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8)
2023(18335)
2022(15910)
2021(14776)
2020(12516)
2019(28658)
2018(28136)
2017(54536)
2016(29607)
2015(33112)
2014(32842)
2013(32241)
2012(29523)
2011(26374)
2010(26023)
2009(23959)
2008(23624)
2007(20578)
2006(17942)
2005(15702)
作者
(85756)
(71414)
(70936)
(67368)
(45312)
(34408)
(32126)
(27868)
(27248)
(25319)
(24224)
(24133)
(22640)
(22389)
(22087)
(22049)
(21558)
(21225)
(20577)
(20388)
(17647)
(17482)
(17349)
(16218)
(16041)
(15848)
(15745)
(15725)
(14381)
(14105)
学科
(113145)
经济(112983)
管理(87861)
(82816)
(69584)
企业(69584)
方法(55918)
数学(49414)
数学方法(48832)
(33894)
(30007)
(29743)
中国(28697)
(25668)
银行(25520)
业经(25292)
(24053)
(23864)
(21931)
财务(21853)
财务管理(21804)
(21623)
贸易(21608)
(21008)
(20900)
金融(20896)
地方(20775)
企业财务(20744)
农业(20005)
技术(18059)
机构
大学(416976)
学院(413736)
(164753)
管理(163726)
经济(161306)
理学(142626)
理学院(141091)
管理学(138531)
管理学院(137795)
研究(136503)
中国(106250)
(87389)
科学(84864)
(78786)
(73090)
(68053)
业大(65480)
财经(63397)
中心(63195)
研究所(62210)
(59845)
农业(57963)
(57830)
北京(54370)
(51420)
师范(50778)
经济学(50539)
(49532)
(48422)
财经大学(47627)
基金
项目(289923)
科学(227334)
基金(212058)
研究(205922)
(186760)
国家(185269)
科学基金(158931)
社会(130578)
社会科(123861)
社会科学(123830)
基金项目(112568)
(112318)
自然(105757)
自然科(103299)
自然科学(103270)
自然科学基金(101434)
(95375)
教育(94987)
资助(87758)
编号(82041)
成果(65508)
重点(65090)
(64114)
(60391)
(60364)
创新(56490)
科研(56306)
课题(56198)
教育部(54978)
大学(54180)
期刊
(170632)
经济(170632)
研究(119549)
中国(75042)
学报(71110)
(65302)
科学(62452)
(61325)
管理(58072)
大学(53753)
学学(51188)
(46946)
金融(46946)
农业(43210)
教育(39950)
技术(33781)
财经(31281)
业经(27610)
经济研究(27551)
(26560)
(22367)
问题(22322)
(20494)
科技(20190)
理论(20102)
技术经济(18607)
业大(18529)
实践(18326)
(18326)
(17982)
共检索到597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启跃  王书朦  
净息差是反映银行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对银行业净息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基于2004—2017年欧洲负利率地区102家主要上市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的调整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利率降低(提高)会带动银行净息差下降(上升);(2)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尤其是利率下调的敏感性明显增强;(3)不同特质性银行净息差对政策利率调整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规模较大、国际化程度较高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以利息收入、零售业务为主银行的净息差对政策利率变动较为敏感。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及影响领域的相关成果,探讨了负利率环境下不同特质性银行行为调整差异,为商业银行做好负利率环境下的息差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顺  裴平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重塑了银行业竞争格局,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带来重大挑战。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3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净息差;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但降低了其他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重要传导渠道。本文研究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提高净息差管理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现实指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熊启跃  赵阳  廖泽州  
基于2003年~2014年全球26家大型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国际化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银行的净息差,国际化对净息差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结构)效应实现;对利息收入占比较高、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水平较好、母国经济增速较慢以及国有控股程度较低的银行而言,国际化对净息差的改善效果更好。对我国大型银行而言,应稳步提高国际化水平,通过优化海外资产配置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黎梦瑶  廉永辉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在构造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基础上,对2007—2017年38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具有倒U形影响;(2)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的倒U形影响显著存在于股份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组,但在国有银行组中不显著;(3)价格效应是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青志  刘锡良  
基于Ho和Saunders的做市商模型,引入监管资本约束,优化调整净息差理论模型,定量解释风险承担与净息差及银行稳定机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及其辅助分析方法,依据30家银行2009—2019年面板数据,考量风险承担、净息差趋势与银行稳定发展的实验证据。结果显示:风险承担与净息差呈现倒“U”形关系;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对促进银行发展具有稳定效应,风险承担能力对优化净息差区间存在规模效应。鉴于此,银行应加强风险承担与净息差趋势管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完善银行治理,提高发展的稳定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鸿卫  韩忠伟  张蓉  
本文利用中国26家商业银行1999—200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净利差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揭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1)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行为影响显著,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定价行为影响逐渐减弱;(2)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正逐步形成,其中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影响最为明显;(3)经营区域限制因素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蔡源   崔婕  
本文基于2011年一季度至2021年四季度中国35家上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极端气候与空气污染均显著增加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气候和环境变化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和资金渠道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均有利于缓解气候和环境变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利影响;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异质性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先玲  徐鹤龙  
以2008-2015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率和衍生品持有头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商业银行超额收益率与汇率、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持有汇率、利率衍生品规避风险的效果。研究发现,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都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收益率,且汇率风险比利率风险影响更大;衍生品持有头寸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从而提升银行的超额收益率。这表明,衍生品为银行对冲风险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蕾   池国华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控银行信贷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以往文献不同,基于微观视角从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层面,利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16家上市银行与1 098家上市公司签订的单笔贷款合同所涉及的7 317个“银行—上市公司—年度”观测值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银行相比,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银行更可能选择风险水平较低的借款企业,且拥有更高的风险定价能力,主要体现为对风险水平更高的借款企业设置更高的贷款利率和要求提供贷款担保两个方面。并进一步研究,厘清银行内部控制中各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分析不同性质的借款企业的异质性作用,探究了银行内部控制对监管部门信贷相关违法违规处罚的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从微观层面丰富了信贷风险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而且揭示了内部控制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能力的内在影响机制,为银行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同时为银行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席波  吴永锋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讲是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根据其他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当存款利率放开后,各商业银行的价格竞争会不断加剧,中小金融机构担心存款流失,会率先提高存款利率,大型商业银行被迫跟进,引发价格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不断收缩。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斯文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其资产与负债之间往往会出现久期错配,从而在利率发生波动时形成利率风险,国外研究表明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使用存在正向拉动作用。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却发现,久期错配对利率衍生品的影响为负。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种负效应的规模及显著性水平均与错配的期限结构存在正相关性。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品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银行经营全球化和监管本地化之间的矛盾,导致无法对银行跨境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单一监管机制(SSM)的创立是欧盟迈向统一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一步,目的是在欧盟层面识别和阻止银行风险的传播、扩散。欧洲中央银行(ECB)是SSM的主管机构,负责欧元区重要银行的日常监管及其他银行的间接监管。SSM的创建顺应了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趋势,对欧元区、欧盟成员国、第三国及国际金融监管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欧盟作为我国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和资金来源地,其金融监管改革也必将对我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SSM的产生背景、法律依据、对象银行、监管任务和职权、治理结构、行政处罚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远  
本文研究了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ECB)的负利率政策实践,探讨"负利率"政策的目标、风险和ECB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金融政策起到参考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远  
本文研究了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ECB)的负利率政策实践,探讨"负利率"政策的目标、风险和ECB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金融政策起到参考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