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5)
2023(11899)
2022(9615)
2021(9028)
2020(7415)
2019(17182)
2018(16398)
2017(31375)
2016(16428)
2015(18392)
2014(18053)
2013(18115)
2012(17288)
2011(15658)
2010(15859)
2009(14879)
2008(14846)
2007(13010)
2006(11862)
2005(11108)
作者
(45484)
(37958)
(37705)
(36535)
(24371)
(17872)
(17106)
(14700)
(14378)
(13641)
(13222)
(12480)
(12260)
(12195)
(12172)
(11765)
(11297)
(10883)
(10706)
(10218)
(9858)
(9140)
(9002)
(8921)
(8553)
(8536)
(8192)
(7732)
(7529)
(7430)
学科
(93991)
经济(93902)
管理(51568)
(42115)
(35377)
企业(35377)
方法(33201)
(31104)
数学(28670)
数学方法(28480)
中国(25845)
地方(21934)
(18464)
业经(17754)
(17413)
(16664)
财政(15094)
(15054)
贸易(15042)
(14598)
地方经济(14055)
(13933)
财务(13913)
财务管理(13855)
(13572)
企业财务(13321)
(13178)
银行(13166)
(13131)
金融(13131)
机构
大学(245302)
学院(240375)
(121720)
经济(119866)
研究(90761)
管理(90533)
理学(77457)
理学院(76605)
管理学(75674)
管理学院(75189)
中国(71122)
(63198)
(51873)
科学(47828)
财经(46372)
(44909)
(42286)
经济学(41029)
研究所(39922)
中心(38694)
经济学院(36679)
(35014)
财经大学(34271)
北京(33746)
(32166)
(31270)
(30643)
师范(30425)
业大(27152)
(26810)
基金
项目(150733)
科学(121480)
基金(114774)
研究(113638)
(98860)
国家(98128)
科学基金(84685)
社会(79051)
社会科(75278)
社会科学(75260)
基金项目(58992)
(53252)
教育(51186)
自然(49833)
自然科(48761)
自然科学(48748)
自然科学基金(47944)
资助(47231)
(45381)
编号(42655)
成果(36604)
(36323)
国家社会(35351)
重点(34148)
(33269)
教育部(32345)
中国(31514)
人文(30758)
(30600)
(29957)
期刊
(140690)
经济(140690)
研究(86379)
(52817)
中国(51003)
管理(36153)
科学(31882)
学报(31807)
(27677)
经济研究(25853)
大学(25745)
财经(25703)
(24428)
金融(24428)
学学(24153)
(22437)
教育(21265)
技术(18912)
问题(18473)
农业(18368)
业经(17218)
(17008)
世界(15455)
国际(14570)
技术经济(13780)
统计(12443)
经济问题(11293)
会计(11237)
(10779)
经济管理(10744)
共检索到386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鹤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同入手,提出了一个基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经济转型理论框架,试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不一致的现象,以及试点、增量、渐进等改革特征加以解释。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地区经济结构和财政分权形式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机制及渠道,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将取决于财政分权下该地区生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地区产出的期望值及其波动性、地方财政边际收益以及财政留成率等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鹤  
1979年中国改革之初,中央政府由于面临财政压力,首先实行了向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分权,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等一系列分权改革措施。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改革之初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所进行的这些分权改革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芬  
笔者探讨了在地方政府以经济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条件下,完全集权、完全分权和部分分权的财政制度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完全集权和完全分权的财政制度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是相同的;而在部分分权的财政制度下,地方政府将努力发展能够为地方政府创收的产业,带来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会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的结果对理解我国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建筑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帮助,对现阶段通过简政放权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谭朵朵   陈婧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剑  覃成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已逐步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政策选择的手段日趋完善。当财政、金融、贸易、环境等单一政策或政策组合不同时,如何把握政策的力度及其组合是政府、企业、居民以至国外都时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不同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与模拟日益重要。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正是为适应实践的这种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翟凡  冯珊  李善同  
一、导言 中国经济自1979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1978-1995年的17年间,GDP年均增长9.9%。这一速度不仅远高于新中国前30年的增长速度,也居于同期世界各国之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张广婷  沈红波  
本文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偏好于大量建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逻辑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影响地方政府建立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负债的全部激励,而政府的"经济参与人"和"政治参与人"的双重角色以及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重要原因。在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和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了地方政府倾向于大量建立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借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分权背景下财政体制和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政府行为分别通过社会性质量维度和经济性质量维度来影响我国经济质量水平;其中地方政府主动性行为对经济效率质量、经济结构质量、经济稳定质量具有抑制作用,而财政分权对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保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同时,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性,两者对东部地区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质量都展现了较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性和社会性质量提升主要依赖财政分权的政策激励,地方政府主动行为对中部经济性质量和西部社会性质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总体来说,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在不同质量维度结构标准下作用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去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以期早日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德珠  
我国地方政府由于任期制等原因而形成"短视"认知偏差,过分注重项目的短期收益状况,从而会表现出对能带来大量即期收益的"政绩工程"类项目的投资冲动和对需要大量即期成本支付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拖延。以此可以部分地解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在我国历次经济过热中的作用机制。绿色GDP的提倡和一票否决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反偏差干预手段,也可在此框架内得到统一的逻辑解释。
[期刊] 改革  [作者] 甘行琼  李玉姣  蒋炳蔚  
基于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内含劳动和资本双要素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及其影响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视角来看,财政分权会显著影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而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从传导机制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市场保护、科技投入、环境保护等行为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从PSTR门槛效应来看,地方政府的多种行为会制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升级效果,呈现非线性关系。优化财政体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贯成  汪勋杰  
通过构建四维分析框架,全面审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动机、能力、约束与效应。分析表明:在制度变迁中,分税制改革和"标尺竞争"体制驱动了地方政府利用"编外"资源实施土地财政策略。实施策略所依赖的制度缺口包括: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结构缺陷、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弊端、金融体制支持和预算制度缺陷。实现能力受内在资源禀赋和外部制度环境约束。土地财政的实施可充实地方财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但也会积累财政、金融风险,引致房地产过度投资风险,隐藏社会风险,滋生违法腐败风险。所以,必须从深化分税制改革、变革土地财政形成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治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璟  沈坤荣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