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2)
- 2023(13211)
- 2022(11006)
- 2021(10260)
- 2020(8512)
- 2019(18973)
- 2018(18598)
- 2017(35383)
- 2016(18826)
- 2015(20621)
- 2014(20498)
- 2013(19987)
- 2012(18245)
- 2011(16495)
- 2010(16202)
- 2009(14758)
- 2008(14737)
- 2007(12818)
- 2006(11070)
- 2005(9835)
- 学科
- 济(73978)
- 经济(73888)
- 管理(56491)
- 业(53839)
- 企(45119)
- 企业(45119)
- 方法(35990)
- 数学(29882)
- 数学方法(29574)
- 贸(21982)
- 贸易(21972)
- 易(21435)
- 财(21218)
- 学(19604)
- 农(19098)
- 业经(18605)
- 中国(18537)
- 理论(14080)
- 务(13776)
- 财务(13754)
- 财务管理(13734)
- 制(13541)
- 企业财务(13187)
- 农业(13013)
- 技术(12047)
- 银(11926)
- 银行(11869)
- 和(11486)
- 地方(11474)
- 行(11290)
- 机构
- 大学(276580)
- 学院(273102)
- 济(111158)
- 经济(109106)
- 管理(104925)
- 研究(92798)
- 理学(92023)
- 理学院(90916)
- 管理学(89351)
- 管理学院(88840)
- 中国(68858)
- 科学(60420)
- 京(57047)
- 农(51198)
- 财(50941)
- 所(47314)
- 业大(44591)
- 研究所(43883)
- 中心(42655)
- 财经(41890)
- 农业(41003)
- 江(38455)
- 经(38411)
- 经济学(35288)
- 范(34885)
- 北京(34799)
- 师范(34404)
- 院(33667)
- 经济学院(32137)
- 财经大学(31651)
- 基金
- 项目(194214)
- 科学(153463)
- 基金(145483)
- 研究(132406)
- 家(131400)
- 国家(130391)
- 科学基金(110768)
- 社会(87033)
- 社会科(82694)
- 社会科学(82675)
- 基金项目(77233)
- 自然(74606)
- 省(73074)
- 自然科(73007)
- 自然科学(72985)
- 自然科学基金(71760)
- 划(63399)
- 教育(59812)
- 资助(58029)
- 编号(50814)
- 重点(44475)
- 部(42863)
- 创(40635)
- 发(40258)
- 成果(40100)
- 科研(38458)
- 创新(38020)
- 国家社会(37657)
- 计划(37394)
- 教育部(36417)
共检索到385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戢芳 周庭锐 尹训国
本文从易获得性与诊断力理论视角探索了产品涉入度和品牌熟悉度不同时,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变化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面对与高涉入产品或预先态度好的熟悉品牌相关高诊断力负面网络口碑时,消费者能理性判断信息;相反地,面对低涉入产品或预先态度差的不熟悉品牌相关高诊断力负面网络口碑时,消费者易受信息影响。
关键词:
易获得性-诊断力 品牌态度 负面口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学成 肖彦 王林旭
现有口碑对品牌态度影响方面的研究仅关注外显品牌态度,鲜关注内隐品牌态度,且缺乏对微博负面口碑的研究。本文基于态度改变的APE模型进行推理,提出了微博负面口碑对消费者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实验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微博负面口碑对内隐品牌态度有显著影响,可降低消费者内隐品牌态度,而且微博负面口碑类型对内隐品牌态度改变有显著影响,即感性微博负面口碑对内隐品牌态度的负面影响大于理性微博负面口碑。但是,微博负面口碑数量对消费者内隐态度改变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博内隐品牌态度相关的管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德胜 王建金
首先,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社区涉入、负面网络口碑强度、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以及相关调节变量的刻画要素,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假设,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其次,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和对研究模型的修正,对虚拟社区涉入、负面网络口碑强度、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描述,并证明了抱怨反应的调节作用。最后,文章从消费者、网络监管者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剑琳
网络媒体在产品伤害危机中对消费者与危机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文章基于可接近-可诊断理论,探讨网络环境下来源国形象和信息可信度对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207名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明:产品伤害危机中来源国形象和信息可信度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改变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健康意识在来源国形象和消费者品牌态度间起调节作用。消费者健康意识越高,来源国形象与品牌态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越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剑琳
网络媒体在产品伤害危机中对消费者与危机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大。文章基于可接近-可诊断理论,探讨网络环境下来源国形象和信息可信度对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207名被试的实验结果表明:产品伤害危机中来源国形象和信息可信度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改变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健康意识在来源国形象和消费者品牌态度间起调节作用。消费者健康意识越高,来源国形象与品牌态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越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璐 庄贵军 姝曼 滕文波
以SNS中企业与消费者互动情境下产生的外生口碑为研究对象,将口碑传播视作信息处理的结果和细分口碑传播的行为维度,探究信息特征对口碑发布行为和再传播行为的不同影响。对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趣味性对两者均有促进作用,临场感仅对口碑发布行为有促进作用,但信息性对二者均起抑制作用;不管对应的产品卷入度如何,临场感的影响效果无显著差异,但信息性对评论的抑制作用随卷入度的增强而增强。
关键词:
