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3)
2023(7666)
2022(6213)
2021(5935)
2020(4914)
2019(10590)
2018(10016)
2017(18697)
2016(9433)
2015(10342)
2014(9634)
2013(9488)
2012(8517)
2011(7250)
2010(7669)
2009(7589)
2008(6744)
2007(6047)
2006(5190)
2005(4634)
作者
(23063)
(19096)
(18831)
(17939)
(11975)
(8951)
(8446)
(7195)
(7123)
(6837)
(6353)
(6330)
(6086)
(5885)
(5845)
(5822)
(5495)
(5371)
(5332)
(5127)
(4696)
(4424)
(4369)
(4357)
(4338)
(4228)
(4222)
(4143)
(3818)
(3715)
学科
(40479)
管理(39015)
(36727)
企业(36727)
(31278)
经济(31253)
(26746)
(24922)
金融(24922)
(22729)
银行(22724)
(21981)
中国(19545)
技术(16102)
(13703)
财务(13690)
财务管理(13649)
企业财务(13143)
(13124)
财政(12401)
技术管理(11954)
方法(11329)
中国金融(11003)
地方(10524)
(10077)
业经(9749)
数学(9453)
数学方法(9389)
(9273)
(8666)
机构
学院(118770)
大学(116243)
(52828)
经济(51810)
管理(48534)
理学(41382)
理学院(41066)
管理学(40685)
管理学院(40455)
中国(36916)
研究(36321)
(35414)
财经(23756)
(22659)
(21441)
中心(19585)
(18684)
科学(18663)
财经大学(17545)
(17393)
(17204)
经济学(17094)
金融(17044)
银行(16597)
(16522)
(15540)
经济学院(15472)
(15282)
商学(14600)
商学院(14454)
基金
项目(76042)
科学(61714)
研究(61065)
基金(54838)
(45472)
国家(45016)
科学基金(40771)
社会(40487)
社会科(38684)
社会科学(38676)
(32048)
基金项目(29048)
教育(26966)
(24841)
(23996)
编号(23855)
自然(23363)
自然科(22944)
自然科学(22938)
自然科学基金(22576)
创新(21260)
资助(20710)
成果(19784)
国家社会(17108)
重点(16973)
(16969)
课题(16941)
(16854)
(16333)
(16274)
期刊
(57657)
经济(57657)
研究(42243)
(33174)
中国(30783)
(29290)
金融(29290)
管理(21143)
教育(12830)
科学(12809)
财经(12523)
学报(11859)
(11515)
技术(10779)
(10686)
大学(10346)
经济研究(10309)
学学(9761)
科技(9696)
业经(8808)
财会(8560)
会计(8331)
(7408)
财政(7408)
技术经济(7109)
(6868)
论坛(6868)
农业(6726)
问题(6331)
理论(6196)
共检索到198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路京京  杨思莹  马超  
央地间分权改革是我国调节不同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的一项制度探索,对于强化地方政府创新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动态分析发现,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两种分权制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动态变化轨迹。此外,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分权制度改革的匹配性较差,两类分权制度缺乏有效协同。因此,在有序推动分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提高财政与金融两个领域分权制度的匹配性,最大化分权制度改革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2007—2020年中国293个地级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财政压力、金融分权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采用赤字率作为工具变量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市相对于中西部与外围城市,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金融分权是财政压力推动数字创新的重要机制;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溢出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变化态势,且在经济依赖性较强的地区作用更突出。由此,应该从实施差异化财政分权策略、适度提高金融分权水平与发挥财政和金融合力作用方面,形塑数字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从理论上将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划分为两个渠道:一是财政分权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财政补助,直接推动了企业创新;二是财政分权通过优化地区金融结构,发挥了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间接推动了企业创新。利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层面数据相结合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确实存在双重影响,并且对民营企业、处于成长期及公司高管具有研发背景的企业的研发创新有显著激励作用。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分权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财政收入分权则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应在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基础上,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强化对处于成长期民营企业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并发挥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凤  
文章采用熵值法测度2007—2020年中国293个地级城市数字创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财政压力、金融分权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这一结论在采用赤字率作为工具变量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市相对于中西部与外围城市,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金融分权是财政压力推动数字创新的重要机制;财政压力对数字创新的溢出效应呈倒“U”型非线性变化态势,且在经济依赖性较强的地区作用更突出。由此,应该从实施差异化财政分权策略、适度提高金融分权水平与发挥财政和金融合力作用方面,形塑数字创新能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财政分权作为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的财政制度,是财税政策的重要内容,对区域创新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深刻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我国31个省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地方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有效改善区域创新产出状况;在中央政府政绩考核压力下,地方政府会加大科技投入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经济增长,使得财政分权对地方科技投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不仅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且会通过影响地方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效应;财政分权与区域创新的联系具有区域异质特性,地方科技投入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赋能区域创新的主路径,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应继续推进财政分权改革,构建对地方政府的综合考核机制,关注政府科研保障资金的具体流向,积极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进程。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贺俊  王雪蓉  曹苏  
