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8)
- 2023(8964)
- 2022(6673)
- 2021(6208)
- 2020(4646)
- 2019(10106)
- 2018(9617)
- 2017(17775)
- 2016(9872)
- 2015(10937)
- 2014(10960)
- 2013(10068)
- 2012(8852)
- 2011(7464)
- 2010(7599)
- 2009(6972)
- 2008(7248)
- 2007(6321)
- 2006(5715)
- 2005(5319)
- 学科
- 济(36176)
- 经济(36128)
- 管理(31599)
- 业(30765)
- 企(25431)
- 企业(25431)
- 财(23578)
- 中国(15628)
- 农(15017)
- 财政(12323)
- 业经(11929)
- 制(11166)
- 务(10430)
- 财务(10413)
- 财务管理(10369)
- 方法(10136)
- 企业财务(9938)
- 政(9931)
- 农业(9566)
- 地方(9382)
- 体(9112)
- 数学(7791)
- 数学方法(7711)
- 体制(7341)
- 发(7334)
- 策(7236)
- 银(6974)
- 银行(6967)
- 理论(6674)
- 行(6506)
- 机构
- 学院(130040)
- 大学(127778)
- 济(52352)
- 经济(51293)
- 管理(46711)
- 研究(45710)
- 理学(39645)
- 理学院(39235)
- 管理学(38652)
- 管理学院(38415)
- 中国(34895)
- 财(34426)
- 京(26785)
- 科学(25771)
- 财经(23134)
- 所(22283)
- 经(20957)
- 江(20491)
- 中心(20395)
- 研究所(19656)
- 农(18878)
- 范(17881)
- 师范(17754)
- 北京(16960)
- 院(16921)
- 财经大学(16854)
- 经济学(16603)
- 业大(15961)
- 州(15811)
- 经济学院(14923)
- 基金
- 项目(84802)
- 研究(67392)
- 科学(67360)
- 基金(60543)
- 家(52759)
- 国家(51823)
- 社会(44204)
- 科学基金(44171)
- 社会科(41690)
- 社会科学(41675)
- 省(33253)
- 基金项目(31129)
- 教育(30897)
- 编号(28188)
- 划(27383)
- 自然(24933)
- 自然科(24330)
- 自然科学(24324)
- 成果(24121)
- 自然科学基金(23877)
- 资助(22454)
- 课题(20016)
- 重点(19559)
- 发(19133)
- 国家社会(18837)
- 部(18635)
- 性(18418)
- 制(18093)
- 创(18025)
- 项目编号(17387)
共检索到208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秦韶聪 任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财政始终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首先梳理了财政与国家治理及现代化的关系,总结了以财政实力为基础,以财政体制为关键,以法治财政、民主财政、机制协调为保障的相互影响机制。之后,结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分析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路径。经过长期实践,我国财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财政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稳定财政实力的前提下,提高财政运行的效率,稳步前进。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财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卫
如果与西方财政现代化演进模式对比,中国走出了完全不同历史路径。作为西方财政现代化演进道路中的国家财政形成、预算制度形成、税收体系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数据化管理等关节点,在中国历史早期都已经大体形成。而中国财政从原始社会末期就表现出鲜明的"国计"特征,在国家的形成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古代国家治理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但是受古代专制体系的局限,始终无法真正进入现代化,出现一种"类现代化现象"。高度集权的"类现代财政"体制,在财政分配方面表现出的"现代性"一面,使中国古代多次出现"盛世"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而其具有的集权性、阶级性、等级性的一面,又在很大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将“治理”与“现代化”两个重要概念紧密结合,并依“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认识,合乎逻辑地延伸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命题。本文从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取向切入,考察了其所要求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应与之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意义,进而展开论述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质的以财政全域国家治理框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相关基本问题和重点要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文汉
现代国家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向度、作用边界清晰、注重契约精神等鲜明特征,财政是有效实施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发挥财政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针对制度建设、财政运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契约精神、法治意识、适度保障理念和国际视野等现代财政治理理念,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经济发展基础,健全财政保障及约束机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以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龙
市场型政府、公平竞争型市场和合作型社会三者互为基础、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三维"目标体系。财政配置公共资源体现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共资源取得的数量和方式,以及配置的方向和结构,都会对市场和社会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研究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财政改革方向。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目标 财政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军 马燕 滕祎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总目标,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国家审计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大的舞台。我国国家审计已经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回顾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完善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审计进一步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恒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财政体系现代化。本文梳理了2009年以来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领域财政投入的总量、结构与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财政现代化进程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探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方向所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双红
财政制度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性制度之一,应充分发挥财政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向,达到更好地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文章从府际关系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对府际关系的优化,完善财政制度,实现财政能力建设的转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并给出相应的保障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卓瑾 乔宝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目前,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可以预见,随着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浩生 李宁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作为财政制度重要部分的财政分权制度也被赋予现代化改革新内涵。制度法治化、权责划分科学化、运行规范化、管理民主化和资源配置公平性是财政分权制度向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内涵及意蕴。纵观我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实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相距甚远。未来改革应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强财政平衡功能、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合理划分财政权责以及推进财政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斌
现代税收制度具有"合作性""科学性""适应性"的内在特质。西方国家的税收现代化进程与其经济社会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国家治理与税收现代化相互制约的"两难困境"。我国的税收现代化进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未来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寻求加快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之所以对财政赋予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严重脱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全面发展的桎梏,而要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财政因其作用所及方方面面,是最为关键且合适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治理领域的改革不涉及框架性改革,是在已有宪政制度下的工具性改革,而中国现阶段恰恰需要一个相对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40年的改革进程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不仅有效发挥了以"政"领"财",为实现国家改革战略提供根本保障的基础作用,而且积极履行因"财"施"政",根据改革需求优化财政结构,提升财政效率,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在总结40年财政改革实践的经验、逻辑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本质、功能和规律进行深化认识和理论归纳,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规律的基本认识,明确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设的基本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40年中国财政改革实践和理论建设的思考,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财政建设 财政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克清 马骁
现代国家治理要求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及政府间的关系,其对法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正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目标,二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但我国的财政实践与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共同价值追求尚有较大距离,故而亟需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中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明确提出"国家治理"。在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就更加需要成熟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