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1)
- 2023(14729)
- 2022(12310)
- 2021(11465)
- 2020(10002)
- 2019(22833)
- 2018(22576)
- 2017(44160)
- 2016(24050)
- 2015(27138)
- 2014(27202)
- 2013(27197)
- 2012(25012)
- 2011(22144)
- 2010(22803)
- 2009(21549)
- 2008(21916)
- 2007(20050)
- 2006(17395)
- 2005(15696)
- 学科
- 济(106015)
- 经济(105896)
- 业(100593)
- 企(82597)
- 企业(82597)
- 管理(81792)
- 方法(51345)
- 农(47851)
- 数学(42670)
- 数学方法(42043)
- 财(41148)
- 业经(31844)
- 农业(31558)
- 中国(25724)
- 务(24912)
- 财务(24867)
- 财务管理(24808)
- 制(24028)
- 企业财务(23536)
- 技术(19979)
- 地方(19020)
- 策(18981)
- 理论(18425)
- 贸(18232)
- 贸易(18225)
- 易(17736)
- 学(17678)
- 体(17573)
- 和(17130)
- 银(16194)
- 机构
- 学院(352704)
- 大学(345045)
- 济(148678)
- 经济(145781)
- 管理(141558)
- 理学(122316)
- 理学院(121149)
- 管理学(119057)
- 管理学院(118432)
- 研究(110016)
- 中国(88539)
- 财(75423)
- 农(71992)
- 京(71173)
- 科学(67524)
- 财经(56681)
- 所(56525)
- 业大(55711)
- 农业(55568)
- 江(54943)
- 中心(52621)
- 经(51297)
- 研究所(50656)
- 经济学(44781)
- 北京(44083)
- 州(42810)
- 财经大学(41272)
- 范(40923)
- 经济学院(40723)
- 师范(40525)
- 基金
- 项目(228919)
- 科学(181318)
- 基金(167453)
- 研究(166686)
- 家(144755)
- 国家(143435)
- 科学基金(124850)
- 社会(107183)
- 社会科(101433)
- 社会科学(101404)
- 省(92110)
- 基金项目(88613)
- 自然(81215)
- 自然科(79418)
- 自然科学(79397)
- 自然科学基金(78045)
- 教育(76197)
- 划(74908)
- 资助(69000)
- 编号(67987)
- 成果(53655)
- 部(51078)
- 重点(50941)
- 创(49975)
- 发(48973)
- 业(46661)
- 创新(46086)
- 课题(45733)
- 科研(44340)
- 国家社会(44018)
- 期刊
- 济(168718)
- 经济(168718)
- 研究(99413)
- 农(71371)
- 中国(68372)
- 财(65062)
- 学报(52741)
- 管理(52325)
- 科学(50206)
- 农业(47822)
- 大学(40834)
- 学学(39284)
- 融(34884)
- 金融(34884)
- 业经(33146)
- 技术(32287)
- 教育(29310)
- 财经(28651)
- 经济研究(25956)
- 业(25766)
- 经(24567)
- 问题(22652)
- 技术经济(20556)
- 统计(19026)
- 版(18361)
- 财会(17859)
- 策(17800)
- 商业(17053)
- 世界(16750)
- 现代(16214)
共检索到523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沈淑霞 秦富
本文首先对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规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然后探讨影响投入性支持规模效率的客观因素 ,最后就我国当前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的规模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财政 支持 规模 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根据1994~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Armey曲线"二次方程模型,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估算。结果发现,如果以农业GDP作为农业经济的代理变量,则当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为39.8%时,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峰值,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实规模远远小于估算的最优规模。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玉清
财政投入最优规模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很多文献都有相关论证,并且得出了不同结论。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并代入我国1981—2004年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发现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8.26%,实际投入规模要小于此最优水平。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增长。
关键词:
财政农业投入 最优规模 实证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忠
一、社会资金向农业投入的趋势分析近年来,社会资金向农业的投入呈增长趋势,不仅投资数量有较大增长,投资范围也日渐扩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党对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比如,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政策,稳定按土地交纳税收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琴 熊启泉 李大胜
对财政农业投入结构的评价十分重要。本文首先界定狭义和广义财政农业投入的内涵,并从中央和地方两大主体分别考察其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较高,而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低下;在狭义财政农业投入方面,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投入的效率最高,支援农业生产支出次之;在广义财政农业投入方面,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效率最高,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效率次之,而农业水利资金投入的效率低下。
关键词:
财政农业投入 结构 产出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小虹
文章选取1980~2006年度国家统计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力最大,科技三项费用投入次之,支农支出影响力最小。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增大农业投入总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本文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两种方法分析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总量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整体绩效不佳,不仅其经济效率不理想,也缺乏良好的公平效应。为此,笔者进一步探究了财政农业投入自身存在的主要症结,并提出优化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农业投入 经济效率效应 公平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健芬
财政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产出的增长至关重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温州市,农业产出的增长同样也离不开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投入,但前提是要保证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效率。本文选取相关统计指标,对1978~2008年温州的财政农业投入产出弹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财政农业 投入产出 正向效应 弹性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从长期来看,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短期内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不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有所不同,中央财政农业投入效果更佳。为此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明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事权,理顺财政投入资金的管理体制;完善财政投入方式,提高农民直接补贴比重。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普亮
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运用1978年~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农业投入通过多元化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自主增长和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这种"引致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微弱,而且不同类型的财政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当期的生产性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投入则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而非生产性投入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没有积极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峰
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中国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目标与农户理性经济行为不兼容,财政支农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影响财政支农政策效果。为改善财政支农效果,必须优化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结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董霞飞
本文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两大战略任务能否如期完成,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及时地解决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靠“两只手”的协调运用,关键在于大力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支农职能.加大资源配置向农业的适度倾斜。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国家财政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尽力扩大对农业投入的规模。同时,要抓好支农资金的使用重点,把资金优先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本世纪末,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可分别逐步提高到12%、6%和20%。财政通过牵头投入,引导农民、乡镇企业、银行及其他主体扩大全社会对农业投入的规模,形成一个良性的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安广实
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生产方式的变革受一些客观因素干扰而迟滞,因此需要政府的扶持。目前,世界各国对农业都采取了特殊政策,予以一定的财政投入,以促进农业稳步、健康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农业快速发展,这是需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石安
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 ,财政农业投入的目标选择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农政策的取向及其效率。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目标需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业竞争力方面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优化投入结构 ,建立地方财政农业积累投入机制 ,完善财政农业投入后评价制度
关键词:
财政农业投入 目标选择 政策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娜仁图雅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作为支持农业主要政策手段的财政支农问题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的关注,并分别对支农支出总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和规范研究,但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彼此间的分歧仍然很大。因此,有必要对财政农业投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而获取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财政 农业投入 文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