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26)
2023(17786)
2022(15201)
2021(14499)
2020(12034)
2019(27822)
2018(27118)
2017(52059)
2016(28082)
2015(31506)
2014(31338)
2013(30774)
2012(28186)
2011(24986)
2010(24726)
2009(22508)
2008(22084)
2007(18743)
2006(16082)
2005(14054)
作者
(77621)
(64791)
(64093)
(61362)
(41216)
(30903)
(29329)
(25441)
(24553)
(22693)
(21983)
(21763)
(20442)
(20309)
(20012)
(19892)
(19166)
(18887)
(18431)
(18365)
(15800)
(15771)
(15535)
(14693)
(14623)
(14356)
(14063)
(13838)
(12765)
(12672)
学科
(115134)
经济(115019)
管理(82533)
(77052)
(64131)
企业(64131)
方法(53784)
数学(47812)
数学方法(47252)
(39850)
中国(32261)
(29297)
地方(24161)
业经(23838)
(23344)
(22655)
财务(22585)
财务管理(22527)
企业财务(21536)
(21167)
(20863)
贸易(20853)
(20289)
农业(19468)
环境(17556)
理论(17360)
(17322)
(17129)
(17112)
金融(17109)
机构
大学(391381)
学院(387806)
(162813)
经济(159736)
管理(155015)
理学(135230)
理学院(133794)
研究(132177)
管理学(131512)
管理学院(130823)
中国(100462)
(82446)
科学(80224)
(79731)
(65168)
财经(61550)
研究所(59459)
中心(59253)
(57360)
(56330)
业大(55167)
(53565)
北京(52257)
经济学(50284)
(50193)
师范(49751)
(48902)
财经大学(46155)
经济学院(45535)
农业(44800)
基金
项目(271844)
科学(215587)
基金(200776)
研究(198465)
(175088)
国家(173732)
科学基金(150070)
社会(127357)
社会科(120806)
社会科学(120773)
基金项目(106268)
(102481)
自然(97454)
自然科(95191)
自然科学(95170)
自然科学基金(93452)
教育(90795)
(87494)
资助(82971)
编号(79383)
成果(63677)
(61208)
重点(61053)
(57634)
(56213)
课题(53872)
国家社会(53602)
教育部(52888)
创新(52533)
科研(52326)
期刊
(169233)
经济(169233)
研究(116544)
中国(69942)
(63924)
学报(59026)
科学(55757)
管理(55456)
(50394)
大学(45693)
学学(43147)
教育(38618)
农业(35604)
技术(32877)
(31857)
金融(31857)
财经(30193)
经济研究(28786)
(25820)
业经(25332)
问题(21956)
(19094)
技术经济(18638)
(18576)
资源(17789)
科技(17635)
理论(17570)
图书(17498)
(17459)
统计(17280)
共检索到560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轶  涂斌  
本文通过对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与中国"东高西低"的经济梯度相反,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反而具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中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基于这一"反常"现象,我们对中国工业资本深化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体制所引致的财政压力与竞争激励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进程的积极干预导致了区域投资结构的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金融信贷的扩张以及针对国有工业部门的投资倾斜,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区域层面的资本深化过程;西部地区相对最高工业资本深化程度也与其金融信贷的高度扩张以及国有工业部门资本的超量积累存在很大关联。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地是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涂斌  朱轶  
本文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财政分权体制为视角,对区域工业化以及资本深化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引发的激励约束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的干预行为加剧了地区国有工业部门的扩张以及金融信贷的扩大,两者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我国区域层面的工业资本深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的是一种"体制现象",相关的对策也应更多地从体制层面着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黄卫挺  毕然  
本文借助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区制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财政失衡的动态调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财政调整符合"同步"假说;中国财政调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不同区制下财政调整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改革开放后呈现"弱调整",财政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回归的速度和力度明显减弱,财政失衡状态的持续期更长。虽然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波动似乎有所减少,但非均衡误差波动却呈现扩大态势;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的调整作用更强,此种财政调整模式对经济增长有利。中国财政非线性调整特征可从政府反应行为和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进行解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喜  蒋薇薇  
资本流动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轶  吴超林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国内各区域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工业资本构成以及就业特征,本文基于198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资本深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就业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总量经济以及行业层面的资本深化态势下,中国工业在空间上也表现出"广泛"的资本深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反而具有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工业资本深化在东、中部广大区域对就业具有负面效应,但在西部地区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相较于资本深化,对我国工业就业影响更为显著的因素源于与体制相关的政府以及国有经济层面,为控制资本深化态势,在产出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同时兼顾就业保障目标,各地相关区产业、就业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甫  王召卿  郭柃沂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结构调整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和经济结构失衡的基础上,选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经济发达、经济欠发达两个地区和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模型来研究财政分权对经济结构失衡的作用,然后对其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而且一个地区的财政分权对另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有溢出效应;在这一作用机制中,财政分权所引起的地方政府投资水平、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和地方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担任着重要角色。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促使地方政府由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亮  
本文借鉴Beck、Laeven和Levine(2008)模型将地区和产业特征相结合,利用我国2001-2007年29个省级区域25个细分工业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程度的地区差异对省级区域行业外商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较高地区的资本密集度大的行业外商投资较多,这一结论不受控制变量以及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是稳健的、可信的。根据外商投资来源地的不同将外商投资分为国外投资、港澳台投资的分别研究发现,地区财政分权对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投资吸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度较大的行业,加强地区财政分权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但对港、澳、台投资作用却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亮  蔡宏波  任国良  薛津津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CO2减排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CO2减排效率,而过度分权则会适得其反,而就当下大部分地区财政分权状况而言,中央政府可以选择适当提高分权水平以提升CO2减排效率。同时,立足于不同的财政分权水平,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引发的市场分割将会进一步改变财政分权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靖祥  何燕  
区域失衡是常态,平衡只是"临界"状态。给定政策操作空间和调控边界,依靠财政支出实现区域平衡发展,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则关乎长期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协调和平衡目标设置下,财政体制与市场机制运行的互动相得益彰,需要审视对待财政政策效应的作用时限。文章通过研究文献收集"理论证据",并配以财政分权体制变轨及运行实践,丰富了区域和财政经济学学科关于"平衡、协调发展"的内容体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彤  王文甫  
本文基于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大背景研究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相比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更大;金融显性集权会显著改善经济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则相反。考虑财政金融联动特征后,本文还发现,金融隐性分权在财政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需互相配合才可达到缓解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樊勇  
财政分权度是研究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性指标。本文对传统联邦主义理论中、OECD国家和中国使用的衡量财政分权度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了考察,认为:1.研究目的不同,国情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分权衡量方法;2.单一财政分权指标往往不能全面客观评价一国的分权水平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在财政体制较为复杂的国家,如中国。3.税收自治权是政府间财政分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税收权的不同层次衡量财政分权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也是较为系统的分权衡量方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妮  许珊珊  吴非  
本文采用1978—2013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锦标赛"式的区际竞争会促使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微观资源配置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脱离了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之金融结构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而言,损害颇多。这些论据都隐含了合理框定政府的金融控制边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金融体系革新应和财税体系及政府体制变革协同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天  李鑫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天  李鑫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王福岭  曹海军  
文章从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财政分权的政府效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认为东部经济正在结构调整,分权需要深化;中部经济需要调整,分权需要继续推进;西部则需要改变政府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