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6)
2023(3492)
2022(2789)
2021(2830)
2020(2252)
2019(5085)
2018(4929)
2017(9288)
2016(4999)
2015(5742)
2014(5876)
2013(5828)
2012(5389)
2011(4648)
2010(4783)
2009(4591)
2008(5127)
2007(4623)
2006(4046)
2005(3393)
作者
(12885)
(10760)
(10693)
(10360)
(6802)
(5073)
(4900)
(4104)
(4077)
(3958)
(3658)
(3516)
(3484)
(3439)
(3345)
(3159)
(3084)
(3081)
(2990)
(2882)
(2714)
(2603)
(2498)
(2476)
(2464)
(2369)
(2333)
(2303)
(2164)
(2135)
学科
(21112)
(20391)
经济(20251)
管理(19993)
(16594)
企业(16594)
(16358)
财政(11791)
方法(9660)
(9353)
(8625)
财务(8621)
财务管理(8583)
企业财务(8239)
理论(8191)
中国(7832)
业经(6519)
(6383)
(5895)
(5884)
数学(5517)
数学方法(5462)
(5362)
(4882)
(4668)
地方(4417)
(4207)
制度(4206)
经济理论(4176)
体制(4032)
机构
大学(72619)
学院(71426)
(29032)
经济(28397)
管理(26765)
(25001)
理学(23082)
理学院(22841)
研究(22582)
管理学(22530)
管理学院(22395)
中国(17364)
财经(15493)
(14720)
(13870)
科学(12517)
财经大学(11186)
(11045)
(11002)
(9974)
师范(9942)
经济学(9664)
中心(9627)
北京(9405)
研究所(9337)
财政(8802)
经济学院(8531)
(8316)
师范大学(8052)
(7832)
基金
项目(42144)
研究(33833)
科学(33634)
基金(30924)
(25376)
国家(25110)
社会(24239)
科学基金(22112)
社会科(21640)
社会科学(21630)
教育(16221)
基金项目(15986)
(15796)
编号(14272)
成果(13318)
(12921)
资助(12205)
自然(12193)
自然科(11888)
自然科学(11885)
自然科学基金(11696)
(10143)
(9869)
课题(9737)
国家社会(9558)
重点(9431)
项目编号(9376)
教育部(9291)
(8917)
人文(8884)
期刊
(36226)
经济(36226)
研究(26822)
(25585)
中国(16611)
教育(10049)
管理(9820)
学报(9814)
财经(9081)
科学(8618)
大学(8215)
(7764)
学学(7653)
(6878)
财政(6878)
(6873)
会计(6517)
经济研究(6265)
财会(6008)
(4904)
金融(4904)
技术(4653)
问题(4473)
农业(4331)
业经(4258)
(4150)
通讯(4093)
会通(4072)
(3963)
社会(3435)
共检索到115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军  
权利调整、利益再配置的改革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问题不能道德化解决,关于生命、自由、权利的财产理论提供了一条学理路径:在财产权利的清晰界定与扩大财产性收入即既保障公平、又提供发展动力中,逐步形成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球形现代社会阶层,实现社会风险治理、建构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裴小革  
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财富形式。社会财富中的国家公共财产,同社会团体集体财产、劳动者个人财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是大河、小河相依的关系,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追求的“共同富裕”,不应是建立在只有单一、片面的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的共同富裕上面,应是融进个人财产,实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兼顾和结合的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必定伴随着非常发达、运转良好的民间组织体系,民间组织的大力发展进而能更好地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因此,加强培育和建构民间组织,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第一,充分认识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第二,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第三,降低准入“门槛”;第四,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建设的制度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建东  李宝虹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社会交往等领域。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推理,经济基础的品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生态,而商业信用则构成了经济基础品质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提升经济基础的原有品质,本是应有之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岩  
生态环境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文章指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二者在理论上有着多维的对接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飏  
多中心治理理论已成为有关政府改革的一个全球性话题。全球化推动社会政治过程的模式正从统治走向治理,多中心治理成为理解和解释当代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诸多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其也有内在缺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战略任务,治理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只有在中国化的基础上,适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才能对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光焱  
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财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机遇。财政应在明确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认识自身同客观实际要求的差距,更新财政理论,改革完善财政制度和管理体制。一、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进一步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内涵。这是本届政府提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清成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因此,要通过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跃洲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公共财政的相关因素。利用一个包含4个层次、72个具体指标的和谐社会评价体系,对我国2000—2004年社会和谐状况进行的趋势分析和国际比较表明:(1)我国现阶段社会和谐程度总体形势是令人乐观的;(2)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表现较差,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然任重道远;(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国际差距依然较为明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超  蔡方  王红涛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和谐社会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国民与政府的和谐(人-政和谐)。本文分析说明,人们不可能完全依赖市场作用来实现上述目标,只能通过市场作用和公共财政作用(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目的。鉴于公共财政活动兼具经济协调与政治干预的特点,现代社会最终选择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通过"经济拯救"和"道德拯救"方式管理社会,管理人性,并以此控制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和主要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岱松  
现代市场经济是资本支持下的创新型经济,故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最核心组成部分,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它们均为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资金与货币"动力",系国家经济的睛雨表。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法治经济,故在健全、完善我国法制体系的前提下,必须深化金融市场改革,规范资本融通行为,建成有序化、规范化、法治化的现代金融市场。当前,我国正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必定需要又好叉快的市场经济作支撑,需要规范高效、先进开放的金融市场作依托。因此,完善金融市场是关键,发展稳健型的创新性市场经济是基础,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是目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龚文静  
以贵州安顺屯堡社区为例,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构中,应注重挖掘传统地方文化中的和谐因素,将传统资源与现代化进程衔接起来,促进传统和谐资源与现代和谐资源的整合,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和资料数据的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宁淼  刘怡君  牛文元  
社会的"原子化"现象表明,热力学广为使用的拉格朗日函数同样可用于描述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社会整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社会运行"势能机制"与"动能机制"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提出和谐社会建构的机理模型。并把和谐社会的建构归纳为不断重复从失稳到稳定、从稳定到有序、从有序到和谐,持续提高社会和谐度的动态过程。最后,从理论上推演出各个阶段实现的基本条件与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