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8)
- 2023(3405)
- 2022(2976)
- 2021(2884)
- 2020(2450)
- 2019(5460)
- 2018(5031)
- 2017(10140)
- 2016(5677)
- 2015(6259)
- 2014(6053)
- 2013(6319)
- 2012(5927)
- 2011(4769)
- 2010(4908)
- 2009(4652)
- 2008(4933)
- 2007(4346)
- 2006(3838)
- 2005(3567)
- 学科
- 财(28909)
- 管理(24429)
- 税(21704)
- 税收(20274)
- 收(20102)
- 业(18101)
- 财政(16506)
- 企(16396)
- 企业(16396)
- 济(15721)
- 经济(15696)
- 政(13867)
- 务(11781)
- 财务(11779)
- 财务管理(11728)
- 企业财务(11268)
- 家(7581)
- 国家(7403)
- 方法(6574)
- 制(6346)
- 中国(6204)
- 出(6199)
- 数学(5896)
- 数学方法(5872)
- 支出(5512)
- 收入(5129)
- 地方(4906)
- 制度(4630)
- 度(4630)
- 体(4588)
- 机构
- 学院(68230)
- 大学(67507)
- 财(33734)
- 济(28772)
- 经济(28243)
- 管理(24594)
- 研究(21217)
- 理学(20647)
- 理学院(20490)
- 管理学(20359)
- 管理学院(20224)
- 财经(20032)
- 中国(18986)
- 经(18082)
- 财经大学(14555)
- 财政(13911)
- 京(13275)
- 政(12654)
- 税(12583)
- 江(11495)
- 务(11370)
- 科学(11057)
- 所(10903)
- 经济学(9931)
- 省(9834)
- 税务(9429)
- 中心(9377)
- 经济学院(9120)
- 北京(8663)
- 州(8580)
- 基金
- 项目(38321)
- 研究(30269)
- 科学(29539)
- 基金(28211)
- 家(23522)
- 国家(23348)
- 科学基金(20247)
- 社会(19826)
- 社会科(18968)
- 社会科学(18962)
- 基金项目(14491)
- 省(13784)
- 教育(13083)
- 编号(12625)
- 成果(12302)
- 资助(11979)
- 自然(11455)
- 划(11198)
- 自然科(11190)
- 自然科学(11187)
- 自然科学基金(10988)
- 性(10584)
- 项目编号(9247)
- 制(9108)
- 部(8960)
- 阶(8788)
- 段(8770)
- 阶段(8761)
- 国家社会(8744)
- 阶段性(8335)
共检索到121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玉;
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联系,对2004—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等因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和2008年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起到一定作用;剔除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城镇化和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债务增长更为迅速。鉴于此,本文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官员考核机制、中期预算平衡和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玉
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联系,对2004—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等因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和2008年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起到一定作用;剔除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城镇化和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债务增长更为迅速。鉴于此,本文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官员考核机制、中期预算平衡和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利用2010—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财政-金融关联与政府竞争行为结合的综合视角探讨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不仅推动了本区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还刺激了邻近区域的债务扩张;而金融分权则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分权规制对债务扩张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和空间溢出。研究结论对于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杰
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策略互动行为。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策略性反应,转移支付刺激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并且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基于债务扩张的竞争性行为。但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决策中并未考虑地方政府的债务因素。因此,财政转移支付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中的作用主要是基于地方政府的债务救助预期,并非实质性的救助行为。在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中,需要关注地方政府救助预期形成的原因并进行适当干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吕江林 沈国庆
本文基于2007~2015年全国29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及税收数据,检验了在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自身利益及地方行政资源最大化的目标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对促进地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但该影响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扩张而递减,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规模差异性。本文为全面理解地方债务快速扩张和防范其引致的财政金融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财税体制改革、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扩张 地方税收 地方税体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在地区间呈现出空间联动特征,而财政分权与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下的税收竞争又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内生动力。基于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的政策背景,将地方政府债务区分为纳入预算管理的显性债务和具有政府担保属性的隐性债务(城投债),构建债务空间相关模型和税收竞争影响模型,分别探究两种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来自税收竞争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担保债务的规模扩张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间空间联动特征,其中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空间相关性更显著且程度更高;税收竞争显著刺激地方政府举债的积极性,而隐性债务规模增长更快,对于税收竞争策略的弹性系数更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缓解税收竞争对政府举债的刺激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容易“为竞争而举债”;2014年一系列政府举债规范政策的实施显著缓解了地区间债务规模扩张的空间联动性,同时提高了隐性债务对税收竞争反应的敏感度。这说明在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后,面临税收竞争带来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为投融资平台提供隐性担保以寻求债务资源,从而激发了隐性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基于此,应从全局视域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和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兼顾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尽快实现融资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娜
