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8)
2023(8798)
2022(7431)
2021(6946)
2020(5686)
2019(12256)
2018(12191)
2017(23364)
2016(12573)
2015(13666)
2014(13193)
2013(12637)
2012(11449)
2011(10472)
2010(10682)
2009(9905)
2008(9490)
2007(8577)
2006(7789)
2005(7116)
作者
(33206)
(27578)
(27367)
(26167)
(17523)
(13067)
(12542)
(10490)
(10426)
(9921)
(9349)
(9208)
(8749)
(8684)
(8679)
(8563)
(8360)
(8084)
(8063)
(7747)
(6828)
(6794)
(6599)
(6344)
(6268)
(6150)
(6118)
(6021)
(5392)
(5389)
学科
(49605)
经济(49567)
管理(37318)
(33620)
(27048)
企业(27048)
方法(16109)
(15703)
地方(15334)
中国(14861)
数学(13707)
数学方法(13486)
(12556)
业经(11596)
(11173)
农业(10458)
(10192)
贸易(10185)
(9877)
(9843)
地方经济(9179)
环境(8568)
(8553)
银行(8548)
(8398)
(8324)
(8253)
(7983)
金融(7982)
(7541)
机构
学院(169449)
大学(164389)
(71338)
经济(69746)
管理(65128)
研究(59047)
理学(55195)
理学院(54577)
管理学(53714)
管理学院(53364)
中国(45740)
(34396)
科学(34221)
(33724)
(28700)
中心(27275)
(26986)
研究所(25777)
财经(25609)
(23910)
(23636)
师范(23475)
(23130)
(22108)
北京(21479)
(21430)
业大(21043)
经济学(20956)
经济学院(18747)
财经大学(18643)
基金
项目(110579)
科学(88482)
研究(86138)
基金(79088)
(67808)
国家(67255)
科学基金(58134)
社会(54809)
社会科(52042)
社会科学(52036)
(44037)
基金项目(40767)
教育(39303)
编号(36847)
(36796)
自然(35489)
自然科(34657)
自然科学(34648)
自然科学基金(34005)
资助(31501)
成果(30232)
(26141)
课题(25736)
重点(25317)
(24173)
(23474)
国家社会(22418)
项目编号(22253)
创新(21926)
(21884)
期刊
(85577)
经济(85577)
研究(52199)
中国(34355)
管理(25831)
(24961)
(22894)
教育(21490)
科学(21477)
学报(20181)
(18567)
金融(18567)
大学(15854)
农业(15810)
业经(15543)
技术(15175)
学学(14767)
经济研究(13948)
财经(12132)
问题(10586)
(10538)
(10013)
国际(9003)
(8682)
论坛(8682)
现代(8586)
商业(8266)
图书(8069)
(8047)
资源(7873)
共检索到263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鸥  龚勋  周文渊  
安全审查制度滥觞于各国投资自由化的实践之中,是保护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中国,《外商投资法》中的负面清单制度是吸引外国投资的主流经济政策,作为配套法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确定了外商投资审查的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及程序,沿循了制度型开放的要求。但在全球经济的博弈与蜕变之中,以及在国外制度变革发展的新态势下,中国不断缩减的负面清单对安全审查制度供给与运行都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本文基于这一新挑战进行探讨,并结合国外制度分析变革新态势及经验启示,提出在负面清单视域下,未来中国安审制度应实现如下三重制度优化完善以回应现实挑战:一是优化审查范围,审慎放宽外资的准入条件;二是优化审查标准,保证因循审查标准作出的判断推定具有合法性和明晰性;三是优化救济措施,加强安全审查中对外国投资者的保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仁英  王坦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本质上强化了学生中心地位,体现了深度学习的思想,彰显了混成式学习的优势,推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实践,具体表现在教学范式的"转型"、教学流程的"逆序"、教学本义的"回归"和教育技术的"驱动"等方面。由此,教师实施翻转课堂面临着教学理念、知能结构、角色定位以及工作负荷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因应上述挑战,教师应"翻转"思维,确立"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素养,筑建复合型知能结构;准确定位,重塑教师专业角色;理性审视,科学运用翻转课堂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鸣  赵雪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要求与新任务,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面临的首要课题,决定着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是否牢固。本文基于粮食安全与农业强国的关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粮食安全现实基础,探讨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农业强国视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是多层次的,需要从总量安全、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生态可持续、供给多元化等多方面高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能力、生产效率、经营体系、储备能力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对标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任务,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粮食总量缺口大、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单产提高难度大、种粮效益持续下滑、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粮食浪费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保障粮食安全优先级、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高水平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军  
21世纪以来,我国成为新兴的海外国有投资大国,但国有投资的国家战略目的及支持过于明显,因此我国的国有投资遭受了特别挑战。国家应对策略是,完善现代化企业治理体制,政企分开,国有企业在商业基础上经营,适当降低国有投资比例,减少海外国有投资的国家战略目的和财政支持等。我国国有投资者应对策略是,总结我国国有投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参照国际准则组织运营国有投资,通过稀释控制权、放弃或降低敏感领域业务以及其他缓解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而通过审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君  谢勇旗  
学习型区域的创建以知识、学习和创新为核心因素,其本质是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网络。学习型区域对高职院校知识网络的构建、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力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学习型区域的要求,提升知识网络构建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创新力,以此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相文  向鹏飞  
