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2)
- 2023(7267)
- 2022(5332)
- 2021(4779)
- 2020(3787)
- 2019(8223)
- 2018(7820)
- 2017(15213)
- 2016(8452)
- 2015(9544)
- 2014(9831)
- 2013(9433)
- 2012(8253)
- 2011(7015)
- 2010(6925)
- 2009(6446)
- 2008(6811)
- 2007(5967)
- 2006(5344)
- 2005(5051)
- 学科
- 济(39739)
- 经济(39710)
- 管理(28825)
- 业(25176)
- 财(23466)
- 企(20377)
- 企业(20377)
- 地方(14274)
- 中国(14210)
- 方法(12729)
- 财政(11999)
- 农(11443)
- 数学(11211)
- 数学方法(11158)
- 务(10686)
- 财务(10673)
- 财务管理(10632)
- 企业财务(10236)
- 政(9650)
- 业经(9491)
- 制(9171)
- 地方经济(7722)
- 农业(7661)
- 体(7284)
- 发(6494)
- 融(6439)
- 金融(6438)
- 银(6426)
- 银行(6421)
- 学(6331)
- 机构
- 学院(116467)
- 大学(115383)
- 济(50953)
- 经济(50004)
- 管理(42244)
- 研究(40845)
- 理学(36088)
- 理学院(35683)
- 管理学(35144)
- 管理学院(34933)
- 财(32303)
- 中国(32107)
- 科学(24217)
- 京(24011)
- 财经(21625)
- 所(20635)
- 经(19551)
- 江(18524)
- 研究所(18243)
- 中心(17977)
- 经济学(16859)
- 农(16053)
- 财经大学(15711)
- 范(15692)
- 师范(15570)
- 经济学院(15253)
- 院(14971)
- 北京(14945)
- 州(14282)
- 业大(14235)
- 基金
- 项目(76916)
- 科学(61715)
- 研究(58291)
- 基金(56097)
- 家(48144)
- 国家(47768)
- 科学基金(41590)
- 社会(39642)
- 社会科(37589)
- 社会科学(37582)
- 省(30364)
- 基金项目(29520)
- 教育(26015)
- 划(24763)
- 自然(24281)
- 自然科(23710)
- 自然科学(23705)
- 编号(23463)
- 自然科学基金(23251)
- 资助(21500)
- 成果(19342)
- 发(17956)
- 重点(17846)
- 国家社会(17300)
- 部(16740)
- 课题(16425)
- 创(15867)
- 性(15315)
- 发展(15029)
- 创新(14938)
共检索到183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涂斌 朱轶
本文利用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财政分权体制为视角,对区域工业化以及资本深化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引发的激励约束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的干预行为加剧了地区国有工业部门的扩张以及金融信贷的扩大,两者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我国区域层面的工业资本深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的是一种"体制现象",相关的对策也应更多地从体制层面着手。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工业化 资本深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轶 涂斌
本文通过对198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与中国"东高西低"的经济梯度相反,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反而具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中更高的工业资本深化程度,基于这一"反常"现象,我们对中国工业资本深化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体制所引致的财政压力与竞争激励下,地方政府对本地工业化进程的积极干预导致了区域投资结构的失衡,这种失衡表现为金融信贷的扩张以及针对国有工业部门的投资倾斜,两者的共同作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区域层面的资本深化过程;西部地区相对最高工业资本深化程度也与其金融信贷的高度扩张以及国有工业部门资本的超量积累存在很大关联。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工业的资本深化更多地是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喜 蒋薇薇
资本流动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基础设施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分析财政分权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和区域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抑制了区域资本流动,有必要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来缓解其负面效应,以促进区域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区域经济 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颖 李静 陈波
本文采用1978—2006年中国28个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检验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模型(co-integration model),并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OLS)对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把地方政府官员参与政治晋升锦标赛竞争的行为影响经济绩效的假设引入对分权化改革过程的分析,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何以在促成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导致各地区在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面呈现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本文的分析结论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立赫 石映昕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地区的资本错配程度,减缓了因资本错配带来的创新效率损失;分区域来看,在产能过剩程度较低的省份,财政分权通过抑制资本错配减少了创新效率损失,对创新效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在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地区,虽然财政分权通过缓解资本错配降低了创新效率损失,但是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资本错配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效应。为了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柏均
对于中国近代资本形成及其能力问题,已有一些文献作了宏观和微观个案的研究。这些研究一般侧重于城市工业领域,对于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及公共事业等在内的全社会资本形成未作总体的估算和分析,也未对区域范围的社会资本形成进行研究。为此,本文选择无锡作为案例,对区域的社会资本形成问题作一分析。首先需要指出,近代无锡在众多区域中代表着一种类型,其特征为:第一,清代无锡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至20世纪20—30年代,不仅继续保持其商业贸易地位,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霞 刘岳洋
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会抬升区域金融风险,且金融分权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具有协同效应,使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区域、地方债务规模和分权匹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降低金融分权程度并促使地方政府金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亮
