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9)
2023(18099)
2022(15509)
2021(14695)
2020(12578)
2019(28604)
2018(27872)
2017(53175)
2016(29121)
2015(32789)
2014(32341)
2013(32173)
2012(29630)
2011(26300)
2010(26474)
2009(24980)
2008(25407)
2007(22565)
2006(19963)
2005(18133)
作者
(81584)
(68093)
(67529)
(64300)
(43567)
(32445)
(30597)
(26277)
(25594)
(24582)
(23152)
(22947)
(21778)
(21399)
(21218)
(20660)
(20183)
(20016)
(19465)
(19313)
(16769)
(16617)
(16543)
(15654)
(15200)
(15196)
(15104)
(15015)
(13610)
(13472)
学科
(119350)
经济(119177)
(109511)
管理(101985)
(97971)
企业(97971)
方法(54909)
(47815)
数学(44511)
数学方法(44011)
(36343)
业经(34659)
中国(31694)
(30205)
财务(30136)
财务管理(30070)
企业财务(28640)
(27504)
农业(25053)
技术(22753)
地方(22442)
理论(22094)
(21900)
(21215)
贸易(21201)
(20661)
(20579)
(20068)
(20061)
(19319)
机构
学院(410536)
大学(409956)
(167904)
管理(166594)
经济(164485)
理学(142944)
理学院(141467)
管理学(139377)
管理学院(138605)
研究(131745)
中国(105203)
(88666)
(87045)
科学(78241)
财经(66794)
(65695)
(64253)
(61859)
(60682)
中心(60597)
研究所(58419)
业大(57744)
北京(55264)
(50717)
师范(50295)
经济学(50144)
农业(49984)
(49802)
财经大学(49283)
(47839)
基金
项目(267554)
科学(211666)
研究(199295)
基金(195613)
(168164)
国家(166669)
科学基金(145259)
社会(127091)
社会科(120422)
社会科学(120393)
(103798)
基金项目(103536)
自然(93096)
自然科(90922)
自然科学(90904)
教育(90702)
自然科学基金(89363)
(86018)
编号(81203)
资助(80463)
成果(66297)
(59601)
重点(58925)
(58029)
(55743)
课题(54839)
创新(53680)
国家社会(52252)
教育部(51846)
(51469)
期刊
(191685)
经济(191685)
研究(126990)
中国(83680)
(76205)
管理(65949)
学报(60127)
(59221)
科学(56390)
大学(46972)
学学(44186)
教育(43167)
(40476)
金融(40476)
农业(40470)
技术(36283)
财经(34152)
业经(31800)
经济研究(30283)
(29160)
问题(24253)
(23387)
技术经济(22031)
财会(21072)
会计(20166)
理论(19958)
(19890)
现代(19601)
图书(19243)
(19010)
共检索到628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友娣  成桂芳  
企业信用缺失,导致金融风险加大,已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企业偿债行为是其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偿债意愿与偿债主体及契约关系所处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指出企业债务结构,分析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和规律,根据财务困境中的企业偿债顺序,揭示企业偿债意愿及其约束因素,提出完善信用制度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沈友娣  谢春恋  宋冬梅  
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被特别处理,是对其不能正常履行义务的警示。本文以ST公司为样本,选取同行业、同时期、同规模的非ST公司为对照样本,分析各类财务指标在信用风险传导不同阶段的敏感程度及其原因,揭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传导机制,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研究发现,ST公司的财务状况与信用风险企业具有趋同性;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更大程度上源于资金运作,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经营活动;信用风险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形成,因发展能力不足而加剧,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积重难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章之旺  
选取 1998~ 2 0 0 2年度沪深股市 4 2家ST摘帽公司为财务困境企业样本 ,从财务和市场两个视角定量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困境成本。研究发现 ,从陷入财务困境之前到解除财务困境之后企业经行业调整之后的经营业绩平均增长了 8% ,但从权益市场价值的变化角度来看 ,投资者平均承担 4 .91%的财务困境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友娣  许成  焦丽华  
以2008-2009年中国制造业新增ST公司为样本,按同行业原则选取对照样本,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指标和高管离职率作为预警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比较预警效果。研究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路径清晰;高管离职率对财务困境具有显著预警作用;高管成群离职的首要因素不是报酬偏低,而是对公司的困境预期;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潜在因素是大股东的过度干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功富  宋献中  
以2003~2005年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79家公司为对象,从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的变化和投资战略的调整两方面对财务困境企业的资本投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陷入困境后的企业因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而遭受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与缩减投资规模相比,财务困境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更有利于其走出困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章之旺  
