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2)
- 2023(17143)
- 2022(14951)
- 2021(14091)
- 2020(11718)
- 2019(27247)
- 2018(26529)
- 2017(50779)
- 2016(27261)
- 2015(30697)
- 2014(30737)
- 2013(30342)
- 2012(27814)
- 2011(24825)
- 2010(24719)
- 2009(22720)
- 2008(21996)
- 2007(18924)
- 2006(16551)
- 2005(14586)
- 学科
- 济(125135)
- 经济(125020)
- 管理(80979)
- 业(74033)
- 企(61025)
- 企业(61025)
- 方法(52975)
- 数学(46716)
- 数学方法(46143)
- 财(37442)
- 中国(30905)
- 农(30366)
- 地方(28559)
- 业经(25310)
- 学(24685)
- 制(21348)
- 务(20540)
- 财务(20469)
- 财务管理(20409)
- 农业(20232)
- 贸(19476)
- 贸易(19460)
- 企业财务(19387)
- 易(18810)
- 理论(17654)
- 环境(17316)
- 和(17297)
- 融(16770)
- 金融(16768)
- 银(16528)
- 机构
- 大学(381142)
- 学院(378953)
- 济(162183)
- 经济(158914)
- 管理(151972)
- 理学(131513)
- 理学院(130113)
- 研究(128834)
- 管理学(127786)
- 管理学院(127105)
- 中国(98110)
- 京(80136)
- 财(79064)
- 科学(77408)
- 所(63721)
- 财经(60231)
- 中心(59432)
- 农(57641)
- 研究所(57510)
- 江(55327)
- 经(54827)
- 业大(54598)
- 北京(50400)
- 经济学(49663)
- 范(48271)
- 师范(47852)
- 院(46854)
- 财经大学(44756)
- 农业(44541)
- 经济学院(44477)
- 基金
- 项目(259051)
- 科学(204272)
- 研究(189392)
- 基金(189374)
- 家(164157)
- 国家(162845)
- 科学基金(141116)
- 社会(120698)
- 社会科(114510)
- 社会科学(114477)
- 省(100796)
- 基金项目(100405)
- 自然(91659)
- 自然科(89545)
- 自然科学(89524)
- 自然科学基金(87880)
- 教育(86332)
- 划(83677)
- 资助(78467)
- 编号(76817)
- 成果(61346)
- 重点(57584)
- 部(57246)
- 发(55057)
- 创(53285)
- 课题(51785)
- 国家社会(49920)
- 创新(49819)
- 科研(49652)
- 教育部(49615)
- 期刊
- 济(179991)
- 经济(179991)
- 研究(116970)
- 中国(72912)
- 财(64572)
- 学报(57679)
- 管理(56445)
- 科学(53249)
- 农(51221)
- 大学(44707)
- 学学(42113)
- 教育(36607)
- 农业(35300)
- 技术(34291)
- 融(33982)
- 金融(33982)
- 财经(30261)
- 经济研究(29843)
- 业经(27280)
- 经(25958)
- 问题(22639)
- 技术经济(19884)
- 理论(19390)
- 图书(19306)
- 统计(18142)
- 业(17879)
- 贸(17559)
- 实践(17411)
- 践(17411)
- 科技(16848)
共检索到571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刘津汝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式财政分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很多文献从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益和成本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本文从财政分权带来的市场分割的角度,运用1996-2007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市场分割、财政分权程度及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一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带来的市场分割对其积极作用有所削弱,且对东部地区的削弱作用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由于各地区在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同一个激励框架之下,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大于其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温娇秀
在Barro、Davoodi和Zou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80-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分阶段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作者认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差异与公共支出构成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 跨区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曙霄 戴永安
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参数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Koenker(2004)提出的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样本分组的稳健性检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互动竞争行为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是显著为正的,而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空间策略性竞争却抑制了绝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模型 财政分权 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天 李鑫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产业结构 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涛 周业安
本文利用1994~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竞争、公共支出、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其他地区的总体财政支出或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财政支出水平的增加能够显著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其他地区的基本建设财政支出或行政管理费财政支出的水平或比重的增加的作用截然相反;本地区更低的预算外财政支出水平、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或更高的贸易开放度都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地区财政分权程度的空间策略性互动以及地区财政分权本身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且稳定的影响。
关键词:
分权 支出竞争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天 李鑫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分权体制在激励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开始出现了失衡的现象。本文采用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产业结构失衡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有着不同的效应。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程度受财政分权影响大于中东部地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产业结构 失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郑尚植
基于1994—2010年省级数据,建立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和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对公共部门就业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的公共部门就业规模并非呈现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总体来看,经济增长与公共部门就业符合瓦格纳法则,经济增长促进了公共部门就业水平的提高,但是两者之间在散点图上呈现为抛物线形态,即存在一个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在此点之前,经济增长对于公共部门就业的影响为正;而在此点之后,经济增长对于公共部门就业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公共部门就业规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波 项成
基于财政分权视角,以2003~2013年中国1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联立方程,探讨城市级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呈倒N型、负相关关系;外资的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确定,但能改善环境质量。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东滨 蔡洪鹏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利用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财政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方向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与财政分权度是负相关的;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环境污染程度与财政分权度是正相关的。依据数据测算,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2007年达到这一临界值,即财政分权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第二,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东明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财政分权无疑对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198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分权对省际名义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总体上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出分权比收入分权对经济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对各区域经济影响不同,财政分权的系数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小,表明财政分权将会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贺俊 吴照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财政分权是否真正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学界说法不一。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1997-2011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因此,未来应合理分权,适度分权,并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雪君 黄忠华 吴次芳
本文采用1998—2005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我国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2)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影响;(3)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土地财政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1)正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提高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3)规范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土地出让金 分税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选功 郭为
设定了构成省际创新能力的3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专利及其市场化程度、进出口和FDI流入;在此基础上,将1999年作为发展的基点,考察了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分省之间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用进出口、专利及其市场化程度和FDI流入来衡量分省之间的创新能力,那么,分省的创新能力可以解释近5年来经济增长的52%。像以前一样,进出口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FDI在增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同的是,专利及其市场化的程度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专利 省际创新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金贵 余可
财政科技投入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超越了地理区域向邻近地区扩散,因此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未纳入空间相关因素的经济模型通常是有偏的,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融入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刚 张士杰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的研究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性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生产分割、垂直FDI与贸易增长——基于1994—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财政支出及其构成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研究——基于1997—200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检验和分解——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展中小保险公司对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与速度效应——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应急产业集聚和应急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财政自给、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间的门槛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财政激励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基于1978-2007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