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7)
- 2023(8202)
- 2022(6927)
- 2021(6414)
- 2020(5425)
- 2019(11631)
- 2018(11631)
- 2017(21562)
- 2016(12175)
- 2015(13671)
- 2014(13853)
- 2013(13233)
- 2012(12600)
- 2011(11293)
- 2010(11622)
- 2009(10986)
- 2008(11464)
- 2007(10459)
- 2006(9250)
- 2005(8723)
- 学科
- 济(50317)
- 经济(50236)
- 管理(41662)
- 业(32694)
- 企(28344)
- 企业(28344)
- 方法(18000)
- 财(15309)
- 数学(15287)
- 数学方法(14954)
- 制(14679)
- 地方(13088)
- 中国(12613)
- 农(12008)
- 学(11569)
- 业经(11144)
- 体(10321)
- 环境(9921)
- 务(9264)
- 财务(9237)
- 财务管理(9213)
- 银(8916)
- 银行(8892)
- 融(8791)
- 金融(8788)
- 企业财务(8657)
- 划(8450)
- 行(8439)
- 体制(8373)
- 地方经济(7952)
- 机构
- 大学(176905)
- 学院(176464)
- 济(68476)
- 经济(66798)
- 管理(62751)
- 研究(61799)
- 理学(52948)
- 理学院(52241)
- 管理学(51034)
- 管理学院(50697)
- 中国(48414)
- 科学(38951)
- 京(38093)
- 财(36223)
- 所(32266)
- 农(29539)
- 江(28914)
- 研究所(28828)
- 中心(28729)
- 财经(27240)
- 业大(25577)
- 经(24453)
- 北京(23863)
- 范(23554)
- 师范(23278)
- 农业(23255)
- 院(22777)
- 州(22475)
- 省(21630)
- 经济学(21406)
- 基金
- 项目(114871)
- 科学(90158)
- 研究(83033)
- 基金(82901)
- 家(72769)
- 国家(72185)
- 科学基金(61507)
- 社会(52823)
- 社会科(50008)
- 社会科学(49996)
- 省(46069)
- 基金项目(43344)
- 自然(39464)
- 教育(38503)
- 自然科(38498)
- 自然科学(38485)
- 划(38046)
- 自然科学基金(37748)
- 资助(34073)
- 编号(33010)
- 成果(28168)
- 重点(26839)
- 制(25893)
- 部(25294)
- 发(24676)
- 课题(23987)
- 创(23613)
- 创新(22379)
- 国家社会(22120)
- 科研(21925)
共检索到278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生愿 桂发二 方纬
采用负荷历时曲线法(LDC),基于水质保护目标,研究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是当前流域污染总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梁子湖高桥河流域控制断面2008~2011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以主要污染物COD为指标,将负荷历史曲线法运用到梁子湖高桥河等子流域污染容量总量控制中,对该流域的最大日负荷(TMDL)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流域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污染负荷消减量。研究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环境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高桥河、徐家港、张家桥港、山坡港、宁港流域,在高流量期实际负荷值均已超出了允许负荷,其削减量分别为61.36、4.33、12.98、3.84、7.13 T/D;徐家港和宁港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金保 高园 万莉
赣江流域是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流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企业多,使得赣江流域的水环境日趋严重。为此,以赣江流域为对象,选择外洲站点为代表性站点,绘制赣江流域污染物的流量历时曲线和负荷历时曲线;并分析污染物最大日负荷的变化特征,赣江流域各月、各季节和各水情期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波动较大,各时间段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呈负偏态分布;最后比较了赣江流域现状负荷通量和允许负荷通量,发现赣江流域总体水质较好,COD有部分盈余,但NH3-N和TP的现状负荷已接近最大允许负荷,尤其在丰水期,说明面源对赣江流域的NH3-N和TP的贡献较大,赣江流域的污染物控制应以面源控制为主。
关键词:
赣江流域 最大日负荷 LDC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文浩 夏琨 叶晓东 纪风强
复杂河湖系统的总量控制需考虑河湖双重控制目标,以太湖西北部竺山湾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排污系数法计算了区域内的入河污染负荷;构建了一维河网和二维湖体水环境数学模型,对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了率定;基于多重目标的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计算了河网水环境容量,并分配至各控制单元;定量分析了各控制单元各污染物总量达标情况下的削减量及削减率。结果表明:竺山湾流域COD削减量为834.4 t,削减率为13.8%;氨氮削减量为226.1 t,削减率为36.5%;总氮削减量为724.8 t,削减率为55.2%;总磷削减量为108.9 t,削减率为73.4%。论文成果对于开展竺山湾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环境保护具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锐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面源污染尤其是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在理论上存在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地悲剧理论三个理论基础。实践中,我国农村面源污染存在市场防治法律规定不完善、市场防治机制手段单一、采取的现有市场防治机制无法满足民众需求等问题。为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障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制定经济激励制度、综合采取多种农村面源污染市场防治手段、贯彻落实市场防治制度措施,以满足农户环保行为需求的创新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 市场防治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晖 张昭 李伟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湖北梁子湖水体及底泥中12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As,Ba,Co,Cr,Cu,Hg,Mn,Ni,Pb,Sb,Sr和Zn)的含量及空间格局,并通过饮用水及地表水质量标准及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梁子湖水质及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梁子湖的水体质量较好,仅Cu是潜在污染物质;对湖泊底质而言,As是主要污染物质,Cu、Pb和Zn处在轻微的污染状态。空间格局显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体中的重金属分布有较强的区域性,最大值出现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梁子岛附近;在湖泊底泥中由于地质背景一致性而差别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较之湖泊水体,湖泊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关系更密切,强相关性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志芸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流域社会经济要素:人口、GDP和产业构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流域社会经济–水环境–水资源的时间响应关系与作用机理,使用VENSIM_PLE软件作为工具,建立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预测模型,以抚仙湖为例,定量预测分析流域污染负荷入湖量,为湖泊流域水污染防治、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责茗 崔桢 高俊峰 李国柱 黄佳聪
