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7)
- 2023(15052)
- 2022(12556)
- 2021(11857)
- 2020(10062)
- 2019(23095)
- 2018(22455)
- 2017(43422)
- 2016(23301)
- 2015(26137)
- 2014(26026)
- 2013(25972)
- 2012(23803)
- 2011(21082)
- 2010(21033)
- 2009(19506)
- 2008(19513)
- 2007(17369)
- 2006(14716)
- 2005(12724)
- 学科
- 济(102673)
- 经济(102560)
- 业(74578)
- 管理(67447)
- 农(52744)
- 企(51195)
- 企业(51195)
- 方法(50067)
- 数学(45586)
- 数学方法(45115)
- 财(38444)
- 农业(35299)
- 业经(25970)
- 中国(25066)
- 地方(20469)
- 制(20163)
- 务(19711)
- 财务(19670)
- 财务管理(19608)
- 企业财务(18689)
- 贸(17684)
- 贸易(17682)
- 易(17231)
- 学(16937)
- 收入(15141)
- 银(14601)
- 银行(14576)
- 财政(14438)
- 策(14299)
- 体(14152)
- 机构
- 学院(331643)
- 大学(327348)
- 济(141071)
- 经济(138502)
- 管理(132095)
- 理学(115602)
- 理学院(114533)
- 管理学(112611)
- 管理学院(112025)
- 研究(103096)
- 中国(80855)
- 财(70865)
- 农(69293)
- 京(65415)
- 科学(62274)
- 财经(53697)
- 农业(53231)
- 业大(52948)
- 中心(51325)
- 所(50751)
- 经(49019)
- 江(48848)
- 研究所(45653)
- 经济学(44072)
- 经济学院(40365)
- 范(39957)
- 北京(39844)
- 财经大学(39598)
- 师范(39572)
- 州(38054)
- 基金
- 项目(226974)
- 科学(179809)
- 基金(167387)
- 研究(165800)
- 家(144678)
- 国家(143424)
- 科学基金(124751)
- 社会(108212)
- 社会科(102514)
- 社会科学(102488)
- 省(89168)
- 基金项目(88954)
- 自然(79611)
- 自然科(77817)
- 自然科学(77797)
- 自然科学基金(76415)
- 教育(75389)
- 划(73288)
- 资助(68344)
- 编号(67499)
- 成果(53286)
- 部(51081)
- 重点(50129)
- 发(48382)
- 创(47137)
- 国家社会(45846)
- 课题(44503)
- 科研(44252)
- 创新(44103)
- 教育部(44085)
共检索到475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艳 侯石安 胡联
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行为,是我国农村减贫的最大特点,并为世界减贫实践贡献了宝贵经验。运用1995—201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方法,考察财政专项扶贫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专项投入每增长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0.63个百分点,财政专项扶贫发挥了显著的负向拉动作用且持续稳定,但对远离贫困线的深度贫困调节效用并不显著;经济增长是近年来缓解农村贫困的主要动力,体现了益贫性,有助于改善深度贫困状况;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会消减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为提高财政扶贫减贫效果,政府应扩大扶贫投入规模,完善扶贫投入管理制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产品主要供给制度。该制度以其筹补结合的供给方式,弥补了由于税费减免导致的财政资金短缺加之村民筹资不足带来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有效促进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上村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供的村级供给产品需要农民、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建设费用,且后期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那么实施多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其内在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路径。然后运用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在搜集2002年-2015年全国1869个县域经济数据基础上,从各省政府、省农委历年相关工作文件中查找1869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起始年份,最终形成26166组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能够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探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东梅
旨在考察一个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农村低收入人口贫困状况的动态变化,探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宏观层面影响因素与贫困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与内在联系。基于GQ模型和(模型,选取具备可分解性的FGT指数,采用1990—2006年福建省农村居民收入分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4条低收入标准线对低收入群体的H指数、PG指数、SPG指数和贫困弹性进行模拟。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有效减少了绝对低收入人口数量,而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却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潜在福利,从而影响农村相对贫困的减少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田洪刚
"家电下乡"政策实行后,农村居民增加了对家电产品的消费。通过分析影响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家电下乡"政策是否促使农村居民消费是否改变。检验结果表明,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后,农民生活消费同比增加了11.69%,但生活消费的收入弹性并没有变化。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村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
家电下乡 农村居民 消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储德银 赵飞
本文首先将财政分权对贫困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继而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分权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然后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1995~2010年期间财政分权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预算内收支分权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但预算外收支分权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预算外收入分权程度的提高反而恶化了农村贫困。另外,农村贫困还具有递延效应,因此,农村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遂 张元丽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对"三农"领域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已成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相关农业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虽然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其拉动作用比较微弱;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不仅无助于农民增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姚遂 张元丽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对"三农"领域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已成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相关农业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虽然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其拉动作用比较微弱;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不仅无助于农民增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平 陈启杰 杨烨军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信息消费是公共投资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和公共投资是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因果关系均不存在;从长期看,公共投资是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居民收入和公共投资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产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短期,公共投资的作用显得相对较小,在长期,公共投资的作用将增大;信息消费和公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兴文 邢斯达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门槛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忠 吴飞
基于总量和分类支出的视角,从宏观层面对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对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为主的发展享受性消费的挤入程度要大于以衣食住为主的基本生存性消费;但在民生财政具体分类支出方面影响却存在着差异,即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而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支出影响微弱。因此,在稳步扩大民生财政支出比重的同时,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庆双 王薇 王鹏
本文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与收入之间呈循环关系。健康状况越好,个人收入越高,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自评健康每增加一个等级,其收入将显著增加17.6%;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其健康状况也会越好,收入水平每增加10%,其健康状况将显著提高0.595等级。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健康状况 居民收入 循环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琳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实证检验了生育保险制度对中国女性工资、工作连续性和儿童照料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保险政策在我国当前显著加强了对女性的工资歧视,但也有在长期通过提高女性工作概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连续性而改善女性就业的可能;同时,生育保险政策也带来了儿童非父母照料的显著增加和母乳喂养的不显著下降,而这二者可能对儿童发展不利。
关键词:
生育保险 女性就业 儿童照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志良 郝志景
文章在对财政扶贫支出与减贫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财政扶贫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强化财政对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发挥各种资金的合力效应;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与机制;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生存能力。
关键词:
财政扶贫 减贫 生存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谢晓英
贫困问题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重要因素,扶贫资金的投入和财政支农支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农户的生活状况,对于农户的增收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贵州省199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扶贫资金投入、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贵州省扶贫资金投入和财政支农支出分别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因此,建议在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财政支农支出,以两者结合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着力加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
关键词:
扶贫资金 扶贫效果 家庭收入 发展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琦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居民消费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