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0)
- 2023(11920)
- 2022(10061)
- 2021(9539)
- 2020(7810)
- 2019(17735)
- 2018(17022)
- 2017(32560)
- 2016(18027)
- 2015(19918)
- 2014(19518)
- 2013(19155)
- 2012(17940)
- 2011(15953)
- 2010(15815)
- 2009(14406)
- 2008(14373)
- 2007(12402)
- 2006(11002)
- 2005(9694)
- 学科
- 济(65499)
- 经济(65424)
- 管理(54887)
- 业(51296)
- 企(40340)
- 企业(40340)
- 财(31139)
- 方法(27825)
- 数学(25022)
- 数学方法(24729)
- 农(22593)
- 中国(18778)
- 贸(16114)
- 贸易(16107)
- 易(15647)
- 务(15610)
- 财务(15597)
- 财务管理(15548)
- 制(15512)
- 地方(15193)
- 农业(14925)
- 业经(14774)
- 企业财务(14701)
- 财政(13757)
- 学(13714)
- 银(11446)
- 银行(11405)
- 政(11284)
- 策(11100)
- 行(10707)
- 机构
- 大学(244474)
- 学院(244452)
- 济(101704)
- 经济(99629)
- 管理(92498)
- 研究(87002)
- 理学(79789)
- 理学院(78895)
- 管理学(77541)
- 管理学院(77115)
- 中国(68093)
- 财(54076)
- 科学(53980)
- 京(51479)
- 农(49433)
- 所(44987)
- 研究所(40542)
- 中心(40456)
- 业大(40097)
- 农业(39141)
- 财经(39118)
- 江(37848)
- 经(35517)
- 北京(32081)
- 院(31583)
- 经济学(30741)
- 范(30661)
- 师范(30220)
- 州(29404)
- 财经大学(28728)
- 基金
- 项目(165504)
- 科学(129329)
- 基金(120807)
- 研究(117128)
- 家(107748)
- 国家(106822)
- 科学基金(90411)
- 社会(74409)
- 社会科(70504)
- 社会科学(70485)
- 省(64110)
- 基金项目(63691)
- 自然(60355)
- 自然科(58945)
- 自然科学(58926)
- 自然科学基金(57907)
- 划(54806)
- 教育(52880)
- 资助(49562)
- 编号(46779)
- 成果(37641)
- 重点(37189)
- 部(36562)
- 发(35326)
- 创(34432)
- 科研(32412)
- 创新(32205)
- 课题(32131)
- 计划(31125)
- 国家社会(30919)
共检索到374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少英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证了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对中美两国经常账户的影响。理论模型推导出汇率和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更大,而实证分析得出汇率政策相较于其他政策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更大,货币政策相较于其他政策对美国经常账户的影响更大,财政政策相较于汇率政策的影响力较大。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内外均衡调节方法,而应该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来灵活选择不同的调节政策。
关键词:
汇率 财政收支 货币供应量 经常账户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尧成 庄雅淳
文章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美国等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机制,结果发现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时变性影响。首先,国际货币政策在变化窗口期会给中国经济产生非常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从影响的机制来看,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中外利差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也会对中外利差的变化产生影响,而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差额反过来也会引起中外利差波动,但是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并不符合传统的汇率弹性理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汇率 经常账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石峰
本文利用两国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结论表明:(1)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考虑了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进行调整。(2)政府支出冲击和技术进步冲击不仅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导致中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3)中国PPI通胀主要源自于国内厂商技术水平变化,外国技术水平和货币政策则是影响CPI通胀的重要因素。(4)中美两国技术进步等实际经济变量是影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的主要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栋
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两国模型,构建了数字货币参与货币供求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差异(利差和汇率)与数字货币量价的数学关系式。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验证两国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和量化冲击效果。得出结论:(1)通过识别中美利差舒适区,发现比特币交易活跃,中美利差与比特币量价具有同向趋势,中美利差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其中交易量表现的冲击效用更为显著;(2)由于比特币人为操纵的交易习惯,造成了汇率对比特币量价影响的差异。主要建议:(1)深入研发尝试发行锚定人民币的数字稳定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积极应对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市场和监管格局的挑战,完善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安全;(3)长远布局,发挥以人民币为锚的数字稳定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国际公共品金融服务功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美利差 人民币汇率 数字货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得到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常账户、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效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汇率超调";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远期贴水偏差"和经常账户的"J曲线效应"取决于货币政策冲击的类型。本文通过构建并模拟一个开放经济模型发现,在固定汇率制和钉住汇率波动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上述三个经验事实。贸易条件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风险溢价是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东升 兰弘 范林青
