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2)
- 2023(5570)
- 2022(4620)
- 2021(4375)
- 2020(3702)
- 2019(8552)
- 2018(7856)
- 2017(15636)
- 2016(8314)
- 2015(9187)
- 2014(9068)
- 2013(9057)
- 2012(8162)
- 2011(6893)
- 2010(7032)
- 2009(6729)
- 2008(7296)
- 2007(6442)
- 2006(5606)
- 2005(5266)
- 学科
- 济(32369)
- 经济(32325)
- 业(31806)
- 管理(31064)
- 财(27179)
- 企(25290)
- 企业(25290)
- 方法(17426)
- 数学(16234)
- 数学方法(16156)
- 务(14126)
- 财务(14124)
- 财务管理(14074)
- 企业财务(13536)
- 财政(12377)
- 制(11859)
- 中国(11851)
- 险(10865)
- 保险(10774)
- 银(10574)
- 银行(10572)
- 政(9918)
- 行(9753)
- 农(9209)
- 融(9121)
- 金融(9121)
- 制度(7650)
- 度(7650)
- 体(7033)
- 体制(6372)
- 机构
- 大学(112518)
- 学院(112266)
- 济(52782)
- 经济(51802)
- 管理(46225)
- 财(39504)
- 理学(38385)
- 理学院(38117)
- 管理学(37713)
- 管理学院(37521)
- 中国(34580)
- 研究(33185)
- 财经(26697)
- 经(24175)
- 京(21906)
- 财经大学(19815)
- 经济学(17602)
- 江(16991)
- 中心(16746)
- 融(16467)
- 金融(16149)
- 所(15992)
- 经济学院(15980)
- 科学(15845)
- 北京(14233)
- 银(13463)
- 州(13414)
- 农(13327)
- 商学(13327)
- 研究所(13268)
- 基金
- 项目(66871)
- 科学(53683)
- 基金(51678)
- 研究(50050)
- 家(42984)
- 国家(42631)
- 科学基金(38385)
- 社会(34567)
- 社会科(32972)
- 社会科学(32959)
- 基金项目(26784)
- 省(24279)
- 自然(23897)
- 自然科(23341)
- 自然科学(23337)
- 自然科学基金(22995)
- 教育(22219)
- 资助(22177)
- 划(19892)
- 编号(19399)
- 部(15899)
- 成果(15706)
- 国家社会(14886)
- 性(14598)
- 教育部(14531)
- 人文(14388)
- 重点(14348)
- 制(14207)
- 创(13575)
- 社科(13266)
共检索到185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茂竹 黄羽佳 张永冀
依据1997年至2008年间的数据,我们将中国A股上市公司按照财务困境风险高低进行区分,通过检验和分析股票市场中存在的规模、B/M和中期动量效应,发现财务困境公司的收益要显著高于非财务困境公司的收益,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财务困境风险是规模、B/M效应背后的驱动因素,财务困境公司与非财务困境公司在六个月的动量效应表现上并不完全一致。财务困境风险溢价在中国市场上的高区分度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对特定风险的定价是有效的。
关键词:
财务困境风险 市场异象 定价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丽 Qian Wang
通过建立规模、净市比(B/M)、动量与财务困境风险的Carhart四因素模型,考察了中国沪深两市科技类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的市场定价问题。研究发现,与有效市场风险定价理论相悖,困境公司的股票回报低于非困境公司,财务困境风险不能解释规模效应和B/M效应。与市场反映不足假说一致,在样本期内困境股票存在动量效应,这意味着困境风险驱动了动量效应。在定价模型中加入困境因子后,动量效应的解释力被消除了,这表明目前在科技类上市公司中,市场对于特定风险的定价缺乏效率,其原因主要是股市中大量个人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导致了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祺
中国资本市场上是否存在资产增长异象?如果存在,其究竟是由错误定价还是风险变动引起?这是近年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为金融资产进行正确定价。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风险定价假说"的解释能力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以总资产增长率为代表的资产增长代理指标在捕捉该异象方面具有最佳的优势。对两大假说的对比研究发现,"错误定价假说"中的"过度投资假说"和"市场择时假说"对中国资产增长异象的成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但"有限套利假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永堎
本文通过对18个反映资产质量的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证明从亏损前3年开始公司的资产整体质量已经开始下降,同时提出一些能够有效预测财务危机的指标。
关键词:
财务困境 资产质量 T检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全华 王华 梁权熙
会计稳健性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特征,对保障债权人的利益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国2001-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管理者会产生通过增加投资将风险转移给债权人的动机和行为,而会计稳健性则有着显著的抑制管理者通过投资将风险转移给债权人的作用。同时实证研究还发现,风险转移与产权性质相关,国有控股公司更可能产生风险转移行为,会计稳健性对国有控股公司的风险转移抑制作用也更显著,也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减轻债务软约束的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晓岚
本文以Logistic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为评价工具,检验了股票市场因素变量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的解释力与识别力。实证结果显示:公司的相对市值规模、股票换手率及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与财务困境风险显著相关,这说明股票市场生成与扩散信息及外部治理的功能发挥了一定作用。决策者应根据型Ⅰ类与型Ⅱ类错误成本的比率选择合适的截点。加入了股票市场因素变量后,与只包含财务变量模型的评价结果相比,模型的总体解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识别能力也有所增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新生 朱琳
文章以企业财务困境为视角研究风险投资在企业成功上市后的作用,即风险投资的后上市效应。以2004年至2012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全部困境企业及其配对企业共732个观测值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风险投资的后上市效应。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可以降低上市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几率,即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作用以及增值服务功能在企业上市后仍然持续,从而说明风险投资对于被投资企业具有持续的后上市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卢永艳
在财务困境预测中,行业差别是影响预测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没有考虑行业差异对预警指标的干扰,从而使财务预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本文选择制造业中样本量最大的两个次级行业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和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为研究对象,对两个行业各自的样本以及混合样本分别建立了Cox比例风险模型,并将行业差异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混合样本的Cox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这两个行业的显著影响因素截然不同,并且虚拟变量的系数显著,说明处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风险是不同的,本文中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的总体财务困境风险是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的1.857倍。
关键词:
财务困境风险 Cox模型 行业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宝文 牛超群 赵宣凯 荆文君
P2P网贷是当今中国互联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类运营模式。网贷平台频频发生提现困难,甚至违约跑路,突显出平台高投资收益背后隐藏的高风险。如何帮助投资者识别P2P问题平台的潜在风险特征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从网络上搜集到861家样本平台,并从平台运营基础、平台高管背景、资金实力、平台收益和管理费用、风险控制能力、网民舆情6维度整合14个平台经营特征指标,采用二元变量回归模型分析陷入提现困境的P2P平台区别于正常平台的整体风险特征,以帮助投资者有效识别问题平台和运营良好平台,在获取相对高收益的同时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可依据五个维度的风险特征识别P2P平台是否陷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晶 杨丽
CEO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首席执行官,其自身的认知基础、风险偏好等个人特质会通过影响组织决策与战略布局进而影响企业行为。为此,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风险偏好、财务困境与企业违规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由风险偏好型CEO任职的企业违规倾向更高,企业财务困境对主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CEO风险偏好 财务困境 企业违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铁生 胡琪玥
文章以2007—2021年陷入财务困境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化解有负向影响,即对困境企业而言,相对分散的供应商更有利于财务困境风险化解。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和两类代理成本在供应商集中度影响财务困境风险化解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相对分散的供应商对财务困境风险化解带来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揭示了供应商对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为企业脱困提供了新的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佳星 刘淑莲
本文从契约视角出发,分析了专用资产的信息传递作用,以及并购市场能够捕捉到公司专用资产投入传递出的信息。选取2012-2018年有并购标的方记录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并购标识虚拟变量;通过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公司专用资产投入密度指标,并进行了Logistic概率分布回归。实证结果表明:(1)专用资产投入密度高的公司在并购市场中更容易成为标的方;(2)财务困境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专用资产投入密度与并购标的概率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宣 陆明富
文章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影响以及财务困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操纵的概率就越大;机制检验发现,产品市场竞激励程度越高,上市公司就越可能陷入财务困境,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操纵的概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研发操纵的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操纵行为存在同群效应;研发操纵对创新绩效不产生显著的影响,反而提高了上市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概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祺
本文利用2000—2012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增长异象,并在此基础上对"错误定价假说"和本文建立的"最优投资效应假说"的解释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明显的资产增长异象,且这种异象在股票定价较有效和融资约束较严重时表现更为强烈,但与反映信息不对称下的套利限制等市场特征无关。这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支持"最优投资效应假说",资产增长与股票收益的这种截面关系主要源于企业的最优投资决策而不是有限套利、过度投资或市场择时等其他形式的错误定价。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胜军 李汉铃
破产是企业经营的一种结果。达到这一结果的过程是一系列可识别的环节:稳健经营——不稳健经营——财务困境——破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