太湖流域平原区河网密集、渔业发达,其中池塘养殖是渔业的主要模式,而养殖池塘的污水排放是其周边河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精细化估算流域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对区域氮磷污染来源的精准解析与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流域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201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养殖池塘的空间分布,同时发展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区分养殖池塘类型的方法,估算了两种类型养殖池塘(鱼塘和虾蟹塘)的面积与分布;采用氮磷污染排放系数法,估算了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太湖流域养殖池塘总面积为1 308.6 km~2,其中鱼塘872.6 km~2,虾蟹塘436.0 km~2,养殖池塘氮排放量为11 013.5 t,磷排放量为1 626.8 t。养殖池塘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和养殖池塘规模分布比较一致,太湖南部的湖州市辖区、吴江市和德清县是养殖池塘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地区,其氮污染负荷分别为1 214.8、1 004.4和792.2 t,磷污染负荷分别为179.7、146.3和117.7 t,主要原因是当地池塘养殖业发达,并且氮磷污染负荷系数大于虾蟹塘的鱼塘比例较高。
关键词:
池塘 营养盐 归一化植被指数 虾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立忠 杨林章
分析了太湖流域主要非点源污染类型与现状,指出在完成对点源污染的控制以后,非点源污染将成为该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认为太湖流域主要类型非点源污染来源于:农业、林业、养殖业(畜、禽、水产)的非点源负荷,城镇化建设、现代交通、农村居民用地的地表径流,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定性地论述了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途径。进一步讨论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就目前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需要将环境水文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结合起来,同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全面动态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不同类型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太湖 非点源污染 研究与控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陈坰烽 许妍 赵家虎
污染控制单元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实施的基本单元。为实现流域水生态健康,针对太湖流域特征和太湖湖泊保护的要求,提出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为基础、水系完整性原则、管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囊括影响受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原则、充分考虑现有控制断面原则等5项原则为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汇水区、水生态功能区边界、水系分布及其流向、污染源、控制断面、县级与乡镇级行政边界等多个指标,在GIS空间分析的支持下进行太湖流域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总体技术思路;在划分技术体系的指导下,以兼具丘陵山区和平原地貌的湖州市及其上游的安徽省部分地区为案例研究区,在相关基础数据和空间方法的支持下,将其划分为12个污...
关键词:
污染控制单元 太湖流域 湖州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民 杨干荣 樊启学 张家波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关键词:
梁子湖,水生植被,沉水植物,生物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丽珍 石敏俊 王磊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特点。结果表明:①虽然太湖流域典型区域的面源污染影响及排污系数的研究较多,但是着眼于太湖流域整体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总量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答案;②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较多,但将这些自然科学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的政策研究较少;③对农田面源污染的研究较多,对畜禽渔业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管理的讨论,但缺乏管理实施标准的研究;⑤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关键词:
氮 磷 沉积物 梁子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蔚文 石敏俊 黄祖辉
本文以太湖流域的平湖市为例,构建了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来模拟控制氮流失的四种政策情景的效力。模型的运行结果显示,包括氮肥税、禁令、自愿方法和补贴在内的所有备选政策都有一定效果,分别减少氮流失9.81%、26.80%、14.40%和79.95%。本研究对太湖流域乃至全国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具有以下三点政策启示:研究和开发(R&D)要先行;保障生产者利益是根本;宣传和教育是有力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美玲 夏颖 范先鹏 黄敏 吴茂前 刘冬碧 张富林
通过畜禽产排污系数以及2011年湖北省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湖北省2011年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总量及COD、氮、磷的产生量,分析了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情况,并对湖北省畜禽养殖的环境容量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湖北省畜禽的粪便总量为8 479.8万t,主要分布在襄阳市、黄冈市、孝感市。全省粪便耕地负荷为16.2 t/hm~2/a,警报值为0.54,分级级数为II,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全省氮、磷的耕地负荷分别为157.9 kg/hm~2/a、24.5 kg/hm~2/a,其中,鄂州市、黄冈市均超过欧盟限量标准(氮170 kg/hm~2/a、磷35 kg/hm~2/a)。2011年湖北省的实际养殖总量分别为7 868.5万头猪当量(N)、9 725.3万头猪当量(P),都超过畜禽50%环境容量(为4 599.4万头猪当量(N),7 161.1万头猪当量(P)。除了荆州市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实际养殖数量都超过50%环境容量,这些地区应该严格控制畜禽的养殖数量并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耕地负荷 警报值 总量控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小峰 盛昭瀚 金帅
从规划内容与目标、规划方法及方案实施和评估3方面对太湖近20年水污染物控制历程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太湖水污染物控制正处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及新型污染问题凸显且更难处理,更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和科研队伍积极参与的转型期。这种变化将导致污染治理面临更难应付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使得当前以环境容量为总量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分配排污量和削减量的控制方案面临极大挑战。结合太湖水污染现状,通过与现行治理方法在管理假设、适合对象、协调管理手段、管理目标、规划方法、公众参与程度以及规划的优劣势等方面的比较发现,适应性管理可以积极有效应对由于环境趋势和管理协调对象变化所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是一个积极有效的补充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