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6)
- 2023(5769)
- 2022(4785)
- 2021(4544)
- 2020(3811)
- 2019(8701)
- 2018(8392)
- 2017(17304)
- 2016(9265)
- 2015(9975)
- 2014(10062)
- 2013(10259)
- 2012(9593)
- 2011(8000)
- 2010(8162)
- 2009(7395)
- 2008(7521)
- 2007(6429)
- 2006(5437)
- 2005(4863)
- 学科
- 济(34360)
- 经济(34325)
- 管理(28988)
- 业(28908)
- 财(24631)
- 企(20809)
- 企业(20809)
- 方法(16613)
- 数学(15221)
- 数学方法(15117)
- 财政(12828)
- 中国(11218)
- 务(10927)
- 财务(10919)
- 财务管理(10872)
- 政(10452)
- 企业财务(10407)
- 制(10031)
- 农(9184)
- 地方(8657)
- 学(7811)
- 银(6933)
- 银行(6922)
- 度(6804)
- 制度(6800)
- 服务(6757)
- 行(6448)
- 贸(6337)
- 贸易(6333)
- 工作(6287)
- 机构
- 大学(119680)
- 学院(118381)
- 济(51337)
- 经济(50242)
- 管理(44900)
- 研究(40164)
- 理学(38597)
- 理学院(38201)
- 管理学(37670)
- 管理学院(37429)
- 财(34535)
- 中国(31377)
- 京(24336)
- 科学(23964)
- 财经(23114)
- 经(21006)
- 所(20575)
- 农(19291)
- 中心(18545)
- 江(18234)
- 研究所(18182)
- 经济学(17063)
- 财经大学(17015)
- 业大(16173)
- 经济学院(15566)
- 北京(14999)
- 农业(14943)
- 院(14424)
- 州(14242)
- 省(14044)
- 基金
- 项目(79719)
- 科学(62206)
- 基金(58872)
- 研究(57711)
- 家(51681)
- 国家(51274)
- 科学基金(43637)
- 社会(38304)
- 社会科(36393)
- 社会科学(36381)
- 基金项目(30792)
- 省(30133)
- 自然(27045)
- 自然科(26483)
- 自然科学(26477)
- 自然科学基金(26043)
- 教育(25528)
- 划(25000)
- 资助(24207)
- 编号(22707)
- 成果(19798)
- 部(17934)
- 重点(17925)
- 性(17154)
- 国家社会(16872)
- 发(16656)
- 创(16376)
- 科研(15613)
- 教育部(15571)
- 创新(15406)
共检索到186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利用手工查找的2008—2018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为显著“倒U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显著“正U形”,且二者均存在明显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规模异质性;公共服务供给作为财政分权影响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鉴于此,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分权制度,扩大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包容性增长 公共服务供给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同斌 张敏晗
本文构建了包括财政负担、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在财政负担较小或适度时,财政支出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显著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反之,过高的财政负担使得财政支出对于公共服务的边际贡献逐渐降低,且财政负担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持续累积,甚至会降低经济产出水平。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全国1966个县级层面数据构建了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分解出财政负担与公共服务、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随着财政负担加大,县级财政负担对经济增长、公共服务的影响由正向的促进作用转变为负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宇 贾康
税收治理方式的转变,从特定侧面反映着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税收占岁入比重是其重要度量。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税收占岁入比重,提高国家契约性特征,推进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使用2001-2016年30个省(市)经济指标进行计量研析,结果显示一定区间内各地税收占岁入比重对经济增速均有正向推动,其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对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据此研究税收制度在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税收治理、加强人力资本供给、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对推进经济增长具有一定建设意义。
关键词:
税收占比 财政收入 包容性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旭东 沈利芸 秦文晋
数字经济是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现实选择。本文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这一效应在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处于区域外围、转移支付规模庞大的城市更加明显。其中,地方财政纵向失衡的降低是重要路径。然而,从地方治理层级的内部来看,尽管数字经济降低了省级财政纵向失衡,但省以下政府仍然存在财政收支分权不相匹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机器学习算法与传统因果推断结合,基于政府间财政关系视角探究了数字经济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制度成因,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转型经济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果。本文在Besley模型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这种偏好差异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分权改革进程及最优分权程度的决定问题。
关键词:
政府偏好 公共品供给 财政分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长林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本文基于1994—2008年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两个方面运用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起到显著作用;但对缩小我国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缩小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开放、非国有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产业结构升级都是拉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能显著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公共品供给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文章在户籍管制问题的研究框架下,提出转型环境中财政分权因素是根本性影响城市户籍管制水平的观点,认为分权财政下的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放松户籍管制。但软公共品供给增长与户籍管制呈现非线性相关特征。作者使用户籍管制程度指标,建立相应的实证模型,并利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证实了理论研究结论。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度与户籍管制程度显著负相关;户籍管制程度与软公共品供给增长速度呈显著非线性U形相关关系。软公共品供给开始增长时,会使户籍管制程度变得更为严格;但随着软公共品供给增长速度加快,会使户籍管制逐渐减弱。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公共品供给 户籍管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解垩
基于1994年~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村公共品供给增加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预算外收入和宏观税负的提高都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财政分权程度、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发展落后有关,城市化未能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振东
信贷包容性增长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厘定了信贷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认为"信贷配给"、"金融排斥"、外部激励不足、内部约束较强等因素是信贷增长包容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调整信贷结构、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创新交易模式、改善外部环境以及坚持政府引导的市场化运作才能有效推动信贷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信贷包容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振东
信贷包容性增长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厘定了信贷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认为"信贷配给"、"金融排斥"、外部激励不足、内部约束较强等因素是信贷增长包容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调整信贷结构、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创新交易模式、改善外部环境以及坚持政府引导的市场化运作才能有效推动信贷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信贷包容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邵腾伟 冉光和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Wald系数约束检验,对我国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内,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增加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预期的实际,应将财政政策与货币供给政策配合使用,即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要搭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搭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匡小平 赵丹
利用江西省近19年省级统计数据和近7年的县级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对县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式财政分权在缺少"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为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创造有利条件,反而成为了制约其合理增长、均衡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为此,要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淡化GDP考核、加强财政监督、探索多元化供给等措施,并依此发挥财政分权体制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供给中的保障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德生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最优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地区相对财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海潮
对H.Davoodi,D.Xie,and H.Zou的两篇文章中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改进;把地方财政决算支出占国家决算支出的比重看作衡量财政分权的指标,并利用1986-2004年间的数据对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两组回归分析。发现在1986-1990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的比重过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91-2004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与我国的最大化经济增长相符。最后,对得出的统计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解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辛方坤
本文结合中国分税制改革变迁的实践,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公共服务产出模型,在控制相关内生变量的基础上,采用LSDV分析方法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进而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异化的GDP激励下,东部地区财政配置能力扭曲,更偏向于经济性产出,恶化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境况,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西部地区较低的财政均衡水平弱化了财政汲取能力,进而导致了公共服务呈现供给不足的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