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9)
2023(15333)
2022(12862)
2021(12670)
2020(10292)
2019(23526)
2018(22909)
2017(43370)
2016(23545)
2015(26430)
2014(25998)
2013(25294)
2012(23474)
2011(20919)
2010(20708)
2009(18791)
2008(18468)
2007(15552)
2006(13405)
2005(11816)
作者
(62283)
(52268)
(51737)
(49566)
(33485)
(24701)
(23646)
(20269)
(19898)
(18544)
(17790)
(17600)
(16383)
(16365)
(16320)
(16272)
(15529)
(15169)
(15107)
(14901)
(12833)
(12679)
(12455)
(12037)
(11838)
(11819)
(11297)
(11205)
(10375)
(10332)
学科
(91102)
经济(90994)
管理(67359)
(61715)
(49966)
企业(49966)
方法(42242)
数学(38043)
数学方法(37541)
(34343)
中国(28669)
(25935)
(19980)
贸易(19967)
(19538)
(19026)
业经(18797)
(17639)
财务(17592)
财务管理(17539)
地方(17320)
(16700)
企业财务(16685)
农业(16650)
(15656)
银行(15636)
(14932)
(14762)
金融(14759)
理论(14538)
机构
大学(319839)
学院(317901)
(138466)
经济(135867)
管理(122515)
研究(109880)
理学(105863)
理学院(104643)
管理学(102841)
管理学院(102254)
中国(86690)
(70257)
(66747)
科学(62983)
(53157)
财经(52936)
中心(50767)
(48450)
研究所(48003)
(46424)
(46240)
经济学(44093)
(42493)
师范(42133)
业大(42088)
北京(42049)
(40107)
经济学院(39860)
财经大学(39410)
(36230)
基金
项目(214678)
科学(171791)
研究(160012)
基金(159879)
(138454)
国家(137351)
科学基金(119144)
社会(103896)
社会科(98590)
社会科学(98570)
基金项目(83654)
(79831)
自然(75848)
教育(75332)
自然科(74191)
自然科学(74170)
自然科学基金(72875)
(68700)
资助(65556)
编号(63574)
成果(52311)
(49905)
重点(48465)
(45568)
(45082)
国家社会(44275)
课题(44213)
教育部(43701)
创新(42193)
人文(41727)
期刊
(145995)
经济(145995)
研究(99681)
中国(63600)
(56760)
管理(45511)
学报(43859)
科学(43462)
(41358)
教育(36064)
大学(35308)
(33376)
金融(33376)
学学(33023)
农业(28735)
技术(28629)
财经(26391)
经济研究(25099)
(22714)
业经(21183)
问题(19271)
(18659)
国际(16590)
世界(16206)
(15936)
技术经济(14696)
(14601)
统计(14531)
理论(14105)
现代(13779)
共检索到478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建军  
财政政策发挥调控功能以国家财政拥有一定财力为基础,货币政策发挥调控功能以商业银行体系对中央银行的资金依赖为前提。失却此基础和前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功能就会大打折扣甚或完全丧失调控功能。新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空间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功能分别经历了"强、弱、强"和"弱、强、弱"三种状态。经验表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空间的变迁与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运行格局息息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真正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必须改善其赖以发挥作用的经济运行环境并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栋  
财政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协调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美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其日臻成熟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美国战后财政货币政策的发展演变,分析其主要经济背景和政策理论依据,从而总结学习其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教训。这对于我国现在和未来在宏观调控中协调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减少和避免经济政策中的失误,发挥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最大积极效应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任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发挥效力不足,搭配模式不完善,限制了其作用空间。后危机时代,切实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效用发挥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圣路易斯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总体上大于财政政策。为此,要推进体制市场化,完善政策效应传导机制;要政策配合多元化,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要加快工具新型化,促进政策手段协调;要使合作领域重点化,重视特定领域配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如石  
无论是西方工业化大国,还是东欧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都把运用利率杠杆作为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手段在治理通货膨胀,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们的一些做法,或许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白金辉  
特朗普总统上任后,美国未来财政政策的取向再次成为政策讨论的焦点。本文讨论了美国财政政策转型背后的主要因素,以及财政政策转型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自从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职以来,美国政府出现白宫与参众两院均由共和党控制的局面。在由共和党主导的政治背景与特朗普总统倾向自由化的经济理念下,美国未来财政政策的取向再次成为政策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庆康   徐云程  
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即经济总量平衡和整体结构优化用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在我国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今天,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正从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这两大政策工具作为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其地位自然也越来越重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慧华  
作为现代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运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之组合协调发展,以形成合力,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它们又各具特点和差异,导致在组合运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建议,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国华  
一、芒德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 基本内涵和政策意义 芒德尔通过芒德尔——弗莱明模型所证明的基本观点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适当地选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有可能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无需改变汇率或改变其他支出政策。其基本结论是,在小国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收入效应大于固定汇率下的收入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条件下的收入效应大于浮动汇率下的收入效应。在极端情况下,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小国(小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丽莉  张国兵  李秀敏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中国的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控经济增长,中国的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控物价水平;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也并非互为补充或相互替代,而是呈非对称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中国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削弱财政政策的效果,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增强货币政策效果;从长期来看,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关联程度并不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龙向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模型,以中国经济为样本,在更加现实的经济条件下探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同时深入考察了财政支出的生产效应和效用效应,澄清其在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旨在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即积极货币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货币政策将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旨在实现债务稳定的财政政策(即消极财政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财政政策虽非最优但造成的福利成本很小;财政支出的效用效应特别是生产效应的引入有助于解释"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之谜",更好地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但带来额外的通货膨胀偏差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利率和最优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唐滔  徐瑞慧  
欧元区成立之初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设计较为理想,也建立了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规则,但实践中却严重偏离最初的设定,形成“财政缺位、央行补位”“财政超借、央行超发”的局面。我国与欧盟财政体系有一定相似性,系统性回顾欧盟财政制度和实践,及其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关系,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要理顺央地财政关系,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倒逼使用中央银行“钱袋子”化解财政风险;二是可借鉴欧洲稳定机制,由部分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危机救助基金,以便在风险暴露后及时自救;三是在优化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要首先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尽量避免使用中央银行“钱袋子”稳增长;四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华  李亚培  
为削减债务赤字,美国政府计划把指数化支出政策中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由普通的CPI转向链式CPI。针对此问题,本文在介绍链式CPI的概念及其引入目的的基础上,分析了链式CPI与传统CPI的主要区别,并重点研究了链式CPI在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苗晖  
关于我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社会上观点很多。本文从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