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3)
2023(10637)
2022(9054)
2021(8238)
2020(6780)
2019(15147)
2018(14646)
2017(28517)
2016(15667)
2015(17020)
2014(16861)
2013(16214)
2012(14852)
2011(13437)
2010(13475)
2009(12811)
2008(12696)
2007(11324)
2006(10175)
2005(9149)
作者
(45240)
(37905)
(37589)
(35674)
(24102)
(18142)
(16940)
(14501)
(14316)
(13501)
(12985)
(12357)
(12300)
(11985)
(11882)
(11543)
(11515)
(11311)
(10921)
(10902)
(9519)
(9276)
(9085)
(8625)
(8584)
(8416)
(8409)
(8339)
(7538)
(7447)
学科
(56469)
经济(56368)
管理(52598)
(48488)
(39828)
企业(39828)
方法(22677)
(20941)
数学(20012)
数学方法(19781)
(18346)
(17900)
中国(15978)
业经(14179)
(13033)
贸易(13029)
(12763)
(12344)
财务(12316)
财务管理(12289)
(12057)
银行(12023)
农业(11698)
企业财务(11683)
(11660)
(11426)
(11287)
(10676)
(10672)
金融(10670)
机构
学院(221331)
大学(220299)
(94370)
经济(92483)
管理(85572)
研究(75330)
理学(73900)
理学院(73151)
管理学(72078)
管理学院(71671)
中国(57910)
(48010)
(44690)
科学(44402)
(40979)
(37680)
财经(36814)
中心(34568)
业大(34440)
(34127)
研究所(33921)
(33404)
农业(32265)
经济学(29062)
北京(27637)
(27227)
财经大学(27222)
经济学院(26229)
(26083)
(25949)
基金
项目(148543)
科学(117656)
基金(109680)
研究(106523)
(96684)
国家(95862)
科学基金(82059)
社会(70143)
社会科(66633)
社会科学(66620)
基金项目(57717)
(57532)
自然(53260)
自然科(52053)
自然科学(52034)
自然科学基金(51154)
(48871)
教育(48541)
资助(44127)
编号(41728)
成果(34089)
重点(33491)
(33485)
(32724)
(31642)
(31489)
创新(29666)
国家社会(29447)
课题(29279)
教育部(28829)
期刊
(104337)
经济(104337)
研究(66361)
中国(43792)
(37679)
(37392)
学报(36253)
科学(32628)
管理(31787)
大学(27656)
学学(26525)
(24851)
金融(24851)
农业(24487)
教育(20018)
财经(18504)
业经(17571)
经济研究(17390)
技术(16537)
(15785)
问题(13656)
(12175)
(11777)
(11048)
科技(10480)
国际(10355)
理论(10160)
技术经济(9919)
商业(9852)
现代(9808)
共检索到331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书炉  
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实现对抗通缩、稳定汇率、刺激经济的目标,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全球已有6家中央银行采取了负利率非常规化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负利率的内在机理、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在当前美联储等主要中央银行重启宽松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宏观环境下,负利率或将在更大范围扩散,资金大量淤积于金融系统,实体生产效率低下,政策空间不断缩小,货币政策将陷入"两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耀庭  王海洋  
该文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利率政策影响国际收支的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路径,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利率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率对国际收支传导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基本有效,利率升高一方面通过直接渠道促进短期资本流入和外债的增加,促进国际收支顺差;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渠道抑制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促进国际收支顺差。利率传导的直接和间接渠道分别表现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短期和长期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陆挺  张斌  殷剑峰  徐高  伍戈  余永定  王勇  肖立晟  张一  郑联盛  
负利率政策主要出现在欧洲和日本,既有助于提振需求,但也可能扭曲资金配置和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利弊之间,关键是度的把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炳才  
近年来,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处于历史性的低点,而低利率和负利率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再是有效的政策形式,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已经起不到刺激作用,同时低利率和负利率也意味着经济增长失去了动力。对于中国来说,低利率和负利率是挑战也是动力,只有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经济体制的活力才能在新的国际秩序和制度上站稳脚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冯俊新  刘铭哲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长期停滞状态,欧元区与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打破了政策利率零下限的教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可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发现负利率政策较容易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金融市场变量产生影响;但就实体经济复苏而言,负利率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增加贷款需求和供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冯俊新  刘铭哲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长期停滞状态,欧元区与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打破了政策利率零下限的教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可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发现负利率政策较容易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金融市场变量产生影响;但就实体经济复苏而言,负利率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增加贷款需求和供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寒飞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是在中国 ,利率政策并不像经济学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有效。本文建立了一个非对称的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动态传导关系 ,发现 :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传导 ,原因在于再贷款和同业拆借的不完全替代性 ,这种非对称性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部分央行试验性地实行了负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资产定价体系都形成了冲击。从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背景入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实际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总体来看,多国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操作逻辑是,使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成为基准利率下限,增强央行对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同时,也降低央行的持币成本。从实施效果来看,负利率政策在全球产生了外溢效应,对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利差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也削减了储蓄者的福利,在短期之内,没有明显拉动经济快速回暖。在其总体效果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央行应高度关注具有试验性质的负利率政策,客观认识负利率政策的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莉萍  
负利率政策是一项金融经济危机状态下的被迫选择,任何经济正常发展的国家中央银行都不应轻易尝试。理论和政策实践都显示,负利率政策对我国并不适用自2012年丹麦首推负利率政策以来,全球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涉及14个国家实行负利率政策并持续至今,也有几个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实行低名义利率政策,而且有迹象显示,负利率政策还在深化。如2019年9月,丹麦丹斯克银行推出首个10年期负利率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德国继续发行了30年零息债券;美国和瑞典考虑发行50年期和100年期债券;2019年年中,美联储突然由加息路径改为降息,更是深刻改变了全球利率环境。全球负利率、零利率、低利率风险直接扰乱了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在理论上挑战了金融机构名义利率为正的资产定价假设,并且正在改变货币理论和实践。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莉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部分央行试验性地实行了负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资产定价体系都形成了冲击。从全球负利率政策的基本背景入手,本文主要探讨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的操作逻辑和实际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总体来看,多国负利率政策的基本操作逻辑是,使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成为基准利率下限,增强央行对金融周期的调控能力;同时,也降低央行的持币成本。从实施效果来看,负利率政策在全球产生了外溢效应,对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利差收益产生负面影响,也削减了储蓄者的福利,在短期之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文汇  王朝阳  
作为金融危机后能够回应"中央银行还能做什么"的最新备选项之一,负利率政策一经"问世"便以其形式突破、逻辑反常等特点而广受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再度将负利率政策带回研究前沿。伴随全球负利率政策实践扩大化与长期化,近年来国外围绕负利率政策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按照从理论构思到现实实践的逻辑,对负利率政策的实现策略、产生动因、运行机理、传导效果以及评价争议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结合负利率政策违背传统认知的特性以及调控效果有限的事实,本文认为此类政策在实践层面上能否被推而广之仍需观察,在理论层面上如何被纳入宏观分析框架亦有待探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坚  林木彬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姚玲珍  王叔豪  
中国的投资需求缺乏利率弹性,企业在申请贷款和进行投资时很少考虑利率因素,所以,利率无法在投资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发挥作用,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已成为中国投资领域的痼疾。而对利率政策的调整改革,又使我们面临一种两难局面,即提高利率会触动既有利益关系,而降低利率又使投资状况更加恶化。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机制”的缺位是造成这种两难局面的根源所在,冲破这种两难局面的关键在于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进行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