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3)
- 2023(10841)
- 2022(9140)
- 2021(8858)
- 2020(7427)
- 2019(16927)
- 2018(16215)
- 2017(31044)
- 2016(16451)
- 2015(18409)
- 2014(17963)
- 2013(17276)
- 2012(15678)
- 2011(13610)
- 2010(13393)
- 2009(11954)
- 2008(11675)
- 2007(9546)
- 2006(8082)
- 2005(6980)
- 学科
- 济(63018)
- 经济(62909)
- 管理(52813)
- 业(48791)
- 企(42071)
- 企业(42071)
- 方法(31264)
- 财(30542)
- 数学(27821)
- 数学方法(27416)
- 农(17671)
- 中国(17575)
- 制(15589)
- 务(15406)
- 财务(15362)
- 财务管理(15306)
- 企业财务(14615)
- 业经(13755)
- 财政(13539)
- 地方(12560)
- 体(11322)
- 学(11273)
- 政(10971)
- 农业(10930)
- 贸(10313)
- 贸易(10307)
- 易(10059)
- 理论(9821)
- 银(9774)
- 银行(9763)
- 机构
- 大学(218623)
- 学院(216194)
- 济(90970)
- 经济(89403)
- 管理(87958)
- 理学(76746)
- 理学院(75999)
- 管理学(74780)
- 管理学院(74354)
- 研究(68626)
- 中国(52149)
- 财(51659)
- 京(43733)
- 科学(39141)
- 财经(37745)
- 经(34514)
- 中心(32914)
- 所(31703)
- 江(31288)
- 农(30090)
- 业大(29405)
- 经济学(29141)
- 研究所(28454)
- 财经大学(28222)
- 范(26806)
- 师范(26548)
- 北京(26524)
- 经济学院(26326)
- 院(25444)
- 商学(23811)
- 基金
- 项目(153415)
- 科学(122622)
- 基金(114818)
- 研究(113662)
- 家(100139)
- 国家(98981)
- 科学基金(86205)
- 社会(75177)
- 社会科(71248)
- 社会科学(71227)
- 基金项目(60743)
- 省(58039)
- 自然(54702)
- 自然科(53470)
- 自然科学(53454)
- 教育(52874)
- 自然科学基金(52482)
- 划(49172)
- 资助(45656)
- 编号(44554)
- 成果(35743)
- 部(35390)
- 重点(34625)
- 创(32726)
- 国家社会(32285)
- 发(31673)
- 教育部(31368)
- 制(30993)
- 创新(30630)
- 人文(30403)
共检索到316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本文在阐释国家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包容开放、共建共享社会,提出国家治理的三个维度:国家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的关系。并提出,这三个维度是财政在新时期发展和改革的坐标系,财政活动、财政改革、财政法治都深深嵌入到国家治理的这三个维度之中。从经济的维度来看,财政与市场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效率";从社会维度来观察,财政与社会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公平";从中央与地方维度来观察,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适度";从治理来分析,需从立体的角度整体来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包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关键词:
国家政权 乡村治理 文化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关键词:
国家政权 乡村治理 文化 制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并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之所以对财政赋予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严重脱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全面发展的桎梏,而要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财政因其作用所及方方面面,是最为关键且合适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治理领域的改革不涉及框架性改革,是在已有宪政制度下的工具性改革,而中国现阶段恰恰需要一个相对温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习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的到来。"治理"意为"决策的过程和执行决定(或不执行决定)的过程"。良法善治是治理的必由之路。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俞可平,2000)。然而,善治在我国正面临着本土化和实在化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亚勤
实现绿色复苏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绿色"意识,让"绿色"理念渗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又要将"理念"化为具体的"绿色"行动和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期刊] 求索
[作者]
宋道雷
国家治理与城市是政治学、城市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对象,对两者的研究形成城市政治学这门交叉学科。现代性解释范式、发展主义解释范式、全球化解释范式,这是国内外从城市维度透视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三大解释范式。三大解释范式分别有不同的关切角度、理论内涵与主要观点,从三大不同方面解释城市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这三大解释范式对城市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来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城市 现代性 发展主义 全球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旭峰 韩万渠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全球智库发展的国际比较考察,智库组织类型的多元性是中国智库发展的现实基础,但竞争性不足和自主性欠缺则是中国智库发展的短板。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优化中国多元化组织类型智库间的合理互补格局,创设有序竞争的政策分析市场,培育智库政策研究的自主性,为中国智库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亮雄 安苑 刘淑琳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本文从调整幅度、调整质量与调整路径三个维度,构建了产业结构变动幅度指数、高度化生产率指数、高度化复杂度指数和相似度指数四个指数考察与评价了中国自1999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本文的测算发现:在调整幅度上,1999—2007年,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幅度以2004年为拐点呈"倒U型"趋势。在调整质量上,生产率和复杂度指数都呈上升趋势,中国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倚重于高生产率和高技术复杂度的行业,东部的调整幅度和质量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梯度推进的。在调整路径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在2004年前模仿以往先进经济体的方向与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未来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特别对于财政而言,《决定》将其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不仅对财政的职能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对财政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围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内容提出了新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
三中全会决定 国家治理 财政改革 新思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莉
2018年12月24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财政学会在北京举办第三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2018),论坛主题为"财政改革:40年的经验与新时代再改革"。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余蔚平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发布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一书。中国财政科
关键词:
中国财政学会 研究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源 马金华
中国社会的疾疫治理经历了从避疫到治疫,再到防疫的转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始终是防范和化解风险冲击的关键。文章以明清以来的六次重大疾疫为研究对象,探究财政视角下的疾疫治理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应对疾疫冲击的财政举措从传统时期的仓皇救疫,过渡到近代时期的积极治疫,最终实现防治兼备、联防联控。(2)应对疾疫冲击的财政治理范式从皇权主导下的官方赈济,转变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最终呈现出协同共治新局面。(3)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渐提升,疾疫治理的财政定位从救济性向基础性、支柱性转变。治理手段与方式转化的背后,恰恰映射了疾疫治理的财政价值取向从治民到为民的根本性转变。回溯中国历史上的疾疫治理历程,反思财政治疫下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治理体系,能够为新时代全球风险防范与大国财政建构提供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疾疫冲击 财政政策 公共风险 国家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春方
从国家、社会与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演进的独特视角,将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依次划分为市场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三种模式,并对每一种治理模式的时间、成因、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目标、推动力量等进行比较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国家、社会和企业三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其边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治理是未来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发展方向和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