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8)
2023(9541)
2022(8002)
2021(7406)
2020(6170)
2019(13731)
2018(13717)
2017(25449)
2016(14222)
2015(16049)
2014(16334)
2013(15608)
2012(14437)
2011(12845)
2010(13156)
2009(12565)
2008(12742)
2007(11507)
2006(10073)
2005(9362)
作者
(39908)
(33420)
(33100)
(31869)
(21256)
(15827)
(14967)
(12756)
(12553)
(12033)
(11351)
(11189)
(10776)
(10766)
(10683)
(10139)
(9847)
(9648)
(9647)
(9462)
(8458)
(8183)
(8009)
(7708)
(7449)
(7443)
(7439)
(7328)
(6722)
(6613)
学科
管理(53226)
(51117)
经济(51016)
(43575)
(39217)
企业(39217)
(30888)
方法(19836)
(17941)
(15974)
财务(15943)
财务管理(15897)
中国(15807)
数学(15657)
数学方法(15479)
企业财务(15190)
(13897)
(13869)
财政(13722)
(13181)
环境(13097)
业经(12908)
理论(11853)
(11218)
银行(11200)
(10956)
(10594)
体制(10476)
(10449)
金融(10442)
机构
大学(201984)
学院(200970)
(81443)
经济(79596)
管理(73610)
研究(67650)
理学(62599)
理学院(61967)
管理学(61006)
管理学院(60651)
中国(52986)
(51531)
(42561)
科学(39280)
财经(36289)
(34082)
(32727)
(31849)
中心(30567)
研究所(30118)
(29782)
北京(26707)
财经大学(26661)
经济学(26203)
业大(26192)
(25234)
师范(24950)
(24807)
(24349)
经济学院(23484)
基金
项目(128811)
科学(101820)
研究(97196)
基金(93850)
(80896)
国家(80223)
科学基金(69168)
社会(63015)
社会科(59620)
社会科学(59607)
(50057)
基金项目(48682)
教育(45229)
自然(42478)
(41759)
自然科(41429)
自然科学(41414)
自然科学基金(40660)
编号(38973)
资助(38276)
成果(34151)
(30148)
(29555)
重点(29540)
课题(28156)
(26856)
(26838)
国家社会(26599)
(26185)
教育部(25747)
期刊
(95285)
经济(95285)
研究(64516)
(47131)
中国(46140)
学报(31165)
管理(28753)
(27726)
科学(27005)
大学(24577)
教育(24124)
学学(23159)
财经(19729)
(19709)
金融(19709)
农业(18180)
(16927)
技术(15933)
经济研究(15393)
业经(13727)
会计(12196)
问题(12041)
财会(11883)
(10426)
(9502)
(8977)
(8895)
财政(8895)
理论(8737)
(8675)
共检索到315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洋  郭俊华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区分财政横向与纵向失衡,对财政体制失衡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基于2003-2018年27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体制失衡对环境污染的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表明:财政横向与纵向失衡均可以加剧环境污染,且这一效应在中、西部城市与资源型城市更加显著。财政横向失衡不能通过环境规制效应但可以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加剧环境污染,财政纵向失衡可以通过环境规制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加剧环境污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管智超  
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立足于中国财政体制失衡的典型事实,考察财政体制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财政纵向失衡已经超过最优阈值,削弱了区域经济韧性;(2)财政横向失衡的“越位”和“缺位”,阻滞了区域经济韧性的强化;(3)财政横向失衡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同向放大器功能,通过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间接负面效应;(4)经济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推进能够更有效的分散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顺恩  
立足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考察了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加剧了污染物排放、加重了环境负担;第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引发的FDI竞争行为,加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第三,财政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丹  李永友  童幼雏  刘易鑫  
作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的关键,财政体制垂直失衡问题备受关注。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且简单照搬西方的测度方式亦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在中国特有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执行责任高度分离的背景下,对财政体制垂直失衡进行界定和测度,从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特征。测度结果显示,1994—2015年,全国水平的VFI_1在-0.9921—-0.5634之间波动,均值为-0.7411;VFI_2的波动范围为0.0617—0.2084,均值为0.1367;VFI__3的波动范围为0.0623—0.2101,均值为0.1399;分地区来看,东北和西部地区的VFI_2、VFI_3较高。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的财政体制垂直失衡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央地共担支出及本不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的增加是导致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的主要原因,东北和西部地区的财政体制垂直失衡程度较深,应作为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储德银  邵娇  迟淑娴  
本文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发达与欠发达两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无论是从全国层面抑或分地区均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在这之后,本文通过对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估计进一步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或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大小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即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直接提高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欠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亦可通过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踪家峰  杨琦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征税努力、资本流动与环境污染模型,分析在分权体制下,地区竞争、征税努力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3年至2010年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流入会降低征税努力度,提高征税努力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总量。为增长而竞争带来了为增长而污染,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带来了政府主导型的普遍污染。本文认为,当前降低污染排放量、提升环境质量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将污染控制纳入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中,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激励,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全章  郭欢  
