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96)
- 2023(19971)
- 2022(17015)
- 2021(15875)
- 2020(13427)
- 2019(30770)
- 2018(30456)
- 2017(58495)
- 2016(31909)
- 2015(35916)
- 2014(35861)
- 2013(35574)
- 2012(32717)
- 2011(29261)
- 2010(29399)
- 2009(27072)
- 2008(26870)
- 2007(23670)
- 2006(20883)
- 2005(18335)
- 学科
- 济(129022)
- 经济(128848)
- 管理(96829)
- 业(96095)
- 企(73674)
- 企业(73674)
- 方法(57633)
- 农(51520)
- 数学(50710)
- 数学方法(50069)
- 财(44327)
- 中国(34119)
- 农业(34084)
- 业经(31122)
- 制(29586)
- 地方(27971)
- 学(27610)
- 务(24445)
- 财务(24362)
- 财务管理(24292)
- 企业财务(23129)
- 贸(21331)
- 贸易(21321)
- 易(20699)
- 体(20620)
- 银(20381)
- 银行(20336)
- 技术(20317)
- 理论(19973)
- 环境(19859)
- 机构
- 学院(449810)
- 大学(449459)
- 济(180404)
- 管理(177170)
- 经济(176532)
- 理学(153506)
- 理学院(151813)
- 管理学(149077)
- 研究(148989)
- 管理学院(148241)
- 中国(113783)
- 京(94693)
- 科学(93193)
- 财(90654)
- 农(86216)
- 所(75113)
- 业大(71128)
- 江(70368)
- 中心(69963)
- 财经(69293)
- 研究所(67915)
- 农业(66451)
- 经(63138)
- 北京(58681)
- 范(58321)
- 师范(57742)
- 经济学(54597)
- 州(54122)
- 院(53792)
- 财经大学(51313)
- 基金
- 项目(309642)
- 科学(243715)
- 基金(225490)
- 研究(225360)
- 家(196457)
- 国家(194824)
- 科学基金(167835)
- 社会(142875)
- 社会科(135279)
- 社会科学(135244)
- 省(121748)
- 基金项目(119497)
- 自然(109405)
- 自然科(106757)
- 自然科学(106729)
- 自然科学基金(104790)
- 教育(102988)
- 划(101163)
- 资助(92878)
- 编号(91696)
- 成果(74059)
- 重点(69072)
- 部(68815)
- 发(65469)
- 创(63599)
- 课题(62633)
- 创新(59455)
- 科研(59413)
- 国家社会(59109)
- 教育部(58681)
- 期刊
- 济(198899)
- 经济(198899)
- 研究(130739)
- 中国(91771)
- 农(82967)
- 学报(73988)
- 财(73164)
- 科学(66740)
- 管理(62052)
- 大学(56666)
- 农业(56064)
- 学学(53595)
- 教育(45517)
- 融(42403)
- 金融(42403)
- 技术(37935)
- 业经(36122)
- 财经(34145)
- 经济研究(29895)
- 经(29085)
- 业(27487)
- 问题(26954)
- 版(23302)
- 图书(22159)
- 资源(21652)
- 科技(20949)
- 技术经济(20800)
- 理论(20789)
- 统计(20315)
- 现代(19583)
共检索到668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葛云杰 罗曼徐
本文基于试点地区江苏泗洪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Poisson Hurdle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的约束条件。结果表明,户主性别为男性、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从事非农经营、家庭结构为中年家庭的农户,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农村住房为抵押品、房产估值在20万元~40万元间的农户是申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目标群体,贷款额度集中在8万元~15万元之间,主要用于商业性生产经营;同时,农户房产确权、证权一致有利于其获得贷款;而对贷款政策和流程不了解、贷款不便等对贷款行为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补充和完善,能有效缓解传统小农户和农村个体经营户因抵押物缺失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拓宽了农户的融资渠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会广 赵雪程 张耀宇
研究目的:考察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的实施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与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根据江苏省7个地级市共53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制度因素和农民个人经济因素两个角度选取影响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实施能力的因子变量,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实施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对分析结果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利实施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农民自身对宅基地相关财产权利的认知以及村级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其中,农民对于宅基地是否可用于抵押的认知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因此,要素市场建设培育与农民认知能力培养,对于将法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应瑞瑶 朱娅
该文基于英克尔斯的OM-3表编制了包括26个维度的现代性量表,根据江苏省631份问卷调查的数据,估算出当前农民总体上现代性水平较高,苏南居首,苏中次之,苏北最低。并应用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及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内在涵养与开放观念对农业生产率产生显著贡献。文章提出,应通过推动农民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措施培育农民的现代性,鼓励和引导农民返乡创业和就业,促进农业生产率稳步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元明 徐志明 蒋金泉
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权利缺失和财产权利不完整,对自己的财产缺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的成员所有权,赋予农民住房的完整产权,实现农民财产的自主流转和市场化交易,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产权制度 改革 农民财产权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李永乐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居住状况、景观环境和心理状况5个维度构建失地农民福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分析江苏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土地征收前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化,并实证检验引起农户福利差异性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征地后农户福利水平有所提高,总模糊指数从0.375上升到0.421。但地区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苏州市和南通市样本农户福利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4.7%和9.5%;宿迁市农户福利水平则有所下降。2征地后农户福利水平的变异系数从0.224上升到0.439,个体间福利分化趋于严重。3征地补偿形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家庭非农就业率、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和征地时间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作用程度递减;征地面积占比、家庭人口抚养比重和劳动力平均年龄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作用程度逐步减弱。切实提高农户福利水平,降低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变化差异性,需从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多元化征地补偿方式、加强失地农民就业指导培训和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着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下的被动式发展,还是农户风险管理需求下的主动式发展,这是判断农业保险成熟度的标志,也是中国从农业保险大国向农业保险强国转变的关键点。本文选取中国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对其14个区县58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进行保险购买决策模拟。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与农户风险管理内在需求交互作用下的混合决策,但是制度诱导依然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应从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认同的提升入手,结合保险市场的险种与服务创新,使得农业保险可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决策目标相匹配;同时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举措相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杰
