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2)
2023(15790)
2022(13530)
2021(12682)
2020(10950)
2019(25001)
2018(24116)
2017(45137)
2016(24645)
2015(27871)
2014(27829)
2013(27348)
2012(25279)
2011(22566)
2010(22322)
2009(20879)
2008(20842)
2007(17918)
2006(15162)
2005(13400)
作者
(73287)
(61338)
(61098)
(58270)
(38895)
(29688)
(27984)
(24153)
(23213)
(21627)
(20700)
(20698)
(19327)
(19327)
(19253)
(19215)
(18957)
(18199)
(17786)
(17567)
(15432)
(15084)
(14773)
(14102)
(14020)
(13718)
(13601)
(13491)
(12446)
(12257)
学科
(99972)
经济(99858)
管理(75067)
(70926)
(58639)
企业(58639)
方法(52589)
数学(47297)
数学方法(46780)
(38406)
(26430)
中国(26005)
(21632)
财务(21591)
财务管理(21527)
(21446)
业经(20544)
企业财务(20491)
(20244)
贸易(20240)
(19725)
(19269)
地方(18216)
农业(17455)
(15329)
银行(15267)
(14902)
金融(14899)
技术(14730)
理论(14340)
机构
大学(353271)
学院(349595)
(143200)
经济(140526)
管理(136610)
理学(119210)
理学院(117931)
研究(117351)
管理学(115739)
管理学院(115131)
中国(89240)
科学(74746)
(73085)
(71780)
(67020)
(60099)
业大(57778)
中心(55754)
研究所(54764)
财经(54686)
农业(53502)
(51238)
(49878)
北京(45025)
经济学(44371)
(42342)
(41947)
师范(41694)
财经大学(40779)
经济学院(40413)
基金
项目(244182)
科学(191473)
基金(180442)
研究(168052)
(160748)
国家(159480)
科学基金(136224)
社会(107622)
社会科(102238)
社会科学(102209)
基金项目(95564)
(94397)
自然(92139)
自然科(90104)
自然科学(90074)
自然科学基金(88491)
(80782)
教育(77911)
资助(74656)
编号(65659)
重点(55415)
(54194)
成果(52250)
(50720)
(50413)
科研(48850)
创新(47555)
计划(47309)
教育部(46172)
国家社会(45587)
期刊
(143989)
经济(143989)
研究(96896)
学报(64843)
中国(64633)
(60849)
(57634)
科学(55180)
大学(47923)
管理(46832)
学学(45379)
农业(38836)
(30582)
金融(30582)
技术(28830)
教育(28755)
财经(27368)
经济研究(25320)
(23380)
业经(22564)
(21479)
问题(19202)
(18815)
统计(18615)
(17258)
图书(16990)
技术经济(16958)
(16790)
理论(16596)
财会(16395)
共检索到506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董楠  
本文利用SVAR模型识别出了"外生"的财政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财政冲击对经常账户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扩张性的财政冲击会带来经常账户的恶化、实际利率的上升和实际汇率的贬值,而且财政扩张对经常账户的冲击影响有较长的持续性。我们认为外部失衡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空间巨大,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和提升投资效率,可以在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同时,弥补缺口从而实现内外部再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华妤  马跃  
本文通过一个货币模型说明在国际资本有相互替代和流动的可能性、国内政策和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的条件下,如果外部国际收支账户冲击的规模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长,钉住汇率亦不能够坚持,从而发生货币危机。得到的政策建议是,如果外部冲击来自资本账户,则加强资本管制,有助于钉住平价的维持;如果外部冲击来自经常账户,就要放松资本管制,才有助于维持钉住平价。另外,资产的替代程度与国际流动性对于汇率平价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国际收支账户持续为负时,资产的替代程度的增加,可以延缓储备的耗竭,有利于钉住汇率平价的维持。把资产组合的调整速度和资产的替代性都包括在资本流动性概念中,是有缺陷的假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建利  岳正华  
以1991~2010年中国财经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农民收入、财政支农资金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通过二阶差分后可变成平稳序列;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短期内可能失衡。因此,长期来看,应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当务之急是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跃峰  赵黎明  张晋东  
考虑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我国实际汇率和经常账户问题的计量模型,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并非由汇率低估所致,人民币汇率调整难以根本解决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资本管制放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是我国1994年以来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妥善处理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实际利率、名义汇率升值、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亮  
本文使用B-N分解方法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序列的持久性成分和暂时性成分进行了动态分离。研究结论显示:前者与经常账户正相关,后者与经常账户负相关。前者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明显大于后者,持久性冲击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具有时滞性,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反应更为敏感、记忆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从长期看中国存在HLM效应,政府在处理经常账户与价格贸易条件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时,要加强对价格贸易条件持久性趋势变化的研判和预测,在政策干预力度考量和时机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持久性成分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强度、时滞效应以及经常账户对持久性冲击的记忆强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张秀群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动态经济学计量方法,对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较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在长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也就是说从长远看来,财政投资能带动私人投资。同时表明了我国在各个时期所实施的财政政策推动了市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皓  章冬梅  
基于1996年至2009年间中国对美国的实际出口总额的季度数据,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实际汇率水平及实际汇率波动率与中国对美国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关系等机理,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实证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长期与中美实际出口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实际汇率波动率长期也会对实际出口产生中等程度的负向作用;从短期效应来看,尽管实际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的影响方向与长期一致,但程度上明显减弱;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综合考虑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的共同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尧成  徐晓萍  
