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6)
- 2023(16815)
- 2022(14073)
- 2021(13072)
- 2020(10844)
- 2019(24576)
- 2018(23934)
- 2017(45139)
- 2016(23931)
- 2015(26643)
- 2014(25998)
- 2013(25595)
- 2012(23720)
- 2011(21431)
- 2010(21016)
- 2009(19008)
- 2008(18255)
- 2007(15563)
- 2006(13561)
- 2005(12077)
- 学科
- 济(103767)
- 经济(103639)
- 管理(64972)
- 业(64927)
- 企(50548)
- 企业(50548)
- 方法(43716)
- 数学(39218)
- 数学方法(38804)
- 中国(32451)
- 农(29208)
- 财(24601)
- 地方(24142)
- 业经(22373)
- 贸(21577)
- 贸易(21562)
- 易(20994)
- 农业(19783)
- 学(18396)
- 制(18097)
- 银(16867)
- 银行(16824)
- 环境(16520)
- 融(16442)
- 金融(16441)
- 行(16209)
- 技术(15714)
- 务(14743)
- 财务(14698)
- 发(14695)
- 机构
- 大学(332775)
- 学院(332076)
- 济(145758)
- 经济(143328)
- 管理(128573)
- 研究(119695)
- 理学(111217)
- 理学院(109972)
- 管理学(108193)
- 管理学院(107584)
- 中国(92080)
- 科学(71508)
- 京(70589)
- 财(64084)
- 所(59581)
- 农(59413)
- 中心(55309)
- 研究所(54444)
- 财经(51390)
- