- 2012(24268)
- 2011(21698)
- 2010(21361)
- 2009(19331)
- 2008(18927)
- 2007(15954)
- 2006(13736)
- 2005(12095)
- 学科
- 济(100597)
- 经济(100494)
- 管理(71554)
- 业(63663)
- 企(52167)
- 企业(52167)
- 方法(47652)
- 数学(42589)
- 数学方法(42250)
- 财(34811)
- 中国(28527)
- 农(25105)
- 地方(22125)
- 学(20210)
- 业经(19853)
- 贸(18946)
- 贸易(18938)
- 环境(18689)
- 务(18590)
- 财务(18531)
- 财务管理(18479)
- 易(18402)
- 制(17989)
- 企业财务(17656)
- 农业(16663)
- 和(15493)
- 银(14578)
- 银行(14540)
- 融(14288)
- 金融(14286)
- 机构
- 大学(331709)
- 学院(327878)
- 济(140422)
- 经济(137859)
- 管理(131811)
- 理学(115192)
- 理学院(113963)
- 研究(112345)
- 管理学(112333)
- 管理学院(111761)
- 中国(84931)
- 京(70254)
- 财(68938)
- 科学(67752)
- 所(55487)
- 财经(52972)
- 研究所(50581)
- 中心(49738)
- 农(48473)
- 经(48405)
- 业大(46644)
- 江(44811)
- 北京(44756)
- 经济学(43989)
- 范(42030)
- 师范(41705)
- 院(41120)
- 经济学院(39920)
- 财经大学(39591)
- 农业(37929)
- 基金
- 项目(229416)
- 科学(181838)
- 基金(169620)
- 研究(168728)
- 家(147470)
- 国家(146341)
- 科学基金(126114)
- 社会(109181)
- 社会科(103711)
- 社会科学(103685)
- 基金项目(89952)
- 省(86362)
- 自然(80747)
- 自然科(78848)
- 自然科学(78832)
- 自然科学基金(77434)
- 教育(76138)
- 划(73509)
- 资助(70126)
- 编号(66928)
- 成果(53834)
- 部(52091)
- 重点(51347)
- 发(49063)
- 创(47391)
- 国家社会(46000)
- 课题(45545)
- 教育部(45048)
- 创新(44362)
- 科研(44015)
- 期刊
- 济(144775)
- 经济(144775)
- 研究(100039)
- 中国(59201)
- 财(54243)
- 学报(49824)
- 科学(46748)
- 管理(45898)
- 农(42378)
- 大学(38111)
- 学学(35916)
- 教育(31844)
- 农业(30202)
- 融(26854)
- 金融(26854)
- 技术(26083)
- 财经(25973)
- 经济研究(25034)
- 经(22134)
- 业经(21481)
- 问题(18979)
- 贸(16331)
- 业(16131)
- 技术经济(15917)
- 理论(15606)
- 图书(15517)
- 科技(14991)
- 资源(14931)
- 世界(14399)
- 版(14205)
共检索到473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亮 蔡宏波 任国良 薛津津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CO2减排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CO2减排效率,而过度分权则会适得其反,而就当下大部分地区财政分权状况而言,中央政府可以选择适当提高分权水平以提升CO2减排效率。同时,立足于不同的财政分权水平,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引发的市场分割将会进一步改变财政分权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财政分权 减排效率 市场分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丽颖
本文基于1995-2009年国家层面数据,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对我国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目前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收入角度的税收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应对现行的环境税和资源税进行一定的改革;今后财政政策应注重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收获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碳排放强度 减排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璐
文章选择2001-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使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整体及区域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此作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从财政分权的支出角度和收入角度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中国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大,在2009年和2012年受到外部冲击出现两次较大回调,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低;第二,财政分权能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增长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三,对外开放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最后针对文章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质量 经济规模 资源配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丙泉 田晨 马占新
视区域技术创新是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两阶段构成的系统,运用链式网络DEA方法对全国28个省份2011~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回归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整体及各阶段效率的影响。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多数省市依然没有摆脱高产出、低转化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财政分权不利于成果产出效率及技术创新整体效率的提升,对成果转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有助于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提升,而人力资本恰恰相反,教育水平有助于成果产出阶段效率提升,却不利于成果转化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广伟
财政分权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地方债务问题,这成为当下影响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隐患。文章基于跨国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财政约束规则对于提高财政分权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收入约束和支出约束,单纯的债务约束并不足以提高财政分权的效率和减少地方政府赤字;收入约束对于财政分权效率提高的直接影响要大于间接影响,而支出约束对于财政分权效率提高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约束 财政分权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喜 蒋薇薇
资本流动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经济 资本流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莉 许龄珏 郑新业 马本
