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5)
- 2023(7461)
- 2022(6314)
- 2021(5871)
- 2020(4978)
- 2019(11022)
- 2018(10722)
- 2017(20642)
- 2016(11252)
- 2015(12392)
- 2014(12407)
- 2013(12248)
- 2012(11301)
- 2011(9797)
- 2010(10123)
- 2009(9797)
- 2008(10159)
- 2007(9240)
- 2006(8017)
- 2005(7579)
- 学科
- 管理(48603)
- 济(43367)
- 经济(43267)
- 业(40880)
- 企(36428)
- 企业(36428)
- 财(32549)
- 方法(17664)
- 务(16642)
- 财务(16624)
- 财务管理(16570)
- 制(16079)
- 企业财务(15923)
- 数学(15280)
- 数学方法(15188)
- 财政(15079)
- 政(12360)
- 中国(12226)
- 体(11178)
- 农(11101)
- 业经(10045)
- 体制(9783)
- 银(8847)
- 银行(8842)
- 行(8256)
- 融(8171)
- 金融(8169)
- 家(7928)
- 度(7927)
- 制度(7926)
- 机构
- 大学(160302)
- 学院(157839)
- 济(71449)
- 经济(70148)
- 管理(63595)
- 理学(54677)
- 理学院(54221)
- 管理学(53677)
- 管理学院(53376)
- 研究(49989)
- 财(48362)
- 中国(39849)
- 财经(33358)
- 京(31913)
- 经(30167)
- 科学(24887)
- 财经大学(24509)
- 江(24506)
- 所(23794)
- 经济学(22949)
- 中心(22659)
- 经济学院(20722)
- 研究所(20229)
- 北京(19960)
- 农(19014)
- 商学(18496)
- 商学院(18344)
- 州(18273)
- 院(18178)
- 业大(17873)
- 基金
- 项目(99140)
- 科学(80219)
- 基金(75726)
- 研究(75628)
- 家(63900)
- 国家(63386)
- 科学基金(56272)
- 社会(51650)
- 社会科(49096)
- 社会科学(49085)
- 基金项目(39677)
- 省(36409)
- 教育(34884)
- 自然(34422)
- 自然科(33704)
- 自然科学(33697)
- 自然科学基金(33158)
- 资助(30371)
- 划(30216)
- 编号(29643)
- 制(26451)
- 成果(25809)
- 部(24028)
- 国家社会(22286)
- 教育部(21820)
- 重点(21767)
- 性(21166)
- 人文(21122)
- 创(21063)
- 课题(20021)
共检索到251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琛 赵军 李喜洲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全面开放升级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财政分权制度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政府行为对OFDI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运用2003-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政府经济规制行为能显著促进地区OFDI增长,财政分权激励通过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和经济规制行为的调节效应影响地区OFDI发展;其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区域,财政分权与政府经济规制的交互作用对地区OFDI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西部区域,这种交互效应通过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行为进行传导;进一步的效应测度表明,平均而言,政府行为对地区OFDI发展具有31.78%的促进效应,其中东部区域比中西部区域高12.35%。本文相关结论从制度性激励视角为促进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桐 王文甫
本文运用199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时间及区域差异性两个层面出发,基于平滑转移面板向量自回归(PSTVAR)模型考察了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4-2007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短期及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均为显著的促进作用;2008-2015年期间,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短期、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及西部地区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虽然对中部地区短期、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及西部地区长期政府支出乘数仍然为促进作用,但是相比1994-2007年期间,2008-2015年期间的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桐 王文甫
本文运用199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时间及区域差异性两个层面出发,基于平滑转移面板向量自回归(PSTVAR)模型考察了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994-2007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对短期及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均为显著的促进作用;2008-2015年期间,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短期、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及西部地区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虽然对中部地区短期、长期政府支出乘数及西部地区长期政府支出乘数仍然为促进作用,但是相比1994-2007年期间,2008-2015年期间的促进效果变弱。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曹翔 李文宇
传统的FDI理论如"就近集中权衡"理论认为贸易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但迄今为止鲜有文献基于中国情景对上述理论命题予以实证检验。首先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贸易成本对母国企业进入东道国的市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继而利用2003—2012年中国对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显著阻碍了我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平均而言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约1.037个百分点,中国与东道国农林渔牧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对我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栋旭 徐硕正 魏泊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根据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利用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中国企业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相较于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高生产率企业以及高融资约束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低生产率企业以及低融资约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更高;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后,发现金融危机会显著降低既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对外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倍差法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冲冲 周全林
公共环境支出是实现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而财政分权体制又是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识别财政分权是否对地方政府公共环境治理行为存在负激励,利用200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维度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公共环境支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收入分权还是支出分权,均与公共环境支出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证实了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公共环境治理行为存在一定的激励扭曲和约束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应当从制度环境、中央和地方财权与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琛 赵军
