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0)
- 2023(14314)
- 2022(12318)
- 2021(11962)
- 2020(10303)
- 2019(24125)
- 2018(23602)
- 2017(44314)
- 2016(24245)
- 2015(27674)
- 2014(28237)
- 2013(27706)
- 2012(25693)
- 2011(22895)
- 2010(22872)
- 2009(21155)
- 2008(21644)
- 2007(19033)
- 2006(16073)
- 2005(14598)
- 学科
- 济(93912)
- 经济(93780)
- 管理(77099)
- 业(74223)
- 企(63316)
- 企业(63316)
- 方法(47703)
- 财(42302)
- 数学(41996)
- 数学方法(41439)
- 中国(25656)
- 农(25474)
- 务(25407)
- 财务(25348)
- 财务管理(25273)
- 企业财务(24166)
- 制(22838)
- 学(19980)
- 业经(19422)
- 地方(17624)
- 贸(17302)
- 贸易(17292)
- 易(16841)
- 农业(16452)
- 理论(16170)
- 银(15855)
- 银行(15824)
- 体(15585)
- 行(14827)
- 融(14775)
- 机构
- 大学(340108)
- 学院(339193)
- 济(136601)
- 经济(133670)
- 管理(130934)
- 理学(112624)
- 理学院(111391)
- 研究(109950)
- 管理学(109377)
- 管理学院(108727)
- 中国(86363)
- 财(75046)
- 京(70836)
- 科学(67003)
- 农(55769)
- 所(55731)
- 财经(55701)
- 中心(52538)
- 江(51780)
- 经(50466)
- 研究所(49817)
- 业大(49651)
- 北京(44361)
- 农业(43691)
- 范(42517)
- 经济学(42026)
- 师范(42025)
- 财经大学(41260)
- 州(40906)
- 院(39650)
- 基金
- 项目(222713)
- 科学(174724)
- 基金(162455)
- 研究(160978)
- 家(141594)
- 国家(140391)
- 科学基金(120671)
- 社会(100908)
- 社会科(95563)
- 社会科学(95540)
- 省(86769)
- 基金项目(85981)
- 自然(79695)
- 自然科(77834)
- 自然科学(77809)
- 自然科学基金(76449)
- 教育(75946)
- 划(73303)
- 资助(67492)
- 编号(65375)
- 成果(53738)
- 重点(50526)
- 部(50209)
- 创(46104)
- 发(45872)
- 课题(44880)
- 科研(43893)
- 教育部(43213)
- 创新(43174)
- 大学(42443)
- 期刊
- 济(147586)
- 经济(147586)
- 研究(100681)
- 中国(69299)
- 财(67503)
- 学报(54336)
- 农(48698)
- 科学(48003)
- 管理(47143)
- 大学(41362)
- 学学(38925)
- 教育(35446)
- 农业(32382)
- 融(31946)
- 金融(31946)
- 技术(30501)
- 财经(28448)
- 经济研究(24313)
- 经(24245)
- 业经(23186)
- 财会(19882)
- 问题(19265)
- 会计(18648)
- 业(18020)
- 版(17462)
- 贸(16633)
- 统计(16472)
- 技术经济(16339)
- 理论(16078)
- 图书(15815)
共检索到511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拓亚芬 李洪 罗贞
重要性是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则,重要性标准的确定是实务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上市公司2023年报为研究对象,结合监管部门关于重要性披露的新要求,梳理了财务报告相关事项重要性标准披露的范围和实际披露情况,分析了重要性标准的确定方法,包括绝对金额标准、相对金额标准、绝对金额与相对金额标准结合和定性标准,以及不同方法下的具体量化标准,根据重要性标准披露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要性原则运用不充分、基准选择不当、金额确定不合理等,最后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角度,就恰当运用重要性原则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毛志宏 王鹏 季丰
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和《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中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同时对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进行了相应调整,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本文将在探讨其他综合收益的实质和具体项目界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情况的分析,总结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以益于提高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披露的信息质量。
关键词:
其他综合收益 列报与披露 上市公司 年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莫似影 张长江
本文从年份、行业和内容三个方面对我国重污染行业844家上市公司2004~2013年财务年报中披露的环境绩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披露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13年底已有94.42%的样本公司年报中包含了环境绩效信息;但行业间差异较大,轻工业企业中除酿造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公司披露比例皆在80%以上,而重工业企业中只有23.08%的公司进行了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同时上市公司偏好披露定性信息,即使披露定量信息也以积极性内容为主,披露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的比例不足2%,披露政府环保补助信息的公司在2013年占到60.78%。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加快完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体系,加强环保监管,以达到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伟 金微微
一、引言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事件的不断出现使上市公司的信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早在1992年,COSO委员会就建议,由管理当局或其指定人员定期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报告。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开始强制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晚于英美,2006年上交所、深交所分别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亚超 罗昆 王玉法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2014-2022年发放的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当问询函内容越详细、问题数量越多时,对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作用便越显著;第二,问询函涉及现金、负债、会计政策、估值、利润调整、合规、担保和诉讼类等事项的词汇比例越高,其对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便越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后减少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会损害公司的短期和长期经营业绩;第四,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将降低同地区其他公司的年报前瞻性信息披露水平,这种震慑效应在非核心城市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为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询函制度的治理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问询函的制度设计和监管实践,充分发挥其对上市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乔旭东 胡博萍