本文借鉴Beck、Laeven和Levine(2008)模型将地区和产业特征相结合,利用我国2001-2007年29个省级区域25个细分工业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程度的地区差异对省级区域行业外商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较高地区的资本密集度大的行业外商投资较多,这一结论不受控制变量以及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是稳健的、可信的。根据外商投资来源地的不同将外商投资分为国外投资、港澳台投资的分别研究发现,地区财政分权对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投资吸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资本密集度较大的行业,加强地区财政分权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但对港、澳、台投资作用却不明显。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外商投资 资本密集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丙泉 田晨 马占新
视区域技术创新是成果产出与成果转化两阶段构成的系统,运用链式网络DEA方法对全国28个省份2011~2015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运用Tobit回归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整体及各阶段效率的影响。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技术创新效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且区域差异显著,多数省市依然没有摆脱高产出、低转化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财政分权不利于成果产出效率及技术创新整体效率的提升,对成果转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有助于技术创新各阶段效率提升,而人力资本恰恰相反,教育水平有助于成果产出阶段效率提升,却不利于成果转化阶段。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财政分权作为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的财政制度,是财税政策的重要内容,对区域创新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深刻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我国31个省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地方科技投入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有效改善区域创新产出状况;在中央政府政绩考核压力下,地方政府会加大科技投入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经济增长,使得财政分权对地方科技投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不仅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且会通过影响地方科技投入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效应;财政分权与区域创新的联系具有区域异质特性,地方科技投入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赋能区域创新的主路径,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应继续推进财政分权改革,构建对地方政府的综合考核机制,关注政府科研保障资金的具体流向,积极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薛冲 冯银虎 胡丽娜
文章运用201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财政分权不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为正,“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创新”中介路径有效。亦即财政分权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扩大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永彩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区域数字创新分为创新效果与创新效率两大维度,研究政府偏好、财政分权对区域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偏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但对区域数字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并不显著;财政分权在政府偏好与区域数字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空间效应检验下,政府偏好对本区域及周边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但仅对本区域数字创新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财政分权调节下,政府偏好对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与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有明显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亮 蔡宏波 任国良 薛津津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CO2减排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CO2减排效率,而过度分权则会适得其反,而就当下大部分地区财政分权状况而言,中央政府可以选择适当提高分权水平以提升CO2减排效率。同时,立足于不同的财政分权水平,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引发的市场分割将会进一步改变财政分权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财政分权 减排效率 市场分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强
FDI、财政分权是影响区域基础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在详细探析FDI、财政分权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5-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质量可以显著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而FDI规模则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阈值转换特征,且适度地提升地区财政分权,有利于从直接或者FDI间接渠道促进区域技术创。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认为可从并重FDI规模和质量、优化财政分权度、深化金融改革、推进产业转型等方面提升区域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柏雪 刘克
基于“资源要素-财政制度”视角,构建医保基金治理效能分析框架。采用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要素禀赋与财政分权对基本医保基金治理效能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要素禀赋对基本医保基金收支结余规模和基金资助救治规模扩大有显著正向影响;财政分权对要素禀赋影响医保基金收支结余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对要素禀赋之于基金资助救治规模的影响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要素禀赋影响医保基金收支结余的正向调节效应,以及对要素禀赋影响医保基金资助救治规模的负向调节效应均出现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则不明显。研究结论为提升基本医保基金治理效能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