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1)
- 2023(15951)
- 2022(13380)
- 2021(12277)
- 2020(10100)
- 2019(23150)
- 2018(22704)
- 2017(44797)
- 2016(24083)
- 2015(27147)
- 2014(27399)
- 2013(27312)
- 2012(25021)
- 2011(22248)
- 2010(22423)
- 2009(20767)
- 2008(20219)
- 2007(17876)
- 2006(15937)
- 2005(14272)
- 学科
- 济(118734)
- 经济(118620)
- 管理(74201)
- 业(68515)
- 企(56290)
- 企业(56290)
- 方法(48773)
- 数学(42868)
- 数学方法(42536)
- 财(35706)
- 中国(29839)
- 农(28084)
- 地方(26689)
- 业经(23999)
- 学(22593)
- 制(20351)
- 务(19332)
- 财务(19263)
- 财务管理(19207)
- 农业(18716)
- 企业财务(18309)
- 贸(17485)
- 贸易(17472)
- 易(16818)
- 理论(16289)
- 融(16053)
- 金融(16052)
- 银(15796)
- 银行(15756)
- 环境(15735)
- 机构
- 大学(349816)
- 学院(347324)
- 济(152251)
- 经济(149288)
- 管理(137855)
- 理学(119100)
- 研究(117989)
- 理学院(117869)
- 管理学(116077)
- 管理学院(115454)
- 中国(89156)
- 财(75538)
- 京(73766)
- 科学(69123)
- 所(58670)
- 财经(57637)
- 研究所(52626)
- 中心(52452)
- 经(52381)
- 农(51139)
- 江(50756)
- 业大(47936)
- 经济学(47841)
- 北京(46763)
- 范(43644)
- 师范(43280)
- 经济学院(42938)
- 财经大学(42713)
- 院(42444)
- 州(40551)
- 基金
- 项目(231161)
- 科学(182404)
- 研究(170845)
- 基金(169527)
- 家(146147)
- 国家(144960)
- 科学基金(125576)
- 社会(110408)
- 社会科(104758)
- 社会科学(104729)
- 基金项目(89510)
- 省(88449)
- 自然(79695)
- 自然科(77841)
- 自然科学(77826)
- 教育(77357)
- 自然科学基金(76456)
- 划(73528)
- 资助(70267)
- 编号(68774)
- 成果(56065)
- 部(51651)
- 重点(51044)
- 发(49319)
- 创(47302)
- 课题(46759)
- 国家社会(46091)
- 教育部(45069)
- 创新(44196)
- 人文(44108)
- 期刊
- 济(171901)
- 经济(171901)
- 研究(111096)
- 中国(65010)
- 财(61207)
- 管理(51700)
- 学报(51312)
- 科学(47342)
- 农(46300)
- 大学(39662)
- 学学(37477)
- 教育(33136)
- 融(32940)
- 金融(32940)
- 农业(31554)
- 财经(29967)
- 技术(29488)
- 经济研究(29079)
- 经(25649)
- 业经(25400)
- 问题(22240)
- 技术经济(18585)
- 理论(17567)
- 贸(16585)
- 图书(16077)
- 现代(15825)
- 业(15812)
- 商业(15660)
- 实践(15556)
- 践(15556)
共检索到523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繁华 吴阳芬
文章运用松弛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进一步使用静态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及面板门槛模型重新审视"中国式财政分权、市场化"制度与GTFP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推动GTF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存在市场化指数单门槛效应;市场化指数与GTFP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市场化指数作用于GTFP路径在财政分权影响下呈"V"型;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雅琴
文章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利用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经济增长 省级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德生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最优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地区相对财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海潮
对H.Davoodi,D.Xie,and H.Zou的两篇文章中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改进;把地方财政决算支出占国家决算支出的比重看作衡量财政分权的指标,并利用1986-2004年间的数据对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两组回归分析。发现在1986-1990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的比重过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91-2004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与我国的最大化经济增长相符。最后,对得出的统计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温娇秀
在Barro、Davoodi和Zou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80-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分阶段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作者认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差异与公共支出构成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 跨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的附属机构逐渐转变为具有自利性的独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文章以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设计作为研究背景,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改革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省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璐
文章选择2001-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使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整体及区域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此作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从财政分权的支出角度和收入角度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考察期内,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中国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大,在2009年和2012年受到外部冲击出现两次较大回调,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低;第二,财政分权能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增长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三,对外开放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最后针对文章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质量 经济规模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天 李鑫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产业结构 失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利用河南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河南的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权改革给河南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导致其对金融信贷过多地强制性干预,从而阻碍了金融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河南金融发展呈现量性扩张、质性不足的特点,总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因此,在今后改革中,河南省应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发挥其服务性功能,从而使金融回归其本职功能,并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天 李鑫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产业结构 失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尚植
基于1994—2010年省级数据,建立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和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对公共部门就业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的公共部门就业规模并非呈现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总体来看,经济增长与公共部门就业符合瓦格纳法则,经济增长促进了公共部门就业水平的提高,但是两者之间在散点图上呈现为抛物线形态,即存在一个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在此点之前,经济增长对于公共部门就业的影响为正;而在此点之后,经济增长对于公共部门就业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公共部门就业规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杨君 曲晓飞
过度集权或者过度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度,并与最优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本文对我国1985年至2000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66.67%。同时指出,我国的财政分权并不是面临一个是否应进一步分权或集权的问题,而是应该朝着制度完备的分权方向发展,使得财政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公正化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最优财政分权度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曲晓飞
本文对1982—2004年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段研究结果表明,1982—1993年二者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证明是负相关的;1994—2004年二者的关系尚不明晰。整个样本时段内,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反常"的"U型"关系。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观点相悖,且也背离了普遍认同的"财政分权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