本文通过构建并校准一个包含通胀缺口、产出缺口、利率、汇率因素的开放条件下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随机数值模拟比较两种不同扩展形式的广义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在开放经济下制定泰勒规则时必须考虑汇率因素,且应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并最终实现完全浮动。在国内需求或供给冲击下,利率政策完全无需对汇率做出反应,外国利率冲击对经济造成的波动性较小;在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下,搭配一定程度的资本账户管制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为减少宏观经济起伏,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知仁 李巍
本文对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开放度的代表性测度作了系统性梳理和创新性改进。应用改进后的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同时面临人民币钉住美元倾向、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内制度约束、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和美元升值的外部金融约束;弱化人民币与美元的联系、扩大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能够削弱美元升值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约束作用。改用文献代表性测度,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不再显著,表明本文的测度改进是有效的。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保持货币政策独立的政策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理安 周心怡 胡昌生
本文选取了2001年1季度到2013年4季度的数据,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DSGE模型的参数,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冲击的传导。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均存在相互的溢出效应,其中美国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通过贸易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响我国产出水平,而通过汇率渠道的影响被收入吸收效应抵消;我国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国际游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DSGE模型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仕龙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形式是当前研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主要工具,但单独研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缺乏微观基础,且不便于做政策分析。本文基于最优化模型推导出费雪方程,联立泰勒规则构成理性预期均衡,探讨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当名义利率对通胀率反应系数大于1时,有唯一稳定的均衡解;当名义利率对通胀率反应系数小于1时,有无穷多个稳定的均衡解。在不存在泡沫预期的假设条件下,探讨了MSV解下的通胀率、名义利率的解析均衡性质。基于中美两国的数据,将MSV解表达为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求得两国的结构参数值,发现美国对通胀反应敏感,是确定性的均衡;中国对通胀反应不敏感,是不确定性的均衡。将两国的MSV解进行比较发现,美国的通胀率和名义利率长期均值和波动率都小于中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影响比中国更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占通胀率波动的大部分,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占名义利率波动的大部分。从控制通胀率的政策目标来看,美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优于中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董楠
本文利用SVAR模型识别出了"外生"的财政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财政冲击对经常账户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扩张性的财政冲击会带来经常账户的恶化、实际利率的上升和实际汇率的贬值,而且财政扩张对经常账户的冲击影响有较长的持续性。我们认为外部失衡的根源在于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空间巨大,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和提升投资效率,可以在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同时,弥补缺口从而实现内外部再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骞文
货币政策是调整外部失衡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两次重大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回顾,发现在失衡持续时期,经济体内外部目标的不一致以及国际货币政策不协调是影响相关各国调节决心和调节效果的重要原因。理论模型表明,在当前的货币金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济货币稳定缺乏有效保护,货币政策不得不参照发达国家并实行"相机抉择"的管理。这影响了外部调整的效果及失衡国调整的积极性。加强国际货币协调合作、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是缓解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经常账户 货币政策 货币合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振宇 李卫群
本文以小国开放经济为假设条件建立的经常项目决定模型为基础 ,分别分析了弹性价格和粘性价格下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并对中国经常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分析认为 ,支出增减型政策对于调整经常项目是有效的 ,而支出转移型政策一般是无效的。因此 ,要保持经常项目的中长期顺差 ,关键是减少本国吸收。
关键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常项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梅冬州 龚六堂
本文在考虑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主要方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国的DSGE模型,分析了包括汇率升值、再工业化等可能改善经常账户的政策影响经济的传导路径和影响程度,以及这些影响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政策对经常账户的改善程度以及对不同国家的产出和居民福利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所有能够改善经常账户的政策都会导致世界贸易规模和逆差国消费下降,这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挑战。此外,顺差国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但能够改善经常账户而且对其他国家影响也很小,是一种最优的政策。
关键词:
经常账户调整 两国模型 福利损失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建武 刘晓辉
识别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对于理论检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经验研究普遍存在内生性问题或狭小样本量问题,难以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基于1990—2018年14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局部投影工具变量法,以军费支出作为政府支出工具变量,识别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经常账户逆差,这一效应较明显且具有持续性。在经过军费支出排他性、外生性以及其他一系列讨论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影响在较为固定的汇率制度和较高的经济开放水平下更大。研究为更好地利用财政政策进行国际政策协调治理全球失衡和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