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8)
2023(8142)
2022(6551)
2021(6291)
2020(5322)
2019(11825)
2018(11157)
2017(21332)
2016(10884)
2015(12584)
2014(12110)
2013(12018)
2012(11236)
2011(10283)
2010(10295)
2009(10028)
2008(8885)
2007(7709)
2006(6960)
2005(6756)
作者
(29803)
(24806)
(24606)
(23712)
(15795)
(11696)
(11238)
(9693)
(9639)
(8650)
(8591)
(8354)
(8115)
(8076)
(7839)
(7796)
(7286)
(7107)
(7082)
(6426)
(6227)
(5904)
(5819)
(5674)
(5599)
(5515)
(5392)
(5016)
(4911)
(4861)
学科
(49248)
经济(49205)
管理(29204)
(28519)
(26215)
金融(26215)
中国(24019)
(23737)
银行(23731)
(23093)
(22600)
企业(22600)
方法(21151)
数学(19425)
数学方法(19315)
(13897)
(12891)
(12217)
贸易(12203)
(12074)
(12023)
中国金融(11378)
业经(9718)
地方(9437)
(8740)
财务(8718)
财务管理(8703)
(8420)
企业财务(8374)
农业(8261)
机构
大学(155556)
学院(152284)
(77573)
经济(76357)
研究(58852)
管理(55381)
中国(55281)
理学(46913)
理学院(46427)
管理学(45797)
管理学院(45533)
(35462)
(33996)
科学(31002)
中心(28679)
(28476)
财经(28344)
经济学(27206)
(26200)
研究所(25921)
经济学院(24640)
北京(22633)
(21714)
财经大学(21584)
(21442)
金融(21378)
(21017)
(19999)
(19493)
银行(18784)
基金
项目(100386)
科学(80657)
基金(77564)
研究(74131)
(67768)
国家(67298)
科学基金(57608)
社会(51077)
社会科(48843)
社会科学(48836)
基金项目(39676)
自然(34874)
自然科(34162)
自然科学(34154)
(34128)
自然科学基金(33619)
教育(32831)
资助(32817)
(30156)
编号(26999)
(24172)
国家社会(23416)
重点(23150)
中国(23091)
成果(22408)
(22153)
教育部(21400)
(21221)
创新(20094)
人文(19883)
期刊
(78902)
经济(78902)
研究(52135)
(33262)
金融(33262)
中国(32136)
(26444)
管理(22112)
学报(21807)
科学(21422)
(19293)
大学(17706)
学学(16663)
财经(15190)
经济研究(14972)
(13203)
农业(12594)
技术(12005)
(11741)
教育(11661)
国际(11279)
问题(10600)
世界(10584)
业经(9339)
理论(7842)
技术经济(7595)
(7517)
统计(7253)
实践(6611)
(6611)
共检索到244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勇  叶永刚  
基于资金流量表中我国各宏观部门间的金融交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宏观金融系统中基于会计的互联暴露矩阵,继而通过构造相应的金融网络,研究了负面冲击在金融网络中的传导机制以及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资产价值损失的负面冲击主要通过部门间直接的资金互联暴露方式降低金融系统中各部门资产价值;金融机构部门的负面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绝对影响程度最大;住户部门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相对影响程度最大;国外金融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很难通过流量资金渠道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东  刘晓星  
宏观压力测试在各国政策当局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核心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常用方法,并对实践中的典型系统IMF和World Bank的FSAP压力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系统和奥地利银行的SRM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利用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评估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温博慧  
本文结合资产值和银行薪酬的存量流量属性以及货币量值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基于SFC研究框架,从核算等式和行为方程角度进行拓展从而建立理论模型,对资产值双向波动过程中银行部门薪酬水平变动对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并比较中美两国数据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中国特性。本文进一步考虑了作为银行部门薪酬中特殊部分的高管薪酬变化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改变后从微观行为到宏观效果的回馈路径。结果发现,我国银行部门薪酬水平总体上发挥了促进系统回稳的有利作用,并不需要类比美国大幅降薪;而理论与经验分析两方面均验证了限制国内银行高管薪酬的必要性,特别是系统重要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德明  刘思甸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宏观金融指标构成中国的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指数MSI(Macro-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实证结果表明,指数表现与中国的金融运行情况有很高的匹配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卢荻  张强  蒋盛君  艾思  
本文结合Minsky金融具有内生脆弱性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外生冲击的观点,认为金融的不稳定性是金融本身的脆弱性受到外生冲击而导致的。本文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和金融市场紧密联系的实际利率,有价证券收益率的随机冲击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运用两步GMM方法对中国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支持所建立的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其中利率和外汇的冲击会加剧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最后脉冲响应函数给出了冲击对于宏观波动的累计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我们和用两步GMM估计的结果耦合,这更加佐证了本文估计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海洲  王水林  蒲宇飞  
