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7)
2023(7914)
2022(6390)
2021(6182)
2020(5138)
2019(11813)
2018(11072)
2017(22172)
2016(11258)
2015(12914)
2014(12270)
2013(12355)
2012(11527)
2011(10401)
2010(10379)
2009(10247)
2008(9469)
2007(8288)
2006(7405)
2005(7100)
作者
(28865)
(23928)
(23912)
(22915)
(15555)
(11560)
(10941)
(9329)
(8993)
(8373)
(8264)
(8056)
(7842)
(7826)
(7552)
(7417)
(7221)
(7078)
(7029)
(6317)
(5956)
(5781)
(5531)
(5520)
(5451)
(5350)
(5194)
(4878)
(4727)
(4695)
学科
(50592)
经济(50532)
(39762)
管理(36351)
(35349)
企业(35349)
(26768)
金融(26768)
方法(24712)
(23867)
银行(23867)
(23080)
数学(23023)
数学方法(22949)
中国(22404)
(21738)
(17046)
财务(17030)
财务管理(17006)
企业财务(16561)
(15581)
(11520)
贸易(11506)
(11405)
中国金融(11295)
(10816)
(10718)
业经(10386)
体制(9610)
地方(8069)
机构
大学(159984)
学院(157522)
(81715)
经济(80613)
管理(61185)
研究(54563)
中国(54199)
理学(52331)
理学院(51895)
管理学(51451)
管理学院(51166)
(41697)
财经(33301)
(32785)
(30757)
经济学(28288)
中心(26821)
(25915)
经济学院(25701)
财经大学(25583)
科学(25331)
(24980)
金融(24545)
研究所(22896)
北京(21725)
(21021)
银行(20228)
(19852)
商学(19671)
商学院(19521)
基金
项目(97884)
科学(79396)
基金(77234)
研究(73643)
(65521)
国家(65044)
科学基金(57176)
社会(52311)
社会科(50151)
社会科学(50138)
基金项目(39695)
自然(34270)
自然科(33540)
自然科学(33533)
资助(33169)
自然科学基金(33036)
教育(32624)
(32547)
(28238)
编号(27157)
(24746)
国家社会(23588)
成果(22744)
中国(22716)
教育部(22498)
重点(21717)
人文(21357)
(20967)
(20828)
社科(20356)
期刊
(81963)
经济(81963)
研究(53338)
(37402)
金融(37402)
(35417)
中国(29888)
管理(23766)
科学(18800)
财经(18224)
学报(17986)
(16472)
(15559)
经济研究(15180)
大学(15097)
学学(14486)
(12015)
国际(11786)
问题(10943)
世界(10898)
农业(10287)
技术(10027)
业经(10005)
财会(9267)
会计(8796)
理论(8055)
技术经济(7612)
统计(7597)
教育(7576)
实践(6695)
共检索到248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文  王飞  
本文通过构建负债融资约束模型解释了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务融资成本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探讨了债务融资成本大小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我们得到:负债能力受限于净资产规模的上市公司需要进行股权融资以提高负债能力;过低的债务融资成本催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基于本文的模型,我们认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并不一定能够缓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张岗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竞宇  
现代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文章利用Logit模型,通过对深市2006年57家A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实证研究,得出企业增发股票的影响因素。即:企业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均影响着其是否增发股票,从而实现股权融资.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雪莉  
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的影响,只有依靠制度创新,完善规则,减持国有股,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来合理调整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钟卫东  
笔者曾经从融资成本角度论证了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直接原因,本文首先在辨析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等概念的基础上对针对作者观点提出质疑的其他学者的观点做了评析,其次对股权融资中的成本因素及其形成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并论证了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由于构成股权融资成本各因素约束力的差异,造成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一层动因;由于中国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对企业内部人的融资决策缺乏约束力,使融资人以最大化个人效用函数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此为股权融资偏好的第二层动因。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纠正成本软约束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雪蓉  钱大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郭正杰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道勇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直接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考核指标不合理以及公司有利润无现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后续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尽管股权融资偏好也许是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理性选择” ,但上市公司过分偏好股权融资所存在的融入资金配置绩效差、间接成本高以及不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等问题也不容轻视。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在经济人理性与相机选择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多元化的融资策略并提出以现金净流量 ,每股税后收益等手段作为考核指标 ,促使上市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融资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喜平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健梅  索奇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健,严太华  
在存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本文拓展了优序融资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原有股东与经理人两者的加权收益最大化。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不仅导致了企业实际的经营目标偏向于经理人收益最大化,而且给经理人带来了较大的控制权收益,而上市公司经理人持股比例偏低又弱化了因信息非对称而造成的权益价值低估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正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庞博  赵艰申  
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的啄食顺序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反,表现出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特征;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偏高,内部融资比重偏低。本文从公司金融角度出发,结合目前中国国情,分析得出国内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如此热衷的原因主要有:股权融资的成本优势、股权分置和国有股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经济高速发展期企业的扩张冲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是举债,直到因债务融资引起企业财务亏空概率达到危险区时才最后发行股票。这一“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恰恰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理论上讲,这增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从实践看,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应加以规范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