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9)
2023(10899)
2022(8947)
2021(8102)
2020(6359)
2019(14233)
2018(13423)
2017(24986)
2016(13301)
2015(14663)
2014(14654)
2013(14623)
2012(13940)
2011(12379)
2010(12928)
2009(12264)
2008(11459)
2007(10187)
2006(9274)
2005(8802)
作者
(36758)
(30354)
(30350)
(28713)
(19335)
(14516)
(13757)
(11710)
(11705)
(11033)
(10387)
(10170)
(9844)
(9617)
(9528)
(9438)
(8846)
(8793)
(8727)
(8575)
(7767)
(7313)
(7176)
(7080)
(7046)
(6785)
(6732)
(6688)
(6169)
(6144)
学科
(60709)
经济(60652)
(39918)
管理(38693)
(30682)
企业(30682)
(29365)
中国(28263)
(26193)
金融(26193)
(24355)
银行(24347)
(23650)
地方(23383)
(21539)
方法(17438)
业经(16508)
(16425)
贸易(16409)
(16234)
(16044)
数学(15290)
数学方法(15200)
农业(14940)
(13983)
财务(13957)
财务管理(13908)
财政(13592)
企业财务(13322)
(12911)
机构
学院(183607)
大学(179216)
(82891)
经济(81167)
研究(66781)
管理(65200)
中国(58881)
理学(54138)
理学院(53532)
管理学(52860)
管理学院(52517)
(47819)
(38393)
科学(36614)
(33358)
财经(33279)
中心(32231)
(30033)
(29855)
研究所(29202)
(28848)
经济学(27141)
北京(24841)
经济学院(24555)
(24401)
(24379)
财经大学(24234)
师范(24171)
(23892)
(22326)
基金
项目(112889)
科学(88879)
研究(88429)
基金(80307)
(67840)
国家(67156)
社会(58017)
科学基金(57799)
社会科(55265)
社会科学(55255)
(45587)
基金项目(41432)
教育(38946)
(36538)
编号(36267)
资助(32740)
自然(32687)
自然科(31930)
自然科学(31926)
自然科学基金(31326)
(30939)
成果(30261)
课题(26051)
发展(25856)
重点(25551)
(25435)
(24627)
国家社会(24478)
(24178)
(23472)
期刊
(101158)
经济(101158)
研究(65520)
中国(45847)
(40537)
(36184)
金融(36184)
(30113)
管理(25094)
学报(23906)
科学(22643)
教育(20404)
农业(19919)
大学(19532)
学学(18325)
业经(17602)
经济研究(17159)
财经(17147)
技术(15288)
(14735)
问题(13288)
(12612)
国际(11126)
世界(9784)
会计(9479)
(9471)
商业(8859)
财会(8747)
技术经济(8698)
理论(8682)
共检索到314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春红  李真  
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评价,并对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如何影响城乡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在替换及增加变量、改变样本省份和时间及更换实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背景、空间地理位置及农业生产规模下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拓展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支出偏向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设计分类政策,促进资本要素双向流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荣增  何春  
文章在梳理分析财政支出影响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财政支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从空间差异上来看,东北地区财政支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最大,而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财政支出能够通过促进城乡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配置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间接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柏檀  周德群  王水娟  
实行"地方为主、分级管理"的分权管理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重中之重"是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特征。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公共经济学中关于财政分权、标尺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偏向的相关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制度原因。通过构造教育财政分权指标、并基于1998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明重心偏下的基础教育财政分权制度以及对"普九"政绩考核的标尺竞争,在公共支出结构上造就了地方教育部门"重义务教育、轻学前教育"的严重偏向,这是导致"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制度诱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榕芳   詹新宇  
协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考察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03—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压力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差异是引发该非线性关系的主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为更加全面理解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崔景华  肖笑瑶  
财政扶持政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城市反哺农村及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泡沫经济破灭以后,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日本乡村地区出现了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峻等诸多问题。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日本政府通过财政扶持政策补贴乡村活性化建设、城乡共生对流、乡村旅游事业。这三项财政补贴政策以定额补助形式给予扶持,呈现出全过程和多方位补助的特征。全过程特征体现为补贴政策覆盖到项目实施前期调查、具体实施以及后期信息推广等事前、事中、事后所有阶段;多方位特征体现为财政补贴大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整备的同时注重文化挖掘、人才引育、网络平台构建以及信息的收集利用等多个领域。三项补助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而且通过人才、信息的交流,提高了农民收入和乡村活力,促进了城乡的进一步融合。基于此,我国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相结合,引导各地因地施策,注重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支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盘活农村资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快财政政策赋能,助力形成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取得了较好成效。桂林市持续推进国家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小勇  
