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7)
- 2023(15464)
- 2022(13359)
- 2021(12492)
- 2020(10518)
- 2019(23885)
- 2018(23347)
- 2017(45121)
- 2016(24658)
- 2015(27360)
- 2014(27119)
- 2013(27021)
- 2012(24935)
- 2011(22190)
- 2010(22314)
- 2009(20483)
- 2008(19831)
- 2007(17296)
- 2006(15181)
- 2005(13261)
- 学科
- 济(111433)
- 经济(111322)
- 管理(75203)
- 业(66754)
- 企(55095)
- 企业(55095)
- 方法(45838)
- 数学(40071)
- 数学方法(39730)
- 财(36194)
- 中国(26436)
- 农(26235)
- 地方(25786)
- 学(24015)
- 业经(22223)
- 制(18924)
- 务(18590)
- 财务(18528)
- 财务管理(18468)
- 农业(17865)
- 企业财务(17555)
- 贸(17253)
- 贸易(17244)
- 易(16669)
- 环境(16023)
- 和(15444)
- 财政(15330)
- 理论(15288)
- 地方经济(14759)
- 技术(14627)
- 机构
- 大学(350065)
- 学院(347859)
- 济(146352)
- 经济(143511)
- 管理(136942)
- 研究(120017)
- 理学(119423)
- 理学院(118106)
- 管理学(116175)
- 管理学院(115565)
- 中国(87456)
- 科学(75358)
- 京(73409)
- 财(72228)
- 所(61274)
- 农(60345)
- 研究所(55797)
- 业大(54790)
- 财经(54634)
- 中心(52906)
- 江(49945)
- 经(49694)
- 农业(47438)
- 北京(45998)
- 经济学(44833)
- 范(43224)
- 院(43003)
- 师范(42715)
- 财经大学(40474)
- 经济学院(40262)
- 基金
- 项目(240312)
- 科学(187437)
- 基金(175097)
- 研究(170471)
- 家(154458)
- 国家(153197)
- 科学基金(130646)
- 社会(108981)
- 社会科(103333)
- 社会科学(103304)
- 基金项目(93635)
- 省(93272)
- 自然(85928)
- 自然科(83903)
- 自然科学(83879)
- 自然科学基金(82382)
- 划(78423)
- 教育(76813)
- 资助(71830)
- 编号(67710)
- 成果(54299)
- 重点(53583)
- 部(52498)
- 发(51042)
- 创(49593)
- 创新(46361)
- 科研(46308)
- 课题(46061)
- 国家社会(45214)
- 教育部(44818)
- 期刊
- 济(161786)
- 经济(161786)
- 研究(105293)
- 中国(63666)
- 学报(60528)
- 财(58834)
- 农(53658)
- 科学(52714)
- 管理(49197)
- 大学(44869)
- 学学(42935)
- 农业(36619)
- 教育(30441)
- 经济研究(27783)
- 技术(27530)
- 财经(27486)
- 融(27187)
- 金融(27187)
- 业经(24179)
- 经(23523)
- 问题(20670)
- 业(18272)
- 技术经济(17964)
- 科技(17034)
- 版(16733)
- 理论(16260)
- 图书(15515)
- 商业(15350)
- 业大(15281)
- 现代(15031)
共检索到508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竞争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的附属机构逐渐转变为具有自利性的独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文章以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设计作为研究背景,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改革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省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剑 覃成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利用河南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河南的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权改革给河南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导致其对金融信贷过多地强制性干预,从而阻碍了金融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河南金融发展呈现量性扩张、质性不足的特点,总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因此,在今后改革中,河南省应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发挥其服务性功能,从而使金融回归其本职功能,并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超 焦文超
文章采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财政分权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的策略分析,分别构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如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地方政府最优投资总量就会高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投资总量。并且地方政府投资所达到的经济增长无法实现中央政府预想的经济增长度。由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双方合作时使得收益最大、投资最小,这种"双赢"的合作应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博弈论 政府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欧阳玲 毛军
首先基于我国2000-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极化指数对我国区域财政收入分权的地区差距进行分解;然后,建立空间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贫困减少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通过经济增长相互作用对贫困减少产生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地区差距呈现出下降态势,这说明我国财政收入分权的聚合程度在不断增强。组间差距缩小与组内聚合程度增强是我国财政收入分权的空间极化程度下降的主要来源。(2)采用空间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和城镇贫困存在空间依赖作用,且农村贫困的空间相关系数略高于城镇贫困的空间相关系数;财政收入分权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财政收入分权集群对农村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财政支出分权集群对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经济集聚对农村贫困减少和城镇贫困减少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反贫困工作的关键点在于需要考虑空间因素下财政分权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起生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华 郭凯
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入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98-2006年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的过度攫取与干预都可能导致经济扭曲,损害本地区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经济增长。总的来看,基建支出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地区经济的增长,但行政管理费支出比例过高会损害地区经济效率;经济越发达,科技支出对经济促进的效果越明显,而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较大。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财政支出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芬
笔者探讨了在地方政府以经济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条件下,完全集权、完全分权和部分分权的财政制度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完全集权和完全分权的财政制度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是相同的;而在部分分权的财政制度下,地方政府将努力发展能够为地方政府创收的产业,带来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会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的结果对理解我国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建筑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帮助,对现阶段通过简政放权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财政分权 区域经济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谭朵朵 陈婧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琛 赵军
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机理进行阐释和实证考察,从新的视角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背后的制度性激励。研究发现: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可对地方政府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规制行为对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和提升效应,能够弱化竞争行为的负面影响和抑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