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8)
- 2023(8193)
- 2022(6813)
- 2021(6611)
- 2020(5502)
- 2019(12997)
- 2018(12333)
- 2017(22937)
- 2016(12291)
- 2015(14367)
- 2014(13982)
- 2013(14382)
- 2012(13742)
- 2011(11913)
- 2010(12179)
- 2009(11549)
- 2008(11392)
- 2007(9282)
- 2006(7898)
- 2005(7332)
- 学科
- 济(57120)
- 经济(57068)
- 管理(36530)
- 业(33402)
- 方法(30198)
- 财(28360)
- 数学(27777)
- 数学方法(27698)
- 企(26310)
- 企业(26310)
- 中国(20647)
- 制(14692)
- 务(13363)
- 财务(13358)
- 农(13336)
- 财务管理(13280)
- 财政(13270)
- 贸(13073)
- 贸易(13058)
- 易(12820)
- 企业财务(12803)
- 审计(12223)
- 银(12135)
- 银行(12134)
- 融(12032)
- 金融(12032)
- 行(11591)
- 政(10828)
- 体(10176)
- 地方(9574)
- 机构
- 大学(171464)
- 学院(166797)
- 济(85383)
- 经济(84243)
- 管理(63741)
- 研究(61389)
- 理学(54800)
- 理学院(54255)
- 管理学(53858)
- 中国(53538)
- 管理学院(53535)
- 财(49117)
- 京(36818)
- 财经(35541)
- 经(32743)
- 科学(30458)
- 所(30255)
- 经济学(29350)
- 中心(28502)
- 经济学院(26710)
- 财经大学(26695)
- 研究所(26297)
- 北京(23617)
- 江(23074)
- 院(21915)
- 农(21249)
- 商学(19140)
- 商学院(19004)
- 范(18900)
- 师范(18802)
- 基金
- 项目(107089)
- 科学(86007)
- 基金(83003)
- 研究(80947)
- 家(71199)
- 国家(70684)
- 科学基金(61009)
- 社会(56411)
- 社会科(53848)
- 社会科学(53837)
- 基金项目(42547)
- 教育(36988)
- 自然(36053)
- 省(36011)
- 资助(35387)
- 自然科(35207)
- 自然科学(35199)
- 自然科学基金(34638)
- 划(31435)
- 编号(29973)
- 部(27465)
- 成果(25883)
- 国家社会(25711)
- 中国(24677)
- 教育部(24631)
- 重点(24399)
- 人文(22837)
- 性(22393)
- 发(22138)
- 创(21946)
共检索到27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慧慧 刘宇佳
本文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行动为政策冲击,基于各地区反腐力度差异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DID模型评估反腐政策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加强反腐力度有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反腐有利于活跃地区创业进而优化营商环境,但要通过提升公众的公平信任感和满意度进而影响营商环境还需要更多的激励因素。(3)反腐舆论强度与营商环境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加大反腐舆论有利于提升反腐行动给营商环境带来的正向影响。(4)"拍苍蝇"的反腐策略相对于"打老虎"来说更能增强企业和公众的反腐获得感,对营商环境体现出更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建议加强基层腐败治理,重视反腐舆论引导和应对,提高公众公平感知和政治信任,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反腐败 双重差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张家楠
对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是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在政府和社会成员通过协商互动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现代国家治理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治理结构分权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技术现代化等特征。为考察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成员”三元主体的回应性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8年2538个民生财政支出样本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和回应意愿抑制地方政府对辖区民生需求的回应性。尽管审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性,但仍不足以抵消财政分权引发的回应性削弱。原因在于审计监督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回应意愿并无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有关政府回应性影响因素的探索,也为财政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红
本文以20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72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上市地点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水平显著相关;财务杠杆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水平不相关;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披露了更多的反腐败信息。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公共压力与强制性的披露要求是当前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两大动力,该结论为改善我国公司腐败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反腐败 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报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寿峰 郑国梁
本文通过理论建模结合实证检验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财政透明度对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能够抑制腐败,但目前作用相对有限,贸易开放度、民营化、公务人员工资及政府规模对腐败有显著负影响,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腐败没有显著影响;夏普里值分解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各变量对腐败的相对贡献度,财政透明度的相对贡献度较小但有逐渐上升趋势。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腐败 夏普里值分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胜蓝 马慧
