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2)
2023(10837)
2022(9110)
2021(8200)
2020(6817)
2019(15337)
2018(14759)
2017(28686)
2016(15353)
2015(17020)
2014(17257)
2013(17148)
2012(16041)
2011(14341)
2010(14641)
2009(14018)
2008(13927)
2007(12419)
2006(11108)
2005(10375)
作者
(44180)
(37345)
(37048)
(35570)
(23802)
(17721)
(16724)
(14166)
(13901)
(13393)
(13017)
(12304)
(12238)
(12065)
(12064)
(11368)
(10903)
(10682)
(10550)
(10542)
(9512)
(9145)
(8828)
(8574)
(8435)
(8378)
(8316)
(7969)
(7544)
(7206)
学科
(81507)
经济(81411)
管理(53506)
(46126)
(38990)
企业(38990)
(31754)
方法(27530)
数学(24207)
数学方法(24004)
地方(19719)
中国(19399)
(19087)
(16398)
(16234)
财务(16209)
财务管理(16159)
业经(15624)
(15507)
企业财务(15435)
(14108)
财政(13921)
地方经济(12874)
(12499)
银行(12481)
(12153)
金融(12151)
(11803)
(11249)
体制(11189)
机构
大学(225028)
学院(224248)
(105695)
经济(103764)
管理(81520)
研究(80751)
理学(69402)
理学院(68618)
管理学(67621)
管理学院(67194)
中国(62116)
(58945)
(45930)
科学(45436)
财经(42565)
(41077)
(38432)
研究所(36343)
中心(35437)
经济学(35090)
(34901)
(33495)
财经大学(31276)
经济学院(31206)
业大(28925)
北京(28869)
(28802)
(26500)
(26375)
师范(26110)
基金
项目(142188)
科学(112752)
基金(105902)
研究(103571)
(92031)
国家(91318)
科学基金(78352)
社会(70204)
社会科(66730)
社会科学(66712)
基金项目(55050)
(54068)
自然(48341)
自然科(47233)
自然科学(47221)
教育(46877)
自然科学基金(46416)
(44758)
资助(43324)
编号(38838)
成果(33153)
(32615)
重点(32578)
(31563)
(30694)
国家社会(30456)
(29402)
(29249)
教育部(28558)
课题(28072)
期刊
(125722)
经济(125722)
研究(76215)
(52444)
中国(47660)
学报(34012)
管理(33084)
科学(31026)
(30673)
大学(26722)
学学(25759)
(23858)
金融(23858)
财经(23551)
经济研究(22043)
(20296)
农业(19751)
技术(18005)
教育(17262)
业经(16322)
问题(15878)
(12374)
技术经济(12129)
财会(11966)
会计(11798)
世界(11055)
统计(11014)
(10558)
国际(10299)
(10009)
共检索到357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永林  
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向零和博弈,需求诱致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央政府对制度刚性的放弃也达到了制度与经济绩效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由财政分权改革导致的众多问题开始制衡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导致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抑制。因此,政府体制改革应从制度安排入手,祛除体制性弊端,以弥补财权和事权分离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付文林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演化与省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作者认为,在深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特别是要提高向落后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以使公共品投资的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江  张成思  
本文在强制性技术变迁假说下,针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特有的变迁机制,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过剩和结构失衡特征的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文章以此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不平衡增长、潮涌现象、价格分化等现象的交互过程,并以1978年至2007年的数据对设立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家控制力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投资、价格、收入差距以及经济结构都具有显著影响,而收入差距扩大是抑制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应用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燕兰  
尽管广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享有政策优势,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尽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广西在体制改革、政策导向、思想观念等方面滞后,导致仅靠内生的、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难以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特别强调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必须借助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  张红  
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分权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财政分权制度,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并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Tobit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深化指标选择,得到影响农业发展的指标因素为政府干预、劳动力、人耕面积、技术条件和农业规模。之后,在Grilich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模型,得到了政府干预和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最大,且呈正比;人耕面积次之;技术条件和劳动力虽然对农业经济具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确定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农业在财政分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增长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在该背景下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  张红  
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分权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财政分权制度,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并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Tobit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深化指标选择,得到影响农业发展的指标因素为政府干预、劳动力、人耕面积、技术条件和农业规模。之后,在Grilich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模型,得到了政府干预和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最大,且呈正比;人耕面积次之;技术条件和劳动力虽然对农业经济具有影响,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高宾  
将制度量化,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推导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情形下,我国最优改革速度与最优改革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具有周期性特征,并且改革周期性具有内生性;最优改革速度随时间衰减,并且衰减力度递增;改革速度始终大于零,改革始终在推进;最优改革路径选择依赖于最优改革速度和改革起点,并且最优改革路径关于改革速度递减,关于改革初始条件递增。使用我国市场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命题进行检验,结果支持我国强制性改革周期的存在性,支持了相关命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美玉  王成璋  
本文认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边界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市场的不完备导致经济主体获利机会不能自动实现,因此需要国家强制性推动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陈彬  
"包容性增长"理念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共识,包容性增长指数的测算使得评估制度变迁的整体效应成为可能。本文构建并测算了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水平不断提升。运用SVAR模型检验发现:(1)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均能显著提升中国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表明"中国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度优越性;(2)三种经济制度变迁均能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影响最大,贡献度达35.9%;(3)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并非扩大而是能缩小收入差距,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双重调控。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发挥对外开放的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青  扬甦华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志勇  陈莉莉  
本文研究2000年以来财税体制变迁、地方"土地财政"模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用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000年以来税收收入有利于中央的调整没有改变地方政府的增长取向,而是显著改变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方式。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税体制的调整驱使地方财政倚重房地产业,并通过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发挥其联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娟  
文章把我国划分为五个地区,对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其他地区的财政分权不利于经济增长,民族地区的负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998年是东北、中部、西部财政分权度由高到低的转折点,由此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存在跨时和跨区差异,而且,1998年财政政策的转变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王珏  王华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少安  刘海英  
制度变迁方式是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例如:有渐进式与激进(突进)式之分,主动式与被动式之分,强制式与诱致式之分等。本文不准备多角度地划分和分析不同的变迁方式,只就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划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 学术界有人说,林毅夫先生把制度变迁区分为强制性和诱致性两种类型,并对此理论上给予较高评价。我认为这一说法是不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高宾  
本文将制度量化,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推导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情形下我国最优改革速度与最优改革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具有周期性特征,并且改革周期性具有内生性;最优改革速度随时间衰减,并且衰减力度递增;改革速度始终大于零,改革始终在推进;最优改革路径选择依赖于最优改革速度和改革起点,并且最优改革路径关于改革速度递减,关于改革初始条件递增。同时本文也对政府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权衡取舍推进改革给出了一个数学版本的阐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