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5)
- 2023(15690)
- 2022(13204)
- 2021(11946)
- 2020(10074)
- 2019(22426)
- 2018(21929)
- 2017(41723)
- 2016(22903)
- 2015(25766)
- 2014(26025)
- 2013(25692)
- 2012(24216)
- 2011(22088)
- 2010(22313)
- 2009(21027)
- 2008(20976)
- 2007(18869)
- 2006(16691)
- 2005(15392)
- 学科
- 济(112630)
- 经济(112483)
- 管理(73409)
- 业(64199)
- 企(54530)
- 企业(54530)
- 方法(44816)
- 数学(38924)
- 数学方法(38605)
- 财(37597)
- 中国(27942)
- 地方(25319)
- 制(24410)
- 农(24203)
- 学(23977)
- 业经(22177)
- 务(20168)
- 财务(20130)
- 财务管理(20070)
- 企业财务(19232)
- 体(18339)
- 融(18214)
- 金融(18206)
- 银(17860)
- 银行(17818)
- 行(16964)
- 理论(16809)
- 农业(15953)
- 环境(15576)
- 地方经济(15368)
- 机构
- 大学(340508)
- 学院(337625)
- 济(148047)
- 经济(145110)
- 管理(122691)
- 研究(121015)
- 理学(104991)
- 理学院(103796)
- 管理学(102101)
- 管理学院(101477)
- 中国(92055)
- 财(78363)
- 科学(71690)
- 京(71532)
- 所(62374)
- 财经(58562)
- 农(56021)
- 研究所(55933)
- 中心(53569)
- 经(53063)
- 江(52397)
- 经济学(48453)
- 业大(47501)
- 北京(45025)
- 农业(44022)
- 院(43577)
- 经济学院(43373)
- 财经大学(43347)
- 范(42391)
- 师范(41865)
- 基金
- 项目(219391)
- 科学(173468)
- 基金(161378)
- 研究(158284)
- 家(141711)
- 国家(140600)
- 科学基金(119860)
- 社会(103840)
- 社会科(98516)
- 社会科学(98491)
- 省(84607)
- 基金项目(83586)
- 自然(75939)
- 自然科(74168)
- 自然科学(74141)
- 教育(73210)
- 自然科学基金(72865)
- 划(71739)
- 资助(67193)
- 编号(60939)
- 成果(51909)
- 重点(50511)
- 部(49851)
- 发(47506)
- 创(45224)
- 课题(44381)
- 国家社会(44278)
- 制(43303)
- 教育部(42990)
- 创新(42532)
- 期刊
- 济(170521)
- 经济(170521)
- 研究(108008)
- 中国(71449)
- 财(65883)
- 学报(56296)
- 农(50550)
- 科学(49594)
- 管理(48196)
- 大学(42959)
- 学学(40930)
- 融(34972)
- 金融(34972)
- 教育(34181)
- 农业(33443)
- 财经(31924)
- 经济研究(29169)
- 技术(27670)
- 经(27521)
- 业经(23403)
- 问题(21689)
- 业(17413)
- 贸(17395)
- 技术经济(16984)
- 版(16552)
- 统计(16161)
- 世界(15959)
- 会计(14799)
- 国际(14725)
- 策(14572)
共检索到524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管智超
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立足于中国财政体制失衡的典型事实,考察财政体制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财政纵向失衡已经超过最优阈值,削弱了区域经济韧性;(2)财政横向失衡的“越位”和“缺位”,阻滞了区域经济韧性的强化;(3)财政横向失衡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同向放大器功能,通过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间接负面效应;(4)经济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推进能够更有效的分散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洋 郭俊华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区分财政横向与纵向失衡,对财政体制失衡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基于2003-2018年27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财政体制失衡对环境污染的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表明:财政横向与纵向失衡均可以加剧环境污染,且这一效应在中、西部城市与资源型城市更加显著。财政横向失衡不能通过环境规制效应但可以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加剧环境污染,财政纵向失衡可以通过环境规制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加剧环境污染。
关键词:
财政横向失衡 财政纵向失衡 环境污染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城
推动“补链”“延链”“强链”是产业链韧性提升与产业链安全构建的关键,而这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广泛参与和规模化应用。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典型代表,势必会对产业链韧性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多维度构建并测算工业智能化指数,利用样本数据定量检验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作用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要素高效配置及知识溢出是工业智能化作用于产业链韧性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化阶段、小市场规模、沿海及北方地区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工业智能化效果的发挥依赖于外部环境,人力资本积累与市场化改革均会增强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斌 谢学旗
本文选取2003-2021年间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相关数据,选取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准确认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来证实。研究结果如下:与未设自贸试验区的省份相比,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没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省份高0.4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都是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此效果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次之,但是不能有效地推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区域经济发展 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间发展传导至制造业,韧性的恢复也是首先由服务业开始的。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正云 刘庆芳 宋金平
提高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经济韧性指数,采用泰尔指数、空间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中国语境下区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关联特征及动态演化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发现:(1)1997—2020年我国区域经济韧性总体呈“W”型的动态波动上升轨迹,约65%的省区处于中等韧性状态,区域层面的非均衡特征渐趋强化,省际差异是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主要构成;(2)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典型的阶段演变趋势,空间上经济韧性逐渐表现出由无到有且渐趋强化的正向集聚关联,局部相关的冷、热形态则受到冲击类型和范围等的直接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异质性特征;(3)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受到交互复杂因素的共同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主导的韧性演化格局逐步建立,地理区位等先天因素的导向作用渐趋多元,金融支撑和科技创新等是区域经济系统韧性提升的有效动能,城市发展和政府管理在作为主要路径的同时对多维联动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路阳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陷入萧条时期,经济韧性一词被学者们广泛提及。