笔者通过构造地理空间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1985年~2006年间中国省级财政分权、邻里竞争对财政支出偏向政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省级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比重无显著影响,而对社会发展性支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相邻地区GDP增长率的提高,促使地方政府增加基本建设支出比重,而降低社会发展性支出比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丹  唐善永  
中国式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严重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追根溯源,财政体制和政治考核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下的财政竞争、财政体制改革、贪污腐败等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着手,也要从政治体制着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新强  胡永刚  
中国财政支出具有生产性且偏向投资建设性支出,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到财政支出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影响就业的经验事实:政府生产性支出增加能够促进就业,但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性依赖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表现在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可以刺激就业,而增加服务性支出则抑制就业。基于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上述事实,政府支出影响就业的程度依赖于政府支出生产性的大小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中国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投资性支出通过生产性效应、投资流动性约束和价格粘性等渠道刺激就业;然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体制转轨阶段,增加政府服务性支出将导致结构性劳动替代,从而抑制就业;税收则主要通过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麻晔  
自1994年以来,与我国持续的对外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财政支出偏向问题一直显著存在。其中,生产性公共品的大量财政支出,形成了对企业的巨额补贴,增加了企业在社会总产出中的分配比例,这又使得企业的储蓄投资倾向进一步强化。而居民相对收入的下降以及政府在社保等非生产性公共品支出上的不足导致其消费能力受限、储蓄率难以降低。全社会由此形成的高额储蓄,在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约束的条件下,难以被完全转化为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因此,国内大量过剩的储蓄只能以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的形式加以平衡,与此对应的即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失衡。在进一步的计量检验中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财政支出偏向和金融市场约束是我国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宣思源  余泳泽  
在偏向型开放条件下,财政分权制度会导致地方政府为追求GDP而将资源更多地配置于开放度较高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因开放度较低而发展滞后;进一步地,偏向型开放下的财政分权制度削弱了地方政府对外部性相对较弱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配置资源的动力,外部性相对较强的部门因受到地方政府的特别关注而造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扭曲。借助2004—2017年省级分行业数据对上述理论的检验发现,偏向型开放是引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制度因素,且偏向型开放与财政分权联合作用会加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其中,该联合作用对外部性相对较弱的生产性服务部门滞后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进而引起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和非均衡发展。上述联合作用的行业异质性特征较为明显,其对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负面影响比其他行业更大。基于此,应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发展,根据行业特点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勇  张晏  
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是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的激励根源,并通过构造财政分权指标和政府竞争指标、利用1994 ̄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并且,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分权程度,而1994年之后包括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在内的现行重大政策并没有缓解这种状况。这意味着,中国式分权在推动市场化和激发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与之伴随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文骏  刘晔  
从预算结构出发,首次基于款级科目对1997-2009年公共财政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的省级数据进行分类调整,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生产性支出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财政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存在生产性支出偏向;但从预算结构来看,生产性支出偏向主要来自政府性基金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不具备明显的生产性支出偏向,而是更多地表现出支出刚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政府性基金筹集专项建设资金的作用,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彻底取消预算外支出,加大经济开放程度,从而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开  张磊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是科学划分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本文以地方政府间权责安排为视角,收集并整理286个地级市层面201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析财政分权程度省际差异下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关系基本协调、匹配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加不会显著影响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但当地方上下级政府间存在权责错配时,财政压力的增加则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向。因此,在确保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基本协调和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省级政府应逐级下放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至县级政府,或者上收部分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来维持省级与县级政府在承担事权与支出责任上的主体地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书祥  曾国彪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