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5)
2023(9166)
2022(7667)
2021(7122)
2020(6050)
2019(13422)
2018(12880)
2017(24234)
2016(13252)
2015(14830)
2014(14503)
2013(14462)
2012(13237)
2011(11503)
2010(11701)
2009(11185)
2008(11585)
2007(10367)
2006(9196)
2005(8621)
作者
(37711)
(31558)
(31195)
(30019)
(20206)
(15120)
(14090)
(11989)
(11879)
(11509)
(10788)
(10582)
(10425)
(10217)
(10173)
(9727)
(9388)
(9238)
(9165)
(9042)
(7819)
(7801)
(7647)
(7284)
(7149)
(7077)
(7050)
(7046)
(6392)
(6183)
学科
管理(53634)
(48783)
(47818)
经济(47713)
(43336)
企业(43336)
(33340)
方法(20356)
(18460)
财务(18435)
财务管理(18384)
(17707)
数学(17689)
企业财务(17642)
数学方法(17523)
中国(14203)
(13909)
财政(13746)
(12511)
业经(11728)
(10982)
体制(10932)
(9915)
银行(9889)
(9485)
(9264)
(9186)
金融(9184)
(8528)
贸易(8522)
机构
大学(185725)
学院(185342)
(77013)
经济(75474)
管理(69205)
研究(62914)
理学(58972)
理学院(58385)
管理学(57509)
管理学院(57177)
中国(50334)
(49875)
(38662)
科学(36409)
财经(34759)
(32406)
(31385)
(30059)
(29150)
中心(28606)
研究所(28385)
财经大学(25590)
业大(25498)
北京(24452)
经济学(24385)
农业(23572)
(22802)
(22376)
经济学院(21873)
(21779)
基金
项目(118876)
科学(93813)
基金(88055)
研究(85761)
(77071)
国家(76435)
科学基金(65801)
社会(55778)
社会科(52966)
社会科学(52951)
(45634)
基金项目(45224)
自然(42711)
自然科(41771)
自然科学(41753)
自然科学基金(41057)
教育(39782)
(38650)
资助(36938)
编号(33324)
成果(28254)
(28034)
(27172)
重点(27145)
(24957)
(24279)
课题(23850)
教育部(23660)
国家社会(23621)
创新(23526)
期刊
(87687)
经济(87687)
研究(60530)
(47314)
中国(41451)
学报(30394)
管理(28386)
(27733)
科学(26306)
大学(23767)
学学(22694)
(21475)
金融(21475)
财经(18846)
农业(17964)
教育(16841)
(15974)
经济研究(15219)
技术(14727)
业经(13007)
财会(12682)
会计(12594)
问题(10801)
(9777)
(9679)
(9292)
(9256)
(8897)
财政(8897)
理论(8779)
共检索到294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本文以2004-2019年间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为研究对象,考察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下高管因素、股东因素对终极股东控制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股东是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的主导。从高管因素角度看,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时,终极股东有了高管的助力,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同时也因为没有了高管的辅助,减少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财务困境是终极股东掏空动机下与高管合谋借助控制链变动铺设掏空隧道的诱因。从股东因素角度看,具有掏空动机的终极股东通过控制链变动增强资金侵占能力,此行为不会因财务困境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具有掏空动机且财务困境小的样本中,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掏空动机和财务困境叠加时,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增加了控制链变动概率,且偏好于延长股权控制链,但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放弃了控制链变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黎明  刘文琦  
本文基于大股东的财务状况这一独特视角刻画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并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在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的研究表明,是否陷入财务困境会显著地影响大股东"掏空"的行为动机,处于财务困境的大股东更有可能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侵占;政府干预会影响财务困境下的大股东"掏空"行为,企业所在的地区政府干预越大,处于财务困境的大股东越容易发生"掏空"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党宏欣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国坚  林东杰  张飞达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柯小霞  
本文选取2014-2016年沪深上市A股中由105家央企大股东控股的354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市值管理、大股东财务困境与掏空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处于财务困境的央企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实施掏空行为的动机更大。但是市值管理具有公司治理作用,对财务困境下的大股东的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有抑制作用。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龙  任国良  文春晖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的虚拟经济属性和实体经济属性差异,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的金字塔结构分为虚拟终极控制和实体终极控制两类,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股结构的演化以及金字塔持股结构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金字塔持股结构呈现日益复杂和从实体终极控制向虚拟终极控制变迁的趋势,而且不同属性的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虚拟"长窄"控制和实体"宽扁"控制的特征。另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持股复杂度可以抑制实体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助长虚拟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具体到金字塔结构的长度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豫湘  庞刚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李婷婷  姚靠华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张健  胡志颖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演化的。大股东利用控制权编织的关联网络进行非公平交易成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不同特征的机构投资者入手,研究了独立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进而讨论了在终极控制人不同的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否不同。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与公司没有业务联系、受政府干预少的独立机构投资者和持股时间较长的机构投资者才能有效限制关联交易中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且,在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减少大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利益侵占,但是,在以血缘和亲缘等纽带关系维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秦志敏  王雅梅  
国内学者主要从股价变动、公司绩效、定向增发、盈余管理等视角来研究大股东的行为及其效应,本文则将视角锁定在公司财务困境的状况来研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与利益协同理论。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计算得到一个能综合衡量公司财务困境状况的得分Y值,作为衡量公司财务困境状况的指标,从股权集中情况、股权制衡情况两个方面研究大股东控制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嫦  杨文平  王薇  
以财务重述为切入点,基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的研究发现:在董事会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控制时,"相近持股比"股权结构无法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加之案例公司投资者及外部审计未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公司被实质性控股股东掏空后为掩盖公司业绩下滑的事实是导致案例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真正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超恩  张瑞君  
使用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1)大股东掏空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减弱大股东掏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3)内部控制的治理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高金字塔层级上市公司中的显著性更强;(4)内部控制五要素中,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的治理作用较为显著,控制环境和内部监督的作用则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雅洁  张铁刚  
资本市场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效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并且对掏空动机较强、掏空约束较弱公司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低、两权分离度大,以及股权制衡度低、市场关注度较低的公司中,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国有公司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省份的公司,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结论丰富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同时为完善公司治理和提升公司内外部有效监督带来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霏  后青松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组成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上市企业掏空方式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会显著影响企业掏空方式的选择。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倾向于使用企业间贷款的方式掏空,而国有企业倾向于使用关联交易的方式掏空。并且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民营企业的掏空行为比国有企业下降得多。文章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为防范、发现以及遏制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