我国应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务等非货币财产出资;对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作价为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宜规定一个最低资本限额,以保护交易安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的归属,应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构成的不同类型分别加以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可考虑实行"一社两制",即对外来资本实行按出资额分红,对农民成员则实行资本报酬有限、按交易额分配盈余的原则。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所有权 盈余分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言东 蒋秀莲 张雪峰
经济利益是农民合作的基础和纽带,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必然因利益而产生冲突,也就产生了利益平衡的需要。因此,构建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军
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财产性收入不仅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增长势头强劲,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新增长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民房产和宅基地增值收益是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为了保障农民在这三个方面的财产权利,需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积极探索农户房产和宅基地所有权并轨的途径,让农户对房产(包括宅基地)拥有完全的财产权利,建立并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
产权制度改革 农民财产 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屹 钱忠好 曲福田
江苏、江西两省的农户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农民长久的生活,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农民缺乏参与权和知情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而产权认知差异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重要因素,当征地制度安排能够符合农民产权认知时,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比例显著降低。因此,有必要根据农民产权认知改革征地制度。
关键词:
土地产权认知 征地意愿 征地制度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农民集体身份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包括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今年 2月 19日至 20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土地利用司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在江苏省苏州市联合召开了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出席座谈会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是一个袖珍型的座谈会,参加讨论的只有十来人,但讨论的问题比较重要,也比较深入。话题从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切入,实际上就土地财产权的制度创新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参加座谈的人士,都有多年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经历,对讨论的问题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 9篇文章,是根据与会者讨论发言整理成的,相信能给读者以不同的启发,并激起读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兴趣。 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大威 朱方林
[目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对江苏省549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江苏省整体情况看,45.9%的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宅基地是否闲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就业风险认知、受访者年龄、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认知、对政府承诺的信心、就业类型、支持多余宅基地集体收回或付费、劳动力数量;从经济发达地区情况看,农村住房面积、建房总费用也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情况看,显著影响因素中增加宅基地数量、是否在城镇有房、以往宅基地退出中发生纠纷情况等3个变量。[结论]应分区域分阶段开展渐进式改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振农民退出宅基地信心,建立宅基地改革工作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鸣 张克俊
城镇化是我国今后最大的内需,如何使2亿多农民工真正市民化则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能不能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以及如何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这首先要弄清楚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农民的财产权以及如何才能行使完整的财产权。本文认为,目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权属性,但权能不完整、具有脆弱性。让农民带着土地财产权进城的根本是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破除农民获取土地财产收益的行政权障碍;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流转起来并通过产权整合实现增值,同时要加强户籍、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民收入多元化与农地产权偏好:约束与动态选择——理论框架与来自赣、苏、桂三省578份农户问卷调查的经验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调查——基于江苏省735份调查问卷
农户禀赋、区域环境与电商扶贫参与意愿——基于边疆民族地区630个农民的问卷调查
禀赋效应与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基于江苏省6754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农户调查
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基于南京市37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双创农民培育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X市农民双创情况统计和442位双创农民的问卷调查
农民财产权收入的土地财产权结构新探——权利束的法经济学观点
农村居民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的问卷调查
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赣、苏、桂三省537份农户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