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9)
- 2023(10716)
- 2022(8723)
- 2021(8267)
- 2020(6865)
- 2019(15748)
- 2018(15393)
- 2017(29648)
- 2016(15925)
- 2015(17795)
- 2014(17611)
- 2013(17059)
- 2012(15448)
- 2011(13331)
- 2010(13076)
- 2009(11816)
- 2008(11766)
- 2007(9710)
- 2006(8059)
- 2005(6806)
- 学科
- 济(64244)
- 经济(64164)
- 管理(49875)
- 业(47254)
- 企(39930)
- 企业(39930)
- 方法(34269)
- 财(30298)
- 数学(29818)
- 数学方法(29407)
- 中国(17372)
- 农(17367)
- 务(15662)
- 财务(15627)
- 财务管理(15576)
- 企业财务(14887)
- 业经(13912)
- 学(13592)
- 财政(12842)
- 理论(12485)
- 制(12029)
- 农业(11697)
- 地方(10725)
- 贸(10462)
- 贸易(10460)
- 政(10348)
- 易(10179)
- 和(9974)
- 技术(9098)
- 策(9016)
- 机构
- 大学(220601)
- 学院(217809)
- 济(91350)
- 经济(89821)
- 管理(87146)
- 理学(77011)
- 理学院(76234)
- 管理学(74860)
- 管理学院(74446)
- 研究(66880)
- 财(50542)
- 中国(49719)
- 京(43825)
- 科学(39941)
- 财经(37791)
- 经(34576)
- 所(31628)
- 中心(30953)
- 江(30659)
- 农(30244)
- 经济学(30140)
- 业大(29998)
- 研究所(28739)
- 财经大学(28425)
- 范(28314)
- 师范(28052)
- 经济学院(27379)
- 北京(26272)
- 院(24378)
- 商学(23741)
- 基金
- 项目(153556)
- 科学(123514)
- 基金(115548)
- 研究(112658)
- 家(99930)
- 国家(99126)
- 科学基金(86971)
- 社会(74699)
- 社会科(70870)
- 社会科学(70853)
- 基金项目(61136)
- 省(58137)
- 自然(55951)
- 自然科(54707)
- 自然科学(54690)
- 自然科学基金(53696)
- 教育(52872)
- 划(49384)
- 资助(46418)
- 编号(44257)
- 成果(35455)
- 部(35325)
- 重点(34689)
- 创(32547)
- 国家社会(32017)
- 发(31622)
- 教育部(31266)
- 创新(30398)
- 人文(30346)
- 科研(30257)
共检索到305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松龄
人类社会以财富生产为目的,价值转换为收入,只是作为分配对象和交换尺度。财富扩大生产需要发挥资本和劳动的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够巩固和发展公有制资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发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和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能为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边界提供制度保障。财富与价值的理论辨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龄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认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要通过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揭示它的理论依据。对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为"两个毫不动摇"提供理论依据。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是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的前提和条件,有利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是揭示"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新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诸多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劳动价值一元论成为指导当前知识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高科技创新的基础理论。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刘诗白 现代财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向东
交换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在于 :重新评价了流通过程的作用 ,明确提出了“流通效率”要求 ,澄清了商业利润来源 ,解释了价格与价值背离的“峰值”。
关键词:
马克思 交换劳动 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在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一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容;二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容。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等要素属于私人所有,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进国民财富。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参与整个新创造价值(v+m)的分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要素价格分别在各自的要素市场上形成,不仅对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起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对各种要素报酬作市场评价。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条件下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从表面上看,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由要素参与分配导致。但深层次分析,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个人所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解...
关键词:
生产要素 收入分配 理论 制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安铁通
目前,非实体性生产要素的作用在现代经济中日益突出。作为一种非实体的生产要素,管理劳动者具有稀缺性的特点。管理劳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以实体性生产要素为特点的生产关系结构,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财富分配关系。因此,管理者的收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获取工资,另一方面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关键词:
管理劳动 价值创造 财富分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那么,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说明。怎样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代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课题,它对于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们首先需要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理解剖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本文系统讨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技术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来分析技术关系的物质财富生产和生产率的变动与作为收入分配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并用以解释现实问题。
关键词:
价值理论 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侯风云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青山 吴玉鸣 郭琳
本文从劳动力错配视角入手,以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且经过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等地区劳动力错配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优化劳动力结构和加快劳动力流动是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发挥缓解效应的主要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松龄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与相对剩余价值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辩证认识二者的差异性,能为新时代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存在一定差异。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不应当归资本占有,而应当转换为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励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保障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共享发展的能力,能够增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对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松龄
创新劳动能够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有利于培育、形成和发展创新劳动。现代产权制度能够维护创新劳动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创新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力的资本化及其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是一种具有长期稳定激励创新劳动的制度安排。深化创新劳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认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能够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创新劳动 创新型国家 理论认识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智刚 刘丹萍 张平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在当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劳动价值理论容纳不了服务劳动,必须重新诠释新经济背景下的服务劳动,建构新的服务劳动范式,将价值焦点从交换价值回到使用价值,把总体生产劳动工人的范围从生产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价值创造网络,包括顾客作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重新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水栋 王有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 ,发展、完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而不是要否定劳动价值理论 ,也不是给按生产要素分配寻找理论根据。在科技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条件下 ,生产劳动的内涵应当扩展。但劳动仍然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