人力资本负载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持续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水平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我国各省区域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创新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考察其对于人力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还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创新水平对于人力资本存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韧性增强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注重发展人力资本存量,鼓励创新驱动型发展,提高经济韧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少康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财政体制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由此提出了规范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扁平化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志强 徐毅
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效应,将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使用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韧性具有积极影响。第二,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及出口产品多样化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出口韧性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股权性质、不同要素特征及不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阿布都瓦力·艾百 米尔卡米力·多力昆 赵振男
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 黄广映
如何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困境,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失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量的实体企业将过多的资源投入到虚拟经济。文章试图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企业涉足虚拟经济的内在机制,以及个体企业脱实向虚的行为到产业低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首先通过建立一个生产互补性产品的双寡头博弈模型,从研发外溢的角度研究了虚拟经济如何通过影响研发投入,最终对个体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冲击。研究结论显示,具有高回报特征的虚拟经济,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挤占效应,进而导致所有企业和整体产业同时陷入低利润的"囚徒困境"。文章还对我国制造业最发达并且虚拟经济也非常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的上市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的确会对企业研发产生抑制,进而损害其盈利能力,并且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强化上述负面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时中 陈浩鹏
地方政府降低实际税负的税收竞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要素流入、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地区经济韧性,但其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也可能加剧经济波动,阻碍地区经济韧性提升。以“抵抗力—恢复与适应力—转型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城市经济韧性,采用2005—2019年14个城市群1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14个城市群的经济韧性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导致城市群之间经济韧性差距趋于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显著促进了本地经济韧性提升,并存在吸引要素流入、促进产业多样化、提高创新能力3条影响路径;税收竞争的经济韧性提升效应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增强,并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减弱的区域异质性,但税收竞争力度过大无益于经济韧性的提升。因此,应理性对待和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效应,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善政府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并积极构建更具韧性的经济和社会系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从“宏观环境子系统”和“微观群落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生态评价体系,运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08—2020年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科技金融生态水平,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科技金融生态对经济韧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生态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由于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存在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经济韧性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生态产生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均从总体上提升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经济韧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出提高科技金融生态水平的政策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婕 任保平 李勇
以高投资和低消费为特征的结构失衡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其造成的资源错配和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被广泛诟病。通过横、纵向数据比较分析,本文发现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均不在两者的合意区间,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状况明显。基于双重的结构视角,我们采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失衡原因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基本逻辑在于需求与供给层面双重经济结构扭曲:需求层面收入分配结构扭曲(收入分配畸形所产生的总量效应)和供给层面技术结构扭曲(低水平技术供给所产生的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是导致失衡的重要原因。未来对于中国经济失衡的纠偏,其关键是在保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特别是...
关键词:
投资消费结构 经济失衡 双重扭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建军 周传辉
中小微市场经营主体对冲击更为敏感且受金融约束更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应对各种冲击,进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本文以2011—2021年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视角,应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强化中小微经营主体进入退出机制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经济韧性效应,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设施建设、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