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8)
- 2023(10991)
- 2022(9678)
- 2021(9013)
- 2020(7924)
- 2019(18243)
- 2018(17943)
- 2017(35343)
- 2016(19358)
- 2015(22035)
- 2014(22457)
- 2013(22475)
- 2012(20865)
- 2011(18668)
- 2010(18987)
- 2009(18095)
- 2008(18699)
- 2007(17003)
- 2006(14843)
- 2005(13583)
- 学科
- 济(77378)
- 经济(77266)
- 管理(68463)
- 业(60900)
- 企(53167)
- 企业(53167)
- 财(37253)
- 方法(37222)
- 数学(32873)
- 数学方法(32632)
- 制(28018)
- 银(22905)
- 银行(22760)
- 行(21253)
- 中国(20560)
- 农(19773)
- 务(19725)
- 财务(19693)
- 财务管理(19628)
- 企业财务(18680)
- 融(16401)
- 金融(16397)
- 业经(16258)
- 度(16116)
- 制度(16103)
- 财政(15749)
- 体(15682)
- 地方(14685)
- 学(14398)
- 贸(13908)
- 机构
- 大学(278456)
- 学院(275659)
- 济(116699)
- 经济(114171)
- 管理(107874)
- 理学(92096)
- 理学院(91138)
- 管理学(89830)
- 研究(89718)
- 管理学院(89308)
- 中国(77351)
- 财(68271)
- 京(57718)
- 科学(52165)
- 财经(49385)
- 农(46206)
- 所(45904)
- 经(44525)
- 江(43845)
- 中心(43369)
- 研究所(40726)
- 业大(38500)
- 经济学(36801)
- 财经大学(36360)
- 北京(36285)
- 农业(36151)
- 州(34323)
- 经济学院(33339)
- 范(32318)
- 师范(32000)
- 基金
- 项目(174634)
- 科学(137567)
- 基金(128512)
- 研究(127686)
- 家(110418)
- 国家(109523)
- 科学基金(94396)
- 社会(82291)
- 社会科(78052)
- 社会科学(78028)
- 基金项目(68289)
- 省(67608)
- 自然(60435)
- 教育(59419)
- 自然科(59047)
- 自然科学(59030)
- 自然科学基金(58039)
- 划(56386)
- 资助(53025)
- 编号(51271)
- 成果(43063)
- 部(40363)
- 重点(39133)
- 制(36790)
- 创(36540)
- 发(35704)
- 课题(35366)
- 教育部(35134)
- 创新(34258)
- 科研(33999)
共检索到430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云飞
本文基于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因政府控制因素而形成的财政信用渠道与银行绩效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政治关联因素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积极相关,公司性质和高管政治背景与基于财政信用渠道形成银行系统财政存量资金存在积极内在关系,并得出财政存量资金对银行绩效侵蚀的经验结论。
关键词:
政府控制 信用渠道 银行绩效 侵蚀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工 陈明利
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是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公司经营绩效提高的重要内容。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地方上市国企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背后原因。研究发现:在财政分权度越高,即财政分权越完善的地方,地方政府越会减轻对地方国有企业的控制,即地方政府越会减少对地方国有企业持股比例。财政分权越完善的地方,政府持股比例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关系,说明财政分权越完善的地方越有利于缓解政府持股比例过高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造成的损害。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制带来的地方经济增长的竞争压力越大、财政压力越大和失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严涣 肖卫国
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不畅的背景下,本文利用S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政策对银行信贷的传导渠道。结果显示:税收收入变动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溢价渠道、抵押品渠道和银行流动性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反向变动;财政支出变动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溢价渠道和抵押品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同向变动,而通过银行流动性渠道引起银行信贷反向变动。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规模和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需注重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两大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搭配,促进财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还要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银行层面的协调配合,共同把控市场流动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友元
银行体系是政府最严重的或有隐性负债的来源。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历来是作为政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政府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其全部的风险和重组的义务。但是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财政在处理国有商业银行财务危机中发生的成本一再扩大。为了控制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中的财政成本,必须要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加强各方监督的激励机制,包括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建立透明的“风险分享”机制、完善金融机构重组和注资的法律规范、强化公众和法律对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此外,还要规范财政注资的措施,使其显性化和透明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勇 龚香林 欧阳勇
取消规模控制后的银行、企业及政府行为分析○谭勇龚香林欧阳勇贷款规模控制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而对贷款数量的直接控制和管理。作为一种行政性较强的直接调控手段,不仅发展中国家普遍使用,而且为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所采用,并在特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黄涛珍 殷丽媛
