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3)
- 2023(6832)
- 2022(5830)
- 2021(5522)
- 2020(4499)
- 2019(10088)
- 2018(9576)
- 2017(18816)
- 2016(10214)
- 2015(11241)
- 2014(11269)
- 2013(11084)
- 2012(10466)
- 2011(9096)
- 2010(9649)
- 2009(8823)
- 2008(9033)
- 2007(8208)
- 2006(7358)
- 2005(6579)
- 学科
- 济(41019)
- 经济(40975)
- 管理(34535)
- 业(34438)
- 企(28775)
- 企业(28775)
- 财(24866)
- 方法(14150)
- 农(13902)
- 中国(12971)
- 财政(12920)
- 数学(12117)
- 数学方法(11962)
- 制(11371)
- 地方(11311)
- 务(11074)
- 财务(11061)
- 财务管理(11014)
- 政(10529)
- 企业财务(10509)
- 业经(10438)
- 产业(9389)
- 策(8977)
- 银(8560)
- 银行(8558)
- 农业(8450)
- 贸(8043)
- 贸易(8039)
- 行(8023)
- 易(7816)
- 机构
- 学院(139231)
- 大学(135564)
- 济(64087)
- 经济(62816)
- 管理(55527)
- 理学(46939)
- 研究(46882)
- 理学院(46515)
- 管理学(46008)
- 管理学院(45737)
- 财(38877)
- 中国(38393)
- 京(27811)
- 财经(26276)
- 科学(24757)
- 经(23627)
- 江(22944)
- 所(22702)
- 中心(22444)
- 研究所(19743)
- 经济学(19601)
- 财经大学(18940)
- 农(18517)
- 北京(17789)
- 经济学院(17685)
- 州(17453)
- 范(16993)
- 师范(16908)
- 院(16904)
- 业大(15915)
- 基金
- 项目(86092)
- 科学(68735)
- 研究(68514)
- 基金(62091)
- 家(52494)
- 国家(51594)
- 科学基金(44830)
- 社会(44641)
- 社会科(42484)
- 社会科学(42476)
- 省(34023)
- 基金项目(31753)
- 教育(30365)
- 编号(28307)
- 划(27490)
- 自然(26120)
- 资助(25734)
- 自然科(25469)
- 自然科学(25463)
- 自然科学基金(25023)
- 成果(24053)
- 发(19996)
- 课题(19837)
- 部(19466)
- 重点(18928)
- 性(18754)
- 创(18436)
- 国家社会(18358)
- 项目编号(17616)
- 制(17493)
共检索到227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保军 李荣锦
财政信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执行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工具之一,是一般的银行信用所不能取代的,与财政无偿收支部分是相辅相成的。这是由社会主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运用产业政策指导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最具操作意义的部分。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协调应当以产业政策为依据,这是改进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步骤。一、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诸工具手段,...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林文
基于相对价格法测算的国内市场分割指数表明,中国国内市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呈现明显的整合趋势。本文在考察我国国内市场分割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竞争博弈模型来解释财政分权和中央政府推行的产业政策在促进中国国内市场整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执行的以税制改革为特征的财政分权和以市场竞争优化产业结构为特征的产业政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激励地方政府放弃地区间贸易壁垒,从而能够带来中国的国内市场整合。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沈尤佳
关于地方政府对非公经济的政策态度,国内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政策对非公经济存在所有制歧视;另一类观点认为包括跨国资本与民间资本在内的非公经济拥有游说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对其有利的政策的能力。作者通过经验材料和统计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对非公经济的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评估非公经济的政策环境及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非公经济 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大用
一、攻关脱贫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之前,按国际标准,我国全国几乎绝大多数人(99%以上)都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上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把人均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作为贫困的标志)。经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90%以上的人口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4年我国的贫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通过了《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的财政收支安排有何特点,民生投入能否持续加力,助企纾困有何政策举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如何防范,一系列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都可以在“国家账本”中找到答案。加力提效注入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加力方面,预算报告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在提效方面,明确要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预算报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辰 潘志金
本文着重就开展财政信用与建立经营管理型财政的关系和如何完善财政信用制度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开展财政信用是建立经营管理型财政的需要(一)通过财政信用形式实行财政资金的有偿供给,是建立经营管理型财政在资金分配使用上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措施之一。我国财政部门要由供给型向经营管理型转轨,学会包括生财、聚财、用财在内的理财之道,成为国家的经营管理部门,这是经济体制改革对财政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牟森万 沈则康
农业银行作为国家专业银行,既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承担经济调控职能,又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两者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理论界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重庆市分行的实际,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道鹏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和WTO主要规则 WTO源于GATF(1947)。GATT(1947)产生于旨在成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ITO)的谈判。关于ITO宪章的磋商于1948年在古巴首都哈瓦纳成功完成,虽然由于美国国会拒绝通过而使ITO宪章夭折,但作为1947年参与谈判的23个国家间的关税谈判结果,GATT—一个针对货物贸易的临时协定却幸运产生。此后,经过8个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MTN),在1986—1994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基础上最终诞生了WTO。因此,就GATT与WTO的关系而言,GATT(1947)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苏明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三农 回顾 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本文在概要分析财政"三农"支持政策变化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实证角度进一步提出未来的政策取向,主要包括: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坦齐 王宇
致力于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财政政策经济理论为北欧国家的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理论框架,使北欧国家逐步发展为福利国家。然而本文认为该理论的某些假设并不切合实际。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福利国家 政策制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厉鹏
OECD国家财政刺激政策的主要特点因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及私营企业部门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几乎所有OECD成员国都在2008~2010年,除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外,先后通过采取积极的相机财政措施(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刺激经济增长。由于在经济下滑程度、货币政策空间以及财政内在稳定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各国采取相机财政政策行动的力度规模及进度安排各不相同。考虑到
关键词:
财政刺激 经济衰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富华 张平
随着工业化转向城市化以及服务和消费主导发展格局的形成,从需求支出端升级看待供给端优化,从服务业高端化和效率补偿看待经济发展,是城市化阶段发展理念重塑的核心。与这种新的发展理念相对应,中国的供给端也将发生变化,核心趋势是从产品供给为中心转向要素升级为中心。以需求支出端的升级促进供给端的升级,在福利提升与效率改进的动态平衡中谋求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化可持续的必由之路。为此,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应该立足于结构服务化的现实,以促进要素升级和知识生产配置为首要任务,充分重视政策设计的结构性、综合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
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凌云 王贤彬
产业政策是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理论演绎表明,财政手段能够通过资源补充机制和资源重置机制改变产业间和产业内资源配置,进而有效推动重点产业增长;政府信息完备性和产业竞争充分性对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证明了:财政手段产生了显著的资源补充效应与资源重置效应;政府信息完备性对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财政手段在信息完备程度较高的重点支柱产业和重点传统产业中具有显著的资源配置效应,在信息完备程度低的重点新兴产业中没有正向效应;产业竞争充分性对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竞争程度越高,财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效应越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