为了研究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出现持续顺差的内外部原因,本文利用Blanchard和Quah提出的对冲击进行长期约束的冲击分解方法,分析了内部冲击和外部冲击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冲击-传导"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常账户失衡主要是由我国内部冲击因素导致的,并且,在样本期内,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也可以由其内部冲击分量来模拟。依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我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虞文美  杜亚斌  曹强  
基于对人力资本与实际汇率建立的理论模型,使用具有空间截面相关特征的Driscoll和Kraay(1998)方法,以及全球135个国家5年的数据,对人力资本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存在U型关系,即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一开始是负向的,人力资本超过临界值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内生巴萨效应为负,年龄结构和政府消费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是模糊的。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到其内部结构,研究要素禀赋效应和内生巴萨效应,这对研究实际汇率具有重要启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晁江锋  赵向琴  武晓利  陈国进  
构建包含灾难性预期和政府支出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罕见灾难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能够明显削弱罕见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升宏观经济对罕见灾难的抵御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在两部门和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较高的财政补贴幅度(占比6%以上)能够有效抵御罕见灾难对两部门经济体的冲击,但并不能够有效缩短该经济体复苏的时间;而财政补贴在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的作用须区别对待,较低比例的财政补贴(占比3%以下)由于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而加剧了该经济体的不稳定性,而较高比例的财政补贴能够抵消财政支出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该经济体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从来  谢丽娟  
本文以中国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和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汇率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探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正向的货币政策冲击,即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的紧缩或低于预期的宽松,会导致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和离岸NDF汇率贬值,而负向冲击则相反;冲击的程度越大,汇率的波动性越强。(2)2015年在岸市场汇率改革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对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汇率及其波动性的影响都显著增强。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增强。(3)在同一冲击下,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两个汇率在2015年汇率改革后的表现逐渐趋近,且离岸市场对冲击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在岸市场,而人民币外汇两个市场、两个汇率仍存在差异。本文对外部冲击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海云  
中国和美国是构成全球经济的两个重要国家,研究其经济波动问题的意义重大。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利用贝叶斯法重点实证研究了技术冲击和投资冲击对中美两国经济波动影响的比较效应。研究发现,技术冲击均是解释中美两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且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投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小于技术冲击,而投资冲击对美国资本存量和实际投资波动的解释力度大于技术冲击;中美两国各经济变量受技术冲击和投资冲击的波动幅度各有不同,尤其消费和劳动波动的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表现为美国的劳动波动性较大,而中国的消费波动性较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少华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冲击会影响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外部均衡。本文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OECD国家的各种财政支出对实际汇率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实际汇率的冲击效应,不但与财政支出的分类有关,而且与汇率制度有关。在固定汇率制度框架下,实际汇率倾向于升值;在浮动汇率制度框架下,实际汇率倾向于贬值。而对于冲击效应的大小和持久性而言,各种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相对于财政消费支出,财政投资支出具有更大更持久的冲击效应;相对于财政非工资消费支出,财政工资消费支出具有更大更持久的冲击效应。就时间维度而言,实际汇率的财政支出冲击效应存在着与时弱化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凯  林志伟  
文章以"凯恩斯理论"和"李嘉图等价原理"为立足点,将一国债务水平与该国消费者行为进行关联,把"双赤字"、"双分叉"、"双盈余"及"李嘉图等价"同时纳入研究范畴,通过纠偏LSDV与多重门槛动态面板回归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考虑债务因素和考虑债务因素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突出了在动态及非线性情况下债务水平对"财政政策-经常账户"关系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动规律。研究发现:当一国债务水平介于13.21%与74.54%之间时,其财政预算支出与经常账户正相关,"双赤字"(双盈余)假说成立;当债务水平高于74.54%时,两者间虽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符合"李嘉图等价";而当债务水平低于13.21%时,两者间呈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瑶  张明  
本文基于拓展的OR(1995)两部门模型,探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常账户调整对一国实际有效汇率的短期冲击。首先,构建基于外生冲击的面板VAR模型,采用系统GMM法进行估计,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经常账户调整对实际有效汇率先呈现负向冲击后迅速转正,但在全样本和发达国家组别中该效应并不显著;其次,通过构建SVAR模型,探索全球四大经济体经常账户短期冲击的异质性,结论表明危机后源于经常账户的短期冲击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要贡献因素,但并非美国、德国、日本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要贡献因素,经常账户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微小正向冲击。这些结论意味着,新兴经济体需要密切关注经常账户调整的潜在影响,发达经济体需要重视经常账户调整背后的金融渠道,积极付诸改善本国收支结构的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