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涉及多个部门,是代理银行和财政部门等参与方共同博弈的过程。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操作中,一些代理银行在资金支付和清算环节出现违规行为,反映出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相关知识,通过分析财政部门与代理银行博弈的动因,构建博弈模型,探讨两者可能采取的行为策略,最后从优化博弈条件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快国库系统网络化电子化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杨 满燕云
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债使得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地方债务的风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难度。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运行情况和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土地为杠杆借债融资的模式可能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暴露出显性风险,而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和监管机制的同时需要启动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走上更加理性和规范的道路。
关键词:
地方债务融资 债务风险 土地财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娟 严洪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也拓宽了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多元化经营。但商业银行从事基金业务必须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制度安排。本文提出了银行基金财务控制的必要性、难点和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基金 财务控制 难点 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霁阳 蔡庆丰 郜晓雯
以PPP模式取代传统融资平台模式,是"新常态"下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在PPP项目中,银行贷款、股权投资等各类型资金的偿付来源一般涉及财政性资金,因此银行在对PPP项目开展评审时需要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以防范政府履约风险。现有的外部政策指引主要侧重于估算PPP项目在建设、运营等不同阶段对财政资金的支出需求,但对于地方财政的整体能力和运行情况缺少系统性的评估标准。传统融资平台模式对应的评估体系则侧重于对政府债务的分析,对于PPP模式也不再适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银行的视角出发,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于光耀
本文从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财政与银行关系的演进,分析总结了关于"大财政"、"大银行"的讨论,并结合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转型与国有企业改革,从银行活动领域的扩展中,探讨了我国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的形成过程。作者以宏观视角研究了财政风险金融化、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转换,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定位。本文研究提炼出关于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键词:
资金管理 体制改革 财政 金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晓枫 熊海芳
一、引言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根据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减少,政府应该增加投资、减少税收,通过乘数效应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财政政策决定了政府支出,而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除税收和借债外,主要体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乔 赵昌文
本文通过建立一般性理论模型,解释了在政治控制条件下,政治家与经理人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过程。具体而言,本文说明了政治家的代理问题主导银行不良资产Ⅱ型产生,而银行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则是形成银行不良资产Ⅲ型的原因。在政治控制下,随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恶化,银行不良资产将不断累积,呈现发散的趋势。政府不得不对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进行财政补贴,而这一补贴最后将通过增加税收或通货膨胀的方式由社会公众承担,这是一种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高昂成本、长期而言不可持续的模式。该结论不仅对我国银行业的未来改革具有价值,而且对当前发达国家政府向金融机构注资持股及银行国有化同样有意义。
关键词:
政治控制 财政补贴 道德风险 不良资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焦建国
日本的预算理念是,预算是以政治决定为基础控制政府经济活动即财政运行的系统。预算体现公共财政的基本价值———财政民主主义的要求。在日本,预算与法律是统一国政运营的两大规范,两者互为前提,分工合作,共同规范国政运营。预算框架是以宪法为统驭、财政法为主干、其他具体实施的法规为细节的严格的体系。在这个框架之下,财政运行高度法治化。
关键词:
日本 预算 财政民主主义 财政法治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琳 方爱丽
"新公共管理"运动浪潮和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财政透明度和政府治理改善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府职能的转型也备受关注。本文根据现代政府会计的扩展职能确定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影响政府绩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借助48个国家"不透明指数"与全球政府治理指标数据,通过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和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采用情况,本文实证分析发现: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初期政府治理水平有所下降,但伴随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的改革的深入,信息不对称和财政透明度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该结论为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加强财政透明度等财政领域改革重点工作提供了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邦驰 郎立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是政府作用经济的重要手段,发挥其调控作用,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