2013年9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统一简称"负面清单"),标志着中国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探索负面清单管理的重要开始。该负面清单以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1年修订版)》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法规为基础,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编制,针对包括农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在内的18个行业门类列出了190余条外商投资管理措施。至此,负面清单作为新型外资管理模式在中国开始了试点运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胜利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本文阐释了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呈上涨趋势,粮食安全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强、财政支粮力度不足、复杂多变的国际粮食市场冲击等现实挑战,最后提出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新格局等措施,进而促进粮食安全的发展新格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廖云倩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与应用国,化肥对我国粮食稳定供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来,我国化肥对外贸易量有所下滑,进出口顺差规模巨大,氮肥、磷肥主要对外出口,钾肥依靠进口。在RCEP协议实施的新环境下,我国还面临着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减弱;国内政策优惠减少,环境监管严格;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的挑战。我国应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落实出口鼓励政策,建设透明监管环境;加强海外洽谈,积极应对政策性风险;促进“一带一路”合作,提升中国化肥国际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炜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要求,必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农业产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一环,发展绿色农业是顺应自然、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绿色农业遵循“政策指引”“技术驱动”和“探究新制度”发展路径,取得了卓越成绩。但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仍存在人口与产业空心化、初始禀赋资源分布失衡及数字技术和农业数字治理滞后等约束。对此,本文分别从发展理念与模式、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撑以及科技创新等维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涛  吴劭宸  
自数字中国构想提出以来,中韩两国数字交往水平不断深化,促使双方跨境电商合作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此背景下,中韩跨境电商合作以云签约为主流合同签订形式,通过形成物流集聚效应、开通数字清关通道、加大关税减免力度等措施,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但目前双方跨境电商合作仍面临产品结构失衡、网络账户存在关联风险、支付后端应用场景对接不足、新监管适应度不佳等挑战。鉴于此,中韩可从落实"数字共同体"交易理念、启动"账号环境包"防关联模式、探索"数字货币桥"支付场景、纳入"散货+一体化报关"监管试点出发,推动双方跨境电商合作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晶晶  
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导致以整合数据资源和数据处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数据驱动型并购案大量出现。因其在并购主体(数据驱动型企业)、并购客体(用户数据、用户关注度、技术创新)和并购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传统经营者集中审查框架模式正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特殊的并购主体引发相关市场界定的困难、特殊的并购客体引发市场力量的认定困难、特殊的并购方式引发申报制度的适用困难。针对相关市场界定的困境,可以尝试引入盈利模式测试法、产品性能测试法,并更新反垄断指南以指导经营者集中审查;针对市场力量认定的困境,可以尝试改进市场份额计算方法,同时充分考量新型市场进入壁垒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申报制度在数据驱动型并购中的适用困境,可以尝试通过引入交易额标准和流量数据标准来丰富既有的单一标准申报制度。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曾绍龙   傅沁怡   纪曼  
新质生产力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力“质”的变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跨越的主导力量。只有高水平科技的创新与自立自强,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本文从理论基础、关键特征和形成条件三个维度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而人才储备、创新成果和新质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协同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向发力,紧抓创新源头,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蕴含分工演进的依据、分工的基本形式、劳动分工与生产力的发展和布局、国际分工的实质等内容,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视角。劳动分工引致的劳动者群体收入分化、资本主导分工力量的日益强大、不合理的国内分工格局,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的地位,阻碍了我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与共同富裕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上述问题,由此,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劳动分工的演进中寻找,核心是实现劳动分工的充分平衡发展。具体而言,要在实现劳动更广泛地分工和结合的基础上,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以确保劳动者更多享有分工产生的经济效益,深化改革以消除国内分工不平衡的问题,加快技术创新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曹银山   刘义强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共同富裕存在着理论与现实逻辑的内在关联。共同富裕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乡村公共文化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驱动力。然而,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下现实挑战: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单一,内生自主发展动力极度匮乏;文化建设内容刻板滞后,文化宣传形式单一且效率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且落后;文化效能转化机制不畅,文化产业利益共享机制不全。因此,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我国亟须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完善多元共建机制,为文化建设提供有效主体;丰富文化建设内容,以多种途径促进文化传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载体;推动文化产业融合,以收益共享驱动共同富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润羊  
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支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区域实践和环境政策中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区域环境治理困境是中外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着许多现实挑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为管理的分割性,污染的无界性与管理的有界性,属地管理的限定性与跨界治理的延展性,经济效益的短期性与环境效益的长期性,政府更替、干部任期与环境治理过程的不一致性;而外部性与搭便车、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偏离、政府间纵向委托代理与横向竞合博弈是其理论缘由。应对策略需要从三个层面着力:通过多主体参与回应环境治理复杂性的需求、通过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应对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通过明晰环境权益以及创造污染交易市场并使治理成本内部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