1978年以来 ,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 ,中国实行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抵御金融风险提供了强大保障。但是 ,中国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抗击非典经验的启发 ,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更好的风险化解和管理机制 ,更有效的政策协调 ,才能减少和控制金融风险。我们从国际和历史经验的角度 ,分析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弱点以及中国特有的问题 ,提出了旨在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玲慧  韩武闯  
从金融创新隐含的金融风险角度出发,从四方面深入探析了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期对金融创新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闫瑾  许涤龙  
文章首先构建了宏观金融运行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权重选取对金融运行具有显著监测效果的指标,再利用不同监测指标与金融稳定综合得分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判断监测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最后对金融运行稳定性与各类监测指标建立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监测指标的强度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运行稳定性的显著监测指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政府负债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通过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分析,选出了对金融运行具有先行预测和实时监测效果的超前和当期类指标,指标监测强度分析则得出了超前和当期类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监测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本文利用非预期性经济波动分解模型,对中国2008~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外部直接冲击和国内二级传导两条途径,引起国内区域经济的非稳定性变化,并呈现出从东向西顺序延迟和程度递减的特点;从各地区经济下滑产生的来源看,国内区域间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源于国际外部直接冲击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源于区域内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以及自身抗击外在经济冲击影响能力不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邓俐伶  熊海芳  
宏观经济信息的冲击不仅会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联合波动,而且会通过隔夜信息影响市场的跳跃。基于高频数据下的非参数跳跃检验方法,考察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价格的共同跳跃和隔夜特征,研究发现:两个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共同跳跃,不同方向的共同跳跃对波动的预测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跳跃的隔夜特征较为明显,且隔夜共跳能够显著增强次日波动。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共跳通常由影响整个市场的宏观信息冲击所致,且大多数共跳与隔夜信息的发布和积累相关。为避免市场过度震荡,实现金融稳定,政府机构和企业应控制在非交易时段公布宏观政策举措或经济信息的频率,并降低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金明  肖苏艺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探究开放经济中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92个来自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各个层面的变量,基于TVP-SFAVAR模型提取共同因子,测度经济和金融波动现状,并刻画汇率波动对经济和金融波动的时变影响特征。研究发现:汇率上升的正向冲击即人民币贬值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基本面,而长期中起到抑制作用;正向冲击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中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NARDL模型,深入分析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双向冲击对经济与金融波动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汇率冲击对经济和金融稳定具有非对称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更大且在长期中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压力测试衡量资产损失分布超过风险价值的部分,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和系统在极端市场情形下的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承受力,是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风险价值和压力测试的关系、压力测试在宏观金融分析中的实施步骤、压力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系统的应用,并对金融稳定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红红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特别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和业务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处于频繁变化之中,因而本文分析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营成效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从而在银行业的业务升级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提供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齐曲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两种金融制度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得出银行主导模式比市场主导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更有利的结论。不过 ,银行主导模式同样也不可避免金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恶化危机。虽然欧盟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增强 ,但仍以银行为主导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对防范这些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