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7)
- 2023(17250)
- 2022(14622)
- 2021(13746)
- 2020(11300)
- 2019(25981)
- 2018(25474)
- 2017(48348)
- 2016(26063)
- 2015(29421)
- 2014(29219)
- 2013(29376)
- 2012(26969)
- 2011(23916)
- 2010(23995)
- 2009(22432)
- 2008(22349)
- 2007(19689)
- 2006(17434)
- 2005(15502)
- 学科
- 济(111568)
- 经济(111438)
- 业(103497)
- 管理(86532)
- 企(84832)
- 企业(84832)
- 农(51661)
- 方法(49285)
- 财(41643)
- 数学(39832)
- 数学方法(39477)
- 业经(35408)
- 农业(34273)
- 中国(30402)
- 务(24553)
- 财务(24491)
- 财务管理(24433)
- 制(23627)
- 企业财务(23157)
- 贸(22481)
- 贸易(22473)
- 地方(22425)
- 易(21943)
- 技术(20490)
- 学(19462)
- 策(19296)
- 理论(18827)
- 和(18713)
- 体(17884)
- 划(17232)
- 机构
- 学院(373906)
- 大学(369438)
- 济(157339)
- 管理(154398)
- 经济(154336)
- 理学(133668)
- 理学院(132369)
- 管理学(130529)
- 管理学院(129864)
- 研究(120612)
- 中国(95118)
- 京(77440)
- 财(77385)
- 科学(72347)
- 农(71128)
- 所(59705)
- 财经(58617)
- 业大(57893)
- 江(55944)
- 中心(55847)
- 农业(54208)
- 研究所(53650)
- 经(53417)
- 北京(48226)
- 经济学(46623)
- 范(45779)
- 师范(45443)
- 州(44277)
- 院(43194)
- 财经大学(43053)
- 基金
- 项目(252055)
- 科学(199965)
- 研究(187520)
- 基金(185053)
- 家(159301)
- 国家(157826)
- 科学基金(137721)
- 社会(121345)
- 社会科(114804)
- 社会科学(114775)
- 基金项目(98859)
- 省(98627)
- 自然(87696)
- 自然科(85702)
- 自然科学(85686)
- 自然科学基金(84162)
- 教育(83526)
- 划(80540)
- 编号(77044)
- 资助(74717)
- 成果(60982)
- 部(55994)
- 重点(55070)
- 创(53908)
- 发(53853)
- 课题(50842)
- 国家社会(50316)
- 创新(49759)
- 教育部(48277)
- 人文(48165)
- 期刊
- 济(179954)
- 经济(179954)
- 研究(111521)
- 中国(74700)
- 农(71747)
- 财(63935)
- 管理(57058)
- 学报(55986)
- 科学(53428)
- 农业(48807)
- 大学(44027)
- 学学(41863)
- 业经(34694)
- 融(34348)
- 金融(34348)
- 教育(33682)
- 技术(32102)
- 财经(28820)
- 经济研究(27183)
- 经(24676)
- 业(24653)
- 问题(24003)
- 技术经济(20253)
- 版(18985)
- 现代(18052)
- 世界(17870)
- 贸(17852)
- 理论(17788)
- 科技(17697)
- 商业(17109)
共检索到562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菁 向玲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阶段性增加到稳定的正向效应,增加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2)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差异性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事业费及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正向效应,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负向效应,各类财政农业支出短期效应均较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 佟光霁
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仍具有转移空间和潜力。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劳动力转移在受制于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会影响技术进步。本文基于1978~2011年的全国数据,估算了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均衡关系,与理论模型结论相符;非农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理论模型结论不符。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认为,有必要在技能培训、品牌路线、深化改革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顺利转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兰永生
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收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并有力地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但是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居民长期收入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教育财政政策设计上,现阶段农村公共教育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是造成劳动力转移抑制农户教育投资的根本诱因之一。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教育支出 人力资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配置能力及其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非农产业占比的"双门槛效应",二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减趋势。而随着非农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增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配置能力及其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非农产业占比的"双门槛效应",二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减趋势。而随着非农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二元结构下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也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目标和进步的标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价格扭曲 价格趋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农业产出的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负外部性,为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环境约束下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197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 1978—2016年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稳定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显著;(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区间的间接溢出要大于地区内的直接溢出效应,长期来看,能够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接近,在时间上大致表现出U型关系,通过门槛值的区间划分,各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显著的东中西部渐次递减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建议农业生产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地区间的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结合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现状,加强地区间农业生产合作与交流,并与农业生态、粮食安全相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转移规模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当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刘易斯拐点"出现后,虽然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但数量不断减少后,农业产出总量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开始减少。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存在最佳规模,并以我国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的西南地区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劳动力 转移 农业生产 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世兰 杨锦秀 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 负面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亚慧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某个局部可能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尽量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加快转移就业过程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减贫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朝晖 宋琴 杨国永
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DEA-Malmquist、空间自相关法、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空间分异格局,探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南的东部沿海省份,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部和北部的边境省份;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尤其是离乡型非农转移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存在截然不同的本地和邻地效应,即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抑制异地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因此,本文建议加大农业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破除技术壁垒、邻近省份密切要素交流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超 罗明忠 张苇锟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 232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OLS回归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其中,社会化服务程度增强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削弱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建设,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进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刚 周经
城乡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和住房价格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倒U型的动态影响效应,而房价则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且房价部分中介了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和房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阶段异质性,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土地财政对...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住房价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