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机理进行阐释和实证考察,从新的视角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背后的制度性激励。研究发现: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可对地方政府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规制行为对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和提升效应,能够弱化竞争行为的负面影响和抑制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武 李升
本文重点研究税收执法环节中的不确定性即税收征管不确定性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使用1996—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份税收征管强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执法规则方程,采用随机波动率模型(SV模型)和MCMC算法,估计得到各省份税收征管强度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税收征管不确定性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征管不确定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与税负高低有关,低税负时税收征管不确定性对FDI有促进作用,而高税负时有抑制作用。最后对管理税收征管的不确定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
税收征管不确定性 宏观税负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伟杰 申明浩 刘奕岍
政府何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质齐升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议题。企业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政务服务建设等政府数字采购项目,由此产生的数字化赋能效果可能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新优势。鉴于此,本文使用文本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从近65万条政府采购文本信息中筛选并构建出政府数字采购指标,以此探究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赋能作用。研究发现,政府数字采购支持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改善企业声誉形象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民营企业、开展市场或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中心城市企业,政府数字采购能发挥更有效的对外投资激励作用。基于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观的拓展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数字采购产生的需求外溢能加速数据要素和数字资源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畅通流动,推动外围城市和中心城市在“国际外循环”中的协调并进。文章结论不仅为政府支持政策的对外投资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以政策支持塑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优势、以需求引导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伟杰 申明浩 刘奕岍
政府何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质齐升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议题。企业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政务服务建设等政府数字采购项目,由此产生的数字化赋能效果可能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新优势。鉴于此,本文使用文本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从近65万条政府采购文本信息中筛选并构建出政府数字采购指标,以此探究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赋能作用。研究发现,政府数字采购支持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改善企业声誉形象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民营企业、开展市场或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中心城市企业,政府数字采购能发挥更有效的对外投资激励作用。基于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观的拓展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数字采购产生的需求外溢能加速数据要素和数字资源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畅通流动,推动外围城市和中心城市在“国际外循环”中的协调并进。文章结论不仅为政府支持政策的对外投资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以政策支持塑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优势、以需求引导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庆君 闵晓莹
本文利用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通过中介变量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分权对企业杠杆存在直接的刺激效应,同时财政分权又通过地方政府债务这个中介变量对企业杠杆产生影响;第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对企业杠杆的影响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对非国有企业杠杆具有更加明显的挤出效应;第三,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对企业杠杆的影响也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小,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的挤出效应越明显。这对于揭示中国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的内在动因,为中国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满 姜慧琳
选取2007—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Richardson非效率投资度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柔性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具有两面性:第一,上市公司储备财务柔性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减少投资不足;与国有企业相比,财务柔性对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程度更大;第二,财务柔性会加剧委托代理问题,恶化投资过度;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财务柔性对国有企业投资过度的恶化程度更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潘婉彬 张芳菲
地方政府在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水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地方政府激励视角出发,以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与官员任期对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正相关;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随着官员任期增加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这些结论在进行更严格的U型关系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财政分权 官员任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彦锋 王海波
在财政体制中 ,财政收入具有相对集中性特征 ,财政支出具有相对分散性特征 ,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方政府支出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构成了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体制性原因。面对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支出行为 ,应当从财政体制安排的角度进行治理 :( 1)结合即将开展的新一轮的税制改革 ,合理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进一步扩大地方税种 ,完善地方税体系 ,使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主体税种 ;( 2 )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的运行过程中 ,应当更多地使用有条件拔款 ,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参与意识 ,同时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资过热 财政学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