口碑 SNS 使用与满足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陶晓波 宋卓昭 张欣瑞 吕一林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对精细处理可能性模型的拓展,提出了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机理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第一,网络负面口碑影响消费者态度的核心路线为"可信度"→"品牌信任"→"购买意愿",外围路线为"可信度"→"品牌情感"→"购买意愿";第二,核心路线在高涉入度时成为主线,外围路线在低涉入度时成为主线;第三,网络负面口碑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前因变量除口碑类型外,还有发布平台与信任倾向等。根据研究结论,企业在社会化商务环境下应重点关注通过个人主控型发布平台进行传播的理性负面口碑;当社会化网络中的负面口碑所言非虚时,企业应该"以情动人",将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引入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洁梅 孔维铮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网络负面口碑会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为了解释其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本文借助心理学实验方法,探究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人品牌联结与冲动性购买特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构建了网络负面口碑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双路径模型,通过操纵变量的组间实验来检验本研究提出的各项假设。研究表明:高强度负面情绪与冲动性购买意愿正相关,低强度负面情绪与冲动性购买意愿负相关,冲动性购买特质只调节了高强度负面情绪对冲动性购买意愿的影响。当高个人品牌联结的消费者接收到负面口碑时,其信息与原有认知发生冲突,出于"护犊子"的心理,负面口碑越强,高强度负面情绪也就越强,并随之激发其冲动性购买意愿;当低个人品牌联结的消费者接收到该品牌的负面口碑时,消费者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反应,负面口碑越强,低强度负面情绪也就越强,并会抑制其冲动性购买意愿。企业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人品牌联结的高低采取不同的网络负面口碑管理对策和有效管理消费者的负面情绪等措施来实现对网络消费者的高效管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施光荣
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方法测量负面信息对品牌态度的影响。实验采用了2×2两因素实验设计,以自我建构、自我联结作为自变量,品牌态度作为因变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冲击,但当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形成了高的自我联结就能够淡化负面信息对品牌态度的影响;面对负面信息,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对品牌态度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品牌态度 负面信息 自我联结 自我建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春玲 赵含宇
从消费者态度矛盾性视角,依据ELM模型研究消费者自身矛盾态度与网络口碑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矛盾态度稳健地调节着消费者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网络口碑的评论质量和评论数量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显著影响;高矛盾消费者受评论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高矛盾者主要沿着中心路径改变态度;低矛盾者受评论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低矛盾者主要沿着边缘路径改变态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春玲 赵含宇
从消费者态度矛盾性视角,依据ELM模型研究消费者自身矛盾态度与网络口碑之间的交互机制。通过两阶段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矛盾态度稳健地调节着消费者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具体来说,网络口碑的评论质量和评论数量对消费者态度的改变具有显著影响;高矛盾消费者受评论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高矛盾者主要沿着中心路径改变态度;低矛盾者受评论数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低矛盾者主要沿着边缘路径改变态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涛 刘璇
调查显示,几乎全球的消费者还是最信任其他消费者的网络评价。而网民搜索网络评价时,更趋向于关注网络负面口碑。本文提出了基于负面口碑信息-感知价值(风险)-决策行为(创新抗拒)的研究框架,更直观地描述了网络负面口碑的内容属性、消费者感知风险与感知价值及消费者创新抗拒行为的内在关系。通过实验完成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负面口碑内容涉及的产品属性的重要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采用新产品的价值和风险的感知,进而会影响其创新抗拒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剑琳
网络加速了品牌负面信息的传播,使消费者更容易感知产品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从而对相关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消费者认知的视角,探讨网络环境下品牌负面信息可信度与品牌态度、来源国形象及其交互作用对感知危险的影响。对207名样本的组间实验结果表明,负面信息可信度正向影响感知危险,品牌态度与来源国形象负向影响感知危险,且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前认知处理过程的研究,并对企业应对品牌负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提供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洁梅
网络负面口碑在特定情景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依据自我控制理论、态度承诺理论和判断更新理论,借助心理学实验方法,探究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人品牌联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将变量操纵的组间实验来检验本文提出的各项假设。研究发现:对于个人品牌联结程度较高的消费者而言,网络负面口碑强度具有增强品牌购买意愿的反直觉效果;相较于负面口碑的数量,负面口碑强度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自我威胁的感觉;自我威胁的程度越高,启动防御机制的可能性越大;"相反的观点"和"源头克减"的防御方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支持性论据"的防御方式会削减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据此,本文构建了网络负面口碑的反常识效应模型,认为网络负面口碑的存在并不一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甚至可能会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对不同级别的个人品牌联结客户群实行分类管理,降低负面口碑信息强度而不是数量,注重品牌长期管理,进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卿 宋晓康
在负面网络口碑发生后,电商如何采取适当的服务补救措施、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通过引入感知公平变量构建服务补救满意理论模型,分析电商情境下负面网络口碑的补救措施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网络购物服务失误发生后,沟通、快速响应等补救行为对消费者感知的互动公平产生了正向影响,道歉、解释不能对消费者的感知公平产生较大影响,快速响应、沟通对消费者感知的程序公平产生了正向影响,补偿、快速响应对消费者感知的分配公平产生了正向影响,互动公平、分配公平对消费者补救满意度产生了正向影响,程序公平不能对消费者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表明电商出现服务失误时应立即与顾客沟通,了解引起消费者不满意的原因,而不能一味地道歉和解释服务失误的原因;消费者对于快速地解决问题更感兴趣,否则会认为商家的解释是在拖延或变相找借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