以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水平、自愿性信息披露以及总体信息披露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为基础,建立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指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试图找出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的结构特征,从而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年度报告 信息披露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玲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告向股票市场输入的信息量。由于影响会计收益和股票价格水平的因素很多,因而,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年度报告公布时的未预期收益变化和股票报酬率的变化关系上。本文还随机抽取了上海证交所3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宗昌 乔旭东 任启哲
年度报告披露准则自 1 994年出台以来 ,先后曾经历过 3次较大的修订。本文通过回顾年度报告披露准则的变迁过程 ,揭示出其变迁的基本路径 ,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柳木华
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中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准则,为我国修订年报准则提出建议。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中美年报准则要求披露的项目内容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年报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修订年报准则时借鉴美国制订年报准则的经验,并提出了几点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
美国年报准则 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管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程睿 林锦梅
本文比较业绩预告、年报、财务重述的披露内容、时间选择及市场效应,在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制度整体框架下分析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财务重述的弱市场反应规律已被上市公司利用以在较长时期内对年度报告信息的披露进行安排;恶意披露管理公司先在预告或年报披露不实好消息而后重述,或者蓄意逐步释放坏消息,知情者据此获取超常收益,进行市场剥夺。将业绩预告、年报、财务重述有机联系,从更长时期系统地分析、甄别与监管公司的恶意披露管理行为成为必要。
关键词:
信息披露管理 业绩预告 财务重述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邢精平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于每年 7- 8月份披露半年报 ,这种中期报告披露制度很难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与此同时 ,预防与制止内幕信息的传播也比较困难 ,常常造成股价提前数周甚至数月就反映企业未预期收益 ,而年报披露为机构投资者或其他先知先觉者出售股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导致“好年报”在披露时股价反而大幅下跌的不正常现象。国外已有的实证研究证实 ,季度收益有较大的信息量 ,并能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在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效率条件下 ,披露季度报告 ,可防止部分投资者利用季度收益获取非正常报酬 ,从而有利于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证券市场 ,减少证券市场风险。从披露季度的成本效益来看 ,要求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季度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邓顺永
研究发现,预约披露制度强化了信息公告的及时性,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日期与事后公司的实际会计业绩间存在显著之关联性。盈余消息是上市公司变更行为的关键因素;变更预约延迟披露的公司往往是有坏消息的公司,并且盈余下滑程度愈高,公司延迟披露的时间愈长。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巫升柱 王建玲 乔旭东
年度报告作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及时性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间公布的8294份年度报告披露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除盈利公司比亏损公司更及时地公布其年度报告外,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也较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更及时地披露其年度报告,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披露的基本规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在逐步提高。
关键词:
年度报告 及时性 审计意见 盈余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林进添
本文对2017-2020年度沪深所上市公司的14837份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所披露的30202条关键审计事项,划分为30个大类、66个小类,并从披露条数、年度分布、披露类型、归属行业、所属板块、归属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归属报告审计意见类型等7个维度进行披露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项数上正逐年减少;披露频次前4位从高到低依序为收入确认、应收款项、商誉、存货;制造业被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最多;金融业则是篇均披露数量最多;与主板和创业板相比,科创板的篇均披露数量明显较少;国际四大中国成员所的篇均披露数量比国内本土所多,且披露同质性程度相对较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和质量有呈现下降趋势。建议政策制定及监管部门要完善制度与加强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要全面提升执业质量,被审计上市公司要健全内控制度并积极配合,社会公众及报告使用者强化学习以获取信息。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立彦 伍利娜
上市公司向证券交易所预约年报披露时间并由证交所予以公布,在我国是信息公开化方面新的尝试和举措。实践中,年报预约披露时间未必是实际披露时间,一部分公司会延迟或提前披露年报;所披露年报也未必是公司的年度总结信息,一部分公司会通过“打补丁”,继续对已经披露的年报加以修改。本文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的研究发现:为数众多的上市公司对预约披露年报日期的变更存在随意性;推迟披露年报的公司较多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当年不进行利润分配、会计业绩指标表现差。随意更改年报预约披露日不仅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损害了交易所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年报公布以后频频打补丁,更是对信息披露监管...
关键词:
年报披露 预约时间 补丁 变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