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0)
- 2023(7434)
- 2022(6306)
- 2021(5677)
- 2020(4684)
- 2019(10360)
- 2018(9767)
- 2017(18398)
- 2016(10392)
- 2015(11698)
- 2014(11711)
- 2013(11599)
- 2012(10529)
- 2011(8965)
- 2010(9260)
- 2009(8865)
- 2008(9445)
- 2007(8484)
- 2006(7433)
- 2005(7008)
- 学科
- 管理(49325)
- 业(43630)
- 企(40564)
- 企业(40564)
- 济(37172)
- 经济(37083)
- 财(34182)
- 务(20308)
- 财务(20288)
- 财务管理(20239)
- 企业财务(19503)
- 制(16829)
- 方法(15654)
- 数学(13333)
- 数学方法(13242)
- 财政(13223)
- 体(12070)
- 中国(11333)
- 体制(10892)
- 政(10584)
- 业经(9887)
- 农(9476)
- 银(8240)
- 银行(8234)
- 行(7564)
- 度(7555)
- 制度(7552)
- 策(7468)
- 划(7095)
- 融(6952)
- 机构
- 大学(145661)
- 学院(145134)
- 济(61333)
- 经济(60096)
- 管理(57093)
- 理学(48727)
- 理学院(48327)
- 管理学(47828)
- 管理学院(47558)
- 研究(44421)
- 财(44371)
- 中国(37322)
- 财经(30372)
- 京(29422)
- 经(27358)
- 科学(23035)
- 江(22900)
- 财经大学(22307)
- 所(21535)
- 中心(20471)
- 经济学(19320)
- 北京(18508)
- 研究所(18214)
- 农(17599)
- 经济学院(17349)
- 州(17278)
- 商学(17277)
- 商学院(17156)
- 业大(16841)
- 院(16354)
- 基金
- 项目(89592)
- 科学(71597)
- 研究(68113)
- 基金(66719)
- 家(56246)
- 国家(55791)
- 科学基金(49597)
- 社会(45297)
- 社会科(43085)
- 社会科学(43078)
- 基金项目(35014)
- 省(34126)
- 教育(32113)
- 自然(30793)
- 自然科(30063)
- 自然科学(30057)
- 自然科学基金(29550)
- 划(27987)
- 资助(27077)
- 编号(26768)
- 制(24040)
- 成果(23452)
- 部(21357)
- 重点(20177)
- 性(19542)
- 教育部(19214)
- 国家社会(19022)
- 创(18902)
- 课题(18856)
- 人文(18469)
共检索到232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工 陈明利
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公司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财政分权度越高的地方,公司的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企业,在财政分权度越高的地方,民营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在财政分权度越高的地方,地方国有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下所带来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公司内部代理成本的减少等是企业降低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本文揭示财政分权制下,地方政府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近年来的分权化改革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永泽 高嵩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不同度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比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其主要差异体现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总额和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高强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则无明显差异;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替代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减少政府干预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根本方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增福 周婷
规模大小是否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前期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考察,本文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角扩展到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研究较多的真实活动盈余操控方式,并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提出了新的规模—盈余管理假说,即相对于小公司来说,规模大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企业的国有股权性质将会促使这种效应更为显著。我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支持上述理论预期。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规模—盈余管理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对公司治理的改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增福 曾庆意 魏下海
前期文献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认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会做大盈余。本文同时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考察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债务水平越高,两种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水平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这个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最优决策而影响公司长远利益,因此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债务契约的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露珍
以2003~2005、2008~2010年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会计准则改革对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准则改革后,中央控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地方控股公司和民营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均显著提高,且二者盈余管理程度提高的幅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林大庞
文章以2000年至2008年间1048至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本结构和盈余管理的经验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控制人性质对该关系的影响,发现:在控制住公司治理、企业特征和行业结构等因素后,企业负债经营程度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是否国有控股并不改变这一检验关系。以上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负债经营程度的提高,企业可能会增加盈余管理,以降低企业违反债务合约概率。
关键词:
资本结构 盈余管理 控制人性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霞
本文选取2009~2013年度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较好的内部控制确实为高质量的盈余提供了保证。引入公司治理相关变量后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升高时,盈余质量呈下降趋势;独立董事没有起到预期的监督作用,并未降低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因金字塔控股结构所造成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以及最终控制者性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程度及其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金字塔股权结构引发的两权分离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在棘轮效应和预算软约束作用下,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最终控制者性质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向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宗宇 邵清芳 陈维良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本Jones模型和线下项目法分别计算线上项目操控性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操控性应计利润,考察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线上项目盈余管理程度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时,终极控制人更有动机通过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两权分离度 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姝 梁郁欣 田马飞
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数据样本的实证检验,探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是否伴随着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提高,比较分析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差异,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将其划分为应计持续性和现金流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与盈余持续性的提高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盈余持续性细分后仍然可以得到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应计持续性与现金流持续性也相应提高的结论。通过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公司的对比,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持续性也越高,但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时,盈余持续性并没有显著改善;而在民营控股公司中,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但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时,盈余持续性明显提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青原 陈超 赵曌
结合Bushman和Smith的研究框架与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私人产权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显著负相关,且这种负相关性在它们间无明显差异;会计信息质量与私人产权控股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但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负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加快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系统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资本配置中的作用。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 最终控制人 上市公司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正华 谢智敏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选取2010-201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否会对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研究表明:提高会计盈余质量能显著地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能显著地降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融资约束,然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对国有控股企业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华 张国清
本文从内部控制质量的角度探讨盈余持续性的一个动因,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探讨盈余持续性的一个经济后果。我们基于有关的理论框架和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两个假设: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持续性越好;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高,公司价值越高。我们基于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有关公告以及股价等信息,选取了6648家样本公司,以无保留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代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用类似于Sloan(1996)等方法度量盈余持续性,用托宾Q表示公司价值。经验证据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正向关联,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也正向关联,支持了我们所提出的假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制初见成效,既有利于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婧华 李竹梅 和红伟 张珂莹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为中介变量,检验并揭示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治理影响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企业而言,公司治理下的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及高管持股比例等4个指标对盈余质量有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在上述4个指标和盈余质量间发挥中介传导效应,但存在差异:内部控制在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质量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在股权集中度、高管是否持股与盈余质量间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而在董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盈余质量 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亚黎
虽然不同群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同,但盈余质量一直是财务信息阅读群体敏感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盈余质量,在关注公司盈余数据的同时,关注盈余质量的形成过程,并利用内部财务控制提高盈余、正向选择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盈余质量判断与逆向选择目前,人们对盈余质量的认识角度各有侧重,在评价公司盈余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