本文考察中国反腐败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提高了38%。反腐败提高了与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风险是其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渠道。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当反腐败的地区影响力较大、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时,反腐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而且,在2012年之后政治关联公司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反腐败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关键词:
反腐败 审计风险 审计定价 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聂辉华 王梦琦
从长远来看,腐败阻碍了经济发展,因而反腐败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然而,反腐败又会影响政治稳定。因此,反腐败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文章构建了一个最优反腐败力度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政治周期与反腐败之间的关系。文章推测,在政治敏感时期,反腐败力度会减弱。文章收集了2003~2013年中国352个厅级以上官员的腐败案例。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发现,全国和地方"两会"或春节等政治敏感时期,反腐败力度显著减弱。此外,从中央直接调任纪委书记的省份,或者媒体曝光度越高的省份,政治周期对反腐败力度的影响越是显著。文章的发现对于当前的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反腐败 政治周期 纪委 媒体曝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云锋
腐败的滋生与预算缺乏有效监督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但由于政府"权力依赖症"①对权力格局的固守,我国预算内在的约束机制与体制内的预算监督基本丧失了其应有功能。因此,当前我国预算反腐败可能需要更多地依赖预算的社会监督,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预算的社会监督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使预算的社会监督成为我国通过预算反腐败的一种现实和相对有效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社会监督 预算反腐败 预算约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彬彬 范子英
文章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反腐败数据,以省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纪委独立性对反腐败力度的影响。由于纪委书记的异地交流打破了同级党委对纪委书记人事任免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纪委作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前提下,纪委书记的异地交流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的反腐败力度;相比于纪委书记是本地晋升的省份,纪委书记是异地交流的省份其反腐败力度上升14%左右。此外,区域之间的平行交流要显著优于中央—地方之间的交流。研究发现对当前的反腐败工作以及纪委体制的长期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纪委 反腐败 异地交流 监督体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刚 李树
在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激励之下,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频繁通过干预和管制市场的政策来谋求增加居民幸福感,但这却可能与其初衷南辕北辙。因为,即便是最优的市场管制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腐败,而腐败很可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采用CGSS(2006)数据,研究证实,腐败显著降低了中国的居民幸福感,且在控制了腐败变量的内生性之后,腐败对居民幸福感的抑制效应还明显增强了,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对居民幸福感的促增效应。如果样本城市的腐败水平上升一个标准差,国民幸福感将会因此而下降4.05%,这需要GDP增长率上升6个百分点才能弥补。分群样本检验还发现,腐败只是显著降低了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
管制 腐败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冲 乔坤元 周黎安
本文利用中国"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两种政策试点,首次区分了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分权(强县扩权)通过吸引更多新企业、提高企业平均利润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省直管县)则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刺激经济,但两种分权方式依旧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行政分权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财政分权的外部性为负,产生这一负外部性的原因可能是地级市对非省直管县的财政挤压加剧。因此政府可以尝试扩大行政分权的试点范围,而在实施财政分权时需注意其对周边县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行政分权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建华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和2013—2017年规划的奠基之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做好财政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2012年财政反腐倡廉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以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颖
东亚国家腐败环境中企业成长的悖论被称为"东亚难题"。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在中国调查的2848家企业数据,在使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度量腐败基础上,就腐败影响企业的短期和长期成长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腐败对企业销售额增速和利润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正面影响,且存在随企业规模增大,贿赂行为获得的经济收益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企业贿赂存在最优规模,即随贿赂规模的上升,企业收益呈现倒U型变化过程。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临界点前企业竞相俘获官员的隐性贿赂锦标赛。除规模外,企业贿赂官员的腐败现象也存在产业和所有制的差异,即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贿赂官员的收益和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要净化市场环境,...
关键词:
腐败 企业成长 规模效应 产业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