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0)
- 2023(14795)
- 2022(12288)
- 2021(11670)
- 2020(9959)
- 2019(23022)
- 2018(23405)
- 2017(43960)
- 2016(24357)
- 2015(27760)
- 2014(28152)
- 2013(27361)
- 2012(24986)
- 2011(22397)
- 2010(22960)
- 2009(21597)
- 2008(21788)
- 2007(19653)
- 2006(17063)
- 2005(15446)
- 学科
- 济(93465)
- 经济(93340)
- 管理(73959)
- 业(66688)
- 企(56632)
- 企业(56632)
- 方法(42889)
- 数学(37798)
- 数学方法(37103)
- 财(36059)
- 农(26928)
- 中国(26729)
- 制(25781)
- 业经(21263)
- 学(19589)
- 务(19101)
- 财务(19033)
- 财务管理(18971)
- 体(18358)
- 地方(18352)
- 企业财务(17924)
- 理论(17611)
- 银(17284)
- 银行(17245)
- 农业(16741)
- 行(16340)
- 贸(16039)
- 贸易(16034)
- 融(15827)
- 金融(15819)
- 机构
- 学院(341837)
- 大学(340410)
- 济(134836)
- 经济(131701)
- 管理(127848)
- 研究(113852)
- 理学(109082)
- 理学院(107887)
- 管理学(105659)
- 管理学院(105029)
- 中国(88175)
- 财(73348)
- 京(72168)
- 科学(70176)
- 所(58573)
- 农(57839)
- 江(54202)
- 财经(53735)
- 中心(52713)
- 研究所(52460)
- 业大(50570)
- 经(48379)
- 北京(45627)
- 农业(45376)
- 范(44425)
- 师范(43933)
- 州(42252)
- 院(41314)
- 经济学(41286)
- 财经大学(39308)
- 基金
- 项目(221500)
- 科学(172576)
- 研究(163356)
- 基金(157423)
- 家(137000)
- 国家(135852)
- 科学基金(115529)
- 社会(100907)
- 社会科(95478)
- 社会科学(95449)
- 省(88783)
- 基金项目(82229)
- 教育(77893)
- 划(74265)
- 自然(73897)
- 自然科(72177)
- 自然科学(72155)
- 自然科学基金(70828)
- 编号(68400)
- 资助(65374)
- 成果(57519)
- 重点(50620)
- 部(48894)
- 课题(48825)
- 发(46957)
- 创(46152)
- 制(43328)
- 创新(43205)
- 科研(42434)
- 教育部(41843)
- 期刊
- 济(153156)
- 经济(153156)
- 研究(102944)
- 中国(75640)
- 财(63127)
- 学报(54282)
- 农(52991)
- 科学(47982)
- 管理(47809)
- 教育(44308)
- 大学(41526)
- 学学(38965)
- 农业(34963)
- 融(32488)
- 金融(32488)
- 技术(32319)
- 财经(27316)
- 业经(25205)
- 经济研究(24854)
- 经(23347)
- 问题(19683)
- 业(18587)
- 统计(18098)
- 版(17602)
- 策(16454)
- 技术经济(16449)
- 财会(16298)
- 理论(15871)
- 会计(15490)
- 贸(15460)
共检索到522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博 马万里
财政体制改革应以事权优化配置为先导、以财权调整为经济基础、以转移支付协调为补充,实现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三方动态协调互动。现行财政体制改革应由"财力之维"转向"事权之维",进行路径转换和事权内外重构、事权纵向"归位"与事权横向分解,实现政府事权划分的内外清晰、上下分明与横向互动,最终达至政府事权划分的"横向到边"与"纵向到底"。对整个财政体制进行模式再造,包括"对下自主匹配"与"对上受控匹配"两种模式。更为根本的是对财政体制进行制度匹配,以良好的政治民主制度为基础,以完善的体制安排为核心,以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为保障,建立综合的财政体制支撑体系。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制度 财税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宏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不仅为中央对地方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完善地方上下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同样意义重大。多年来,围绕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模式,河北省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党的十八大要求相比,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寇铁军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解决现有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使非规范化集权与分权并存的局面走向规范化,必须走出对原有体制修修补补的老路,从简单地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重塑中国的现代财政体制。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第一,公平型财政体制是新一轮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制度源泉。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论证关系,我们认为,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不期而遇,表明长期持续的效率型财政体制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增幅的下滑意味着"改革拐点"已经到来,重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提升"造血",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公平型财政体制将创造新的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四次大的改革,诠释了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和优化路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集权效应,支出则具有明显"向下挤压"的效应。两种效应的结果是县、乡两级财力薄弱,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为此,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财力。但大量的转移支付在五级政府间流动,出现层层"渗漏"。为了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中国政府对财政管理级次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即建立"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怡建
现行上海市与区县财政体制是1994年建立,2004—2006年进行调整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其基本模式是"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分级管理"。从上海分税制财政体制14年的实践来看,这种"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分级管理"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分配体制所强调的激励、效率在促进市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要求,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职能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挑战”“风险”等词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具有的高瞻远瞩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时代担当。近年来财政政策不仅缓释了财政风险,并立足全局配合化解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风险。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微观主体面临重大挑战时,财税政策要助力科技创新、带动社会投资,避免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失业率大幅攀升;同时要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群体差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倡厉行节约,以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中国家制度性话语权。
关键词:
新时代 新理念 财政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佩霞 梁茜 朱明熙
一、以主体功能区基本框架为导向重新界定民族地区事权1.淡化民族地区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无论是从区位、人才、资本、产业基础等方面,四川省民族地区都不具优势,既有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以及风光秀丽、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与定位上看,党中央已多次明确要推动我国政府由"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化。与发达地区相比,地处偏远、不具产业发展优势的民族地区更强烈地要求较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基于1994年效率缺失的财政背景,效率型财政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近20年来分税制改革的推进历程,客观审视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经济绩效,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后,伴随着经济和财政总量的累积,体制改革的"效率"目标得到了良好地诠释,经济发展对体制负面效应的融合度渐进饱和,"效率"路径的惯性持续将降低中国分税制的经济公平绩效和公共福利。鉴于此,体制公平与效率面临重新的评价与权衡,公平型财政体制将是下一轮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诉求。
关键词:
分税制 经济绩效 财政体制 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楼继伟
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包容性很强的表述,也是历来的提法。如何科学合理分配财力和事权,《决定》作出了明确部署。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些应由中央负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纪瑜 阳敏 张宇蕊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地方政府从政府规模、层级及财政关系等层面实行的一次深远变革,也是地方政府突破中央权力设置的制度壁垒而获得创新效率的一个难得契机,湖南省应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地方新型财政管理模式和地方公共产品供应模式。
关键词:
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 改革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建华
基层财政困难影响了我国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能力。多年来,上层政府通过税费改革等多种措施力图能够在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基础上实现公共服务能力的大提升,"省直管"体制改革也是出于这种目的。然而,我国基层财政困难有着财政体制与行政级次的双重原因,尽管"省直管"体制有着强大的动力与现实优势,但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外两种力量促使乡镇机构组织职能的合理转换。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基层财政困难 乡镇机构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华 李保春 张蕾
按照中央部署,西部各省先后推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试点改革,但改革进程缓慢,风险凸显。探究根源,"过度依赖财政型"发展模式成为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度依赖财政源于西部地方政府过多的经济社会发展职能,而"过度依赖财政"又根源于"重度"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化解改革风险的主要出路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边界,降低经济发展对政府和财政的"依赖度"。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