城市化发展战略、财政体制内生性问题、供给层面调整、新财税制度启动及扩张财政政策实施是近年来影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和走向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各级地方以体制内和体制外路径积极扩张债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结果显示:总体负债率、债务率水平离警戒线还有距离,加上或有债的债务率接近警戒线;偿债率水平偏高;2015年赤字率不高,但追加分析2016年加上专项债的预算赤字率离警戒线很近。中期债务预期分析显示: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率警戒空间缩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娜
城市化发展战略、财政体制内生性问题、供给层面调整、新财税制度启动及扩张财政政策实施是近年来影响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和走向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各级地方以体制内和体制外路径积极扩张债务。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结果显示:总体负债率、债务率水平离警戒线还有距离,加上或有债的债务率接近警戒线;偿债率水平偏高;2015年赤字率不高,但追加分析2016年加上专项债的预算赤字率离警戒线很近。中期债务预期分析显示: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率警戒空间缩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探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毛捷 韩瑞雪 徐军伟
文章关注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影响,以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两税合一")作为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变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北京市全口径政府债务数据及其他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使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进而刺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即财政压力增加10%,人均地方政府债务增长34.66%;(2)上述效应具有滞后性与持续性,债务扩张效应从税改第2年(即2009年)开始显著表现出来,且该效应在之后数年内持续存在;(3)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扩大样本时间跨度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上述效应确由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引起,而非其他因素导致;(4)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和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地区,财政压力的债务扩张效应更加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内在机制提供了基于北京市等特定地区的可靠证据。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全口径 债务扩张效应 两税合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薛冲 冯银虎 胡丽娜
文章运用201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财政分权不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为正,“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创新”中介路径有效。亦即财政分权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扩大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艾非 王文甫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扩张引起政府、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地区增长目标、分税制和地方政府博弈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税制视角对地方债扩张这一现象加以解释。研究表明,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当前的税收制度扩大了地方政府发生短视或者经济出现不利冲击时政府债务扩张的程度。渠道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发生短视时,顺周期的增值税放松了地方财政约束并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程度,转移支付降低了地方借贷成本并提高了债务扩张程度;负向生产率冲击发生时,顺周期的税收收入加剧了财政压力并放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此外,地区竞争放大了税制产生作用的强度。由此,可以通过增加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规范转移支付的获取和促进地区协作等方式限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育辉 莫一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引起高度关注,其对企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并购为视角,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抑制企业的并购行为,具体表现为降低并购概率、并购频率且缩小并购规模;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企业融资约束加剧、风险承担能力降低和投资机会减少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上述影响在非国有、融资需求大、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和非市政相关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认识,还能够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证据支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分税制至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扩张,为地方财政风险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年—2011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主要由预算支出拉动,尤其在1998年和2008年实施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更加明显。进一步从具有挤出效应的支出结构贡献分解来看,真正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是人员经费支出,平均贡献率高达51.36%,这种拉动主要表现为人员经费对各类投资项目支出的挤占,而民生事业支出仅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才发挥短期拉动效应,平均贡献率为31.50%,社会管理支出和其它事务支出作用较小且趋于稳定。对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傅天 姚东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市内城投公司汇总)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