本文以2003年度40家ST公司和80家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困境预测中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1)在我国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前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相对信息含量仅次于资产报酬率,而在财务困境前2年,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相对信息含量仅次于资产周转率,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相对信息含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无论在财务困境前1年还是前2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在会计比率的基础上均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含量,而在财务困境前2年,投资性现金流量也具有增量信息含量;(3)同时加入经营性现金流量和投资性现金流量可使模型总误判率最低。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充分挖掘现金流量的预测价值提供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越  戴亦一  李财喜  
本文以2002-2007年沪深两市的ST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的政治关联对财务困境公司获取政府补助的影响。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对企业处于财务困境时获取政府补助有显著影响,但对国有企业作用不显著。(2)考虑企业所处的地区环境差异之后,本文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优势受到地区财政富余程度的显著影响,而地方政府干预要起作用也受到地区财政状况的制约。只有在地方财政有充足财力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才可能利用政治关联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3)从政府补助的效果来看,政府补助虽然可以在救助当年明显改善公司业绩,但对公司长期业绩的提升作用却因企业政治关联程度和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政治关联较弱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李琰  
以2003—2013年沪深A股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负相关;然而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明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李琰  
以2003—2013年沪深A股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财务困境类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负相关;然而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会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时,高质量的公司治理水平缓解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珊珊  
本文选取2002~2009年沪深两市的非金融类ST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陷入困境后,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对其脱离困境及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在陷入困境后,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能够显著地帮助公司摆脱困境,但是这种影响却因公司有无政治关联而存在差异,政治关联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对其脱离困境的影响显著,而无政治关联公司的政府补助对其脱离困境没有显著影响。而且,困境公司的政府补助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仅是短期的,在长期内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波涛   黄启成   李婕  
以我国沪深A股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Word2Vec神经网络模型和文本分析,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其财务困境,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路径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成本管理效率及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异质性方面,制造业企业若成立年限更久、规模更大或地处南方、具备民营性质时,数字化转型则能够显著缓释企业财务困境,并且二者上述显著关系,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依然成立,且这种显著关系主要表现在数字化转型中现代信息网络和智能制造维度。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财务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雪松   石鑫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引致的债务偿还压力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用。研究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实施后,与负债程度较低企业相比,过度负债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显著下降,且该效应在短债长用水平较高、成长性较低、国有控股和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中相对更强。机制分析发现,去杠杆政策引致的债务偿还压力通过加剧流动性约束和债务违约风险抑制了企业劳动雇用。此外,去杠杆政策主要抑制了企业对低技能劳动的雇用,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劳动资源错配水平,从而提高劳动配置效率。本文识别出了债务偿还压力影响企业劳动雇用的因果关系,并厘清了其作用机理,对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以实现防控风险和稳定就业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游家兴  徐盼盼  陈淑敏  
本文以高管变更为研究切入点,从公司治理效率的角度对政治关联的经济后果作了崭新的诠释。通过对1998~2008年我国388家被特别处理公司中842位高层管理人员变更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的政治关联越密切,因业绩低劣而被迫离职的可能性越小。换言之,高管所拥有的政治资源成为其构筑职位壕沟的资本,弱化了公司治理对高管应有的监管和约束机制。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离职的公司未来业绩表现要明显好于两职都不变更的公司;而在两职都留任的公司,如果高管与政府关系越紧密,公司未来业绩提升的幅度越小甚至可能继续恶化。上述结果再次说明了高管所拥有的政治关联对公司而言,非但不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丽  Qian Wang  
通过建立规模、净市比(B/M)、动量与财务困境风险的Carhart四因素模型,考察了中国沪深两市科技类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风险的市场定价问题。研究发现,与有效市场风险定价理论相悖,困境公司的股票回报低于非困境公司,财务困境风险不能解释规模效应和B/M效应。与市场反映不足假说一致,在样本期内困境股票存在动量效应,这意味着困境风险驱动了动量效应。在定价模型中加入困境因子后,动量效应的解释力被消除了,这表明目前在科技类上市公司中,市场对于特定风险的定价缺乏效率,其原因主要是股市中大量个人投资者存在处置效应,导致了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