通过对中国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和检验,以金融分权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金融分权水平下,中国的金融分权对投资消费比的作用有差异,表现为双门槛效应的非线性特征.(2)这种非线性关系在各省份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在低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正相关;在中等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在高金融分权省份,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负相关.(3)财政分权对金融分权与投资消费比的非线性关系有一定影响,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联合效应提高了投资消费比.(4)我国高金融分权省份数量最少,大部分省份仍处于中低金融分权阶段,为了降低投资消费比,应该大力推进中低金融分权省份的金融分权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志安  邱国庆  
为了回答财政分权是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这一问题,文章对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2006-201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财政分权的科技创新发展效应的最优水平,当财政分权达到最优水平前,有利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当财政分权超过最优水平时,则不利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外贸规模、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据此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霞   刘岳洋  
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会抬升区域金融风险,且金融分权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具有协同效应,使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区域、地方债务规模和分权匹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降低金融分权程度并促使地方政府金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丙泉  田晨  马占新  
视区域技术创新是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两阶段构成的系统,运用链式网络DEA方法对全国28个省份2011~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回归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整体及各阶段效率的影响。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多数省市依然没有摆脱高产出、低转化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财政分权不利于成果产出效率及技术创新整体效率的提升,对成果转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有助于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提升,而人力资本恰恰相反,教育水平有助于成果产出阶段效率提升,却不利于成果转化阶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阳   薛程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环境规制是财政分权抑制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在低收入地区,财政分权抑制了绿色技术创新,而在中高收入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为深化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永彩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区域数字创新分为创新效果与创新效率两大维度,研究政府偏好、财政分权对区域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偏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但对区域数字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并不显著;财政分权在政府偏好与区域数字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空间效应检验下,政府偏好对本区域及周边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但仅对本区域数字创新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财政分权调节下,政府偏好对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与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有明显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薛冲  冯银虎  胡丽娜  
文章运用201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财政分权不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为正,“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创新”中介路径有效。亦即财政分权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扩大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绿色创新对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提高碳生产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运用SFA-Malmquist方法评估我国279个地级市2003—2018年的碳生产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讨财政分权差异下绿色创新对碳生产率的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促进了我国地级市碳生产率的提高,财政分权对于绿色创新与碳生产率的关系则存在门槛效应,当处于阈值左侧时,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绿色创新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降低;财政分权程度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绿色创新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立赫  石映昕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减缓了因资本错配带来的创新效率损失;分区域来看,在产能过剩程度较低的省份,财政分权通过抑制资本错配减少了创新效率损失,对创新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在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地区,虽然财政分权通过缓解资本错配降低了创新效率损失,但是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错配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效应。为了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和控制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对地方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五个维度构建刻画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抑制技术创新,进而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建立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随着研发强度超过1.9207%,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将会从抑制转为促进。因此我国应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处理好央地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关系,完善创新驱动体系,提升地方政府的自有收入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