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9)
- 2023(9743)
- 2022(8689)
- 2021(8485)
- 2020(7060)
- 2019(16431)
- 2018(16469)
- 2017(31802)
- 2016(17390)
- 2015(19723)
- 2014(19797)
- 2013(19636)
- 2012(17870)
- 2011(15587)
- 2010(15500)
- 2009(14050)
- 2008(13849)
- 2007(11645)
- 2006(10060)
- 2005(8609)
- 学科
- 济(64394)
- 经济(64323)
- 管理(56822)
- 业(51003)
- 企(44319)
- 企业(44319)
- 方法(32333)
- 财(30385)
- 数学(27710)
- 数学方法(27400)
- 中国(17088)
- 农(16676)
- 务(16360)
- 财务(16300)
- 财务管理(16252)
- 企业财务(15512)
- 业经(15096)
- 学(15044)
- 地方(14125)
- 财政(12797)
- 制(12717)
- 理论(12565)
- 和(11416)
- 农业(10880)
- 技术(10706)
- 政(10419)
- 贸(10370)
- 贸易(10366)
- 环境(10176)
- 易(10047)
- 机构
- 大学(240635)
- 学院(237941)
- 管理(100573)
- 济(88711)
- 理学(87590)
- 理学院(86694)
- 经济(86668)
- 管理学(85326)
- 管理学院(84901)
- 研究(74120)
- 中国(54554)
- 京(51060)
- 财(48912)
- 科学(47640)
- 所(36675)
- 财经(36020)
- 业大(35235)
- 农(34184)
- 中心(34062)
- 江(33315)
- 研究所(33194)
- 经(32628)
- 北京(32235)
- 范(30801)
- 师范(30560)
- 州(27552)
- 院(27015)
- 财经大学(26691)
- 农业(26670)
- 商学(25556)
- 基金
- 项目(166999)
- 科学(130568)
- 研究(123674)
- 基金(120720)
- 家(104014)
- 国家(103137)
- 科学基金(89414)
- 社会(75659)
- 社会科(71603)
- 社会科学(71582)
- 基金项目(65335)
- 省(65077)
- 自然(59047)
- 自然科(57652)
- 自然科学(57640)
- 自然科学基金(56590)
- 教育(56242)
- 划(54317)
- 编号(52020)
- 资助(49630)
- 成果(42517)
- 部(36413)
- 重点(36341)
- 创(34480)
- 课题(34286)
- 发(33980)
- 项目编号(33276)
- 科研(32108)
- 创新(32038)
- 大学(31502)
共检索到340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铭洪 罗振华
一、财政幻觉假说的发展历史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假说是用以解释政府规模增长的公共选择理论之一,它认为由于财政收支过程的混沌性产生的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投票者-纳税人往往低估税收价格,导致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以至于支持了较高的公共支出水平。财政幻觉假说可以追溯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穆勒认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李永海
财政幻觉是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在对财政幻觉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我国地区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2006-2013年的财政幻觉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地方财政负担水平、间接税占比、税收HHI指数、自我就业率、教育水平和CPI指数是影响地区财政幻觉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财政幻觉则不利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因此,政府应降低财政负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革完善税制结构,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伟 宫善栋
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历年《福布斯》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中国大陆排名均十分靠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低也有不少争论。但在以往对宏观税负的研究中,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往往被忽视。本文基于财政幻觉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各类收入施加权重来调整并重新测算税负痛感指数,借此来考察中国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来衡量中国实际税负痛感水平高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税负痛感在全球58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庆瑜 吕庆明
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幻觉共同的基础是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财政幻觉具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类型。相较于乐观的财政幻觉而言,悲观的财政幻觉是实现财政民主的更优选择。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现状偏见、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理论可以解释财政幻觉产生机理,并深化对财政幻觉现象的认知。通过对上述行为经济学原理的正向或逆向应用,财税制度安排可以产生乐观或悲观不同的财政幻觉。在财政民主的背景下,制度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财税制度产生的悲观的财政幻觉来觉醒纳税人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为财政民主的实现奠定观念内核。
关键词:
财政幻觉 行为经济学 原理应用 制度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加明 杨潇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一种经济现象。文章将财政幻觉理论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对财政幻觉的表现形式和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税制结构、通货膨胀率和地区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幻觉的重要因素。通过带协变量的财政幻觉模型测算出2007—2015年我国地方财政幻觉指数,结果发现,东、中部地区属于悲观幻觉区域,而西部地区属于乐观幻觉区域。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基于财政幻觉相关影响因素从税制结构调整、合理调控通货膨胀水平、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洋 闫浩 纪慧美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5年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在我国是否存在。结论表明:对于人均各类财政支出,特别是人均第二类(民生性)支出和第三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支出,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突出,其中企业所得税的财政幻觉效应最大,其次是非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最小。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接税 非税收入 财政幻觉 财政支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琳 汤蛟伶
本文试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由税制结构导致的财政幻觉所起的作用,解释财政幻觉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到政府规模的变化,并运用一些计量处理,验证财政幻觉与政府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我国目前应该如何限制政府规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税制结构 财政幻觉 政府规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幻觉 预期幻觉 赤字幻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闽
公司运营是一个资本与人力等要素的联合生产过程,股东的投资行为使其自有资产得以向公司法人财产转换,这一转换完成之后,在公司中保障股东利益的主要途径是股权。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条件下,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董事与经理,与公司所有者——股东之间,由于公司中股东群体的扩大和在知识类型与劳动形态分化推动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加上公司的多要素联合生产的性质,使股东通过股权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实际上被弱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崇献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面临的特殊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出发,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将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将带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结售汇制度下发生货币倍增效应,给我国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民币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扩大了我国GDP的规模和国际排名,也给我国带来了财富效应。本文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财富幻觉,并对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崇献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形成一种财富幻觉,事实上,外汇储备和与其对应发行的人民币资产是一笔财富,其价值等于净流入的外汇储备,而不是后者的双倍。在人民币升值和预期升值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人民币出现对内贬值的情况,伴随着房价快速上涨和股市连创新高,国家和居民存在财富快速膨胀的幻觉。应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情况下出现的财富幻觉,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防范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
关键词:
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 财富幻觉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仁和 陈英楠 程昆
实务界普遍比较名义利率与盈利、红利或租金收益率的高低,以判断资产价格是否合理,意味着投资者用名义利率对资产的未来实际红利流进行资本化,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本文梳理了国外检验股票市场和住宅市场货币幻觉假设的不同理论分析模型和实证检验方法,并认为可以用货币幻觉假设来解释我国近年来的资产价格泡沫。
关键词:
货币幻觉 Fed模型 股票市场 住宅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