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地方财政陷入困境,为了财政平衡,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本文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制度原因,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土地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和土地性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占比之间的实证分析发现,财政体制、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结构不合理确实诱导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操作行为,并且土地财政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阻碍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维伟  刘耀彬  陆海空  
探讨国家级新区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评估其政策效应大小,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总体显著地驱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设立于东部地区、正厅局级以及2013年以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效应更加明显。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不存在时滞性,且通常拥有8年的政策时效性。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相较于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国家级新区主要通过就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见,在后续国家级新区批复设立和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最终实现中国区域均衡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集聚的污染外部性作用机制理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并计算了能反映各城市集聚的污染程度指数。结果发现,产出规模、产出结构和产出效率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产出规模导致的污染占总污染的1/3;集聚所引起的产出效率和成本的提高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大城市的集聚对周围城市有较大的临近污染效应,使成本对污染的约束作用失效;中国城市的集聚水平与集聚的污染效应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分异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的集聚水平较高,集聚的污染效应却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集聚是环境有效率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集聚的环境效率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浩  
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传统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适应生态优先的理念。因此,文章探析了以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环境组织、上级政府等为核心的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多元治理机制的特征与优点。最后,以日本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为案例,分析了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运营模式与实行机制,借鉴其环境治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改进的方向,文章对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森  
集权与分权的边际收益都是递减的,因此在政府间合理划分财政管理权限需要在二者之间实现边际收益相等。假定政府是利他的,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则无论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还是采用"自下而上"授权的思路,都可以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实现均衡;但如果政府是自利的,则采用"自下而上"授权的思路比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更有利于在二者之间实现均衡。我国财政体制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政府间特殊的权力划分关系,要解决我国的体制问题需要实现由"自上而下"分权向"自下而上"授权的转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国旭  
财政体制服务于财政职能。河北省财政推动县对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和分税制财政两种体制,对于优化县乡财政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推动县乡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又是财政体制功能的内在要求,更是以非均衡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权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公共支出效率的产业结构升级一般静态均衡模型,考察了公共支出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机制。理论研究发现:通过影响家庭收入,公共支出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恩格尔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升级;满足约束条件,在制造业内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在服务业内部,促进生活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业升级。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经验分析,本文验证了理论发现和实现机制,为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建议,政府应当把思路从重视"支出规模"转变到重视"支出规模与支出效率"上,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地区的公共支出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锋波  钟坚  刘胜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结构视角,以2010—2021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年报与财务数据为基础,利用Python分词处理与人工识别构建数字化词典,并以文本分析法构建了制造业数字化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总体上,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在采用“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和清朝城墙数据作为历史工具变量等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但存在区域、所有制、要素密集度异质性方面的差异;(2)机制上,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强度与增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中介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且中介效应贡献份额“技术创新效应”较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效应”较小;(3)进一步分析不同制造业服务化方式和数字经济依赖程度的制造企业显示,这一促进效应在与现有产品存在“战略匹配关系”的嵌入式服务化和较高数字经济依赖程度的制造企业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中国税收体系和公共财政的综合分析与改革设计》课题组  
近年世界各国的税收体系与财政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反映了政府的公共财政活动在推进经济效率和维持社会公平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也反映了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对各国税收体系与财政体制设计所施加的交替影响。中国作为一个面临体制转换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取向改革必然要求对原有财税制度进行相应变革,国外的财税制度设计与改革经验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