财政分权从异质性、外部性和规模经济三方面影响政府防灾减灾的效率,作用结果依赖于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影响范围。财政分权通过流动性资源竞争机制和上级政府的灾后救助两条路径影响政府防灾减灾的激励,前者促进地方政府进行防灾减灾,后者则会引发道德风险导致防灾减灾不足。防灾减灾能够有效地控制自然灾害损失,因此透过自然灾害损失可以检验现行的财政分权结构是否有利于防灾减灾。本文以市县本级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衡量各省份财政分权度的指标,分别以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受灾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衡量自然灾害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莉 许龄珏 郑新业 马本
财政分权从异质性、外部性和规模经济三方面影响政府防灾减灾的效率,作用结果依赖于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影响范围。财政分权通过流动性资源竞争机制和上级政府的灾后救助两条路径影响政府防灾减灾的激励,前者促进地方政府进行防灾减灾,后者则会引发道德风险导致防灾减灾不足。防灾减灾能够有效地控制自然灾害损失,因此透过自然灾害损失可以检验现行的财政分权结构是否有利于防灾减灾。本文以市县本级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衡量各省份财政分权度的指标,分别以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受灾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衡量自然灾害损失的指标,利用中国2000—2007年31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自然灾害损失和财政分权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财政分权对防灾减灾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吴丽娟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方法对2000~2009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六个行业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跨时期的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行业整体碳排放效率从2000~2009提高了7.2%,并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动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及其β收敛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行业间存在显著的技术扩散和制度扩散现象,论文据此推广余情,提出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政府监管等碳控制的途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慰 金泽斌 陈子琦
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生态效率指标,实证检验环境规制、财政分权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具有空间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产生明显的财政分权门槛效应,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时,环境规制的实施效果尤为显著。上述结论对地方政府完善环境规制政策、优化财政分权制度设计,实现环境规制、财政分权与区域生态效率的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杏花 程亚男
基于创新价值链,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为中介变量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在转化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在研发阶段的影响不显著。财政支出结构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研发阶段的遮掩效应更大;而分权会降低财政支出效率,对双阶段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关键词:
创新效率 财政分权 创新价值链 中介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孔刘柳 谢乔昕
本文以"利维坦假说"为起点,以我国财政分权对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差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财政分权作用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机理差异,分析不同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动因的差异性。同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政治制度、纵向财政平衡状况以及政府考核指标等因素对利维坦假说的作用途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的动因存在差别。实证上也验证上述结论。在此基础上,论文试图提出一些抑制不合理差异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规模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浩然 金荣学
文章根据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测度了财政分权对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带来体制革新,短期内会降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这一阻滞效应在长期不可持续并将逆转为促进效应;各地区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财政分权均有利于邻近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对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受财政分权的影响最为明显。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 资源配置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胜安 夏珑 张春明
本文采用20032015年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三大经济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并回归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珠三角区域则有显著负向显著;城镇化水平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珠三角则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和国有经济比重只对京津冀区域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立赫 石映昕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减缓了因资本错配带来的创新效率损失;分区域来看,在产能过剩程度较低的省份,财政分权通过抑制资本错配减少了创新效率损失,对创新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在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地区,虽然财政分权通过缓解资本错配降低了创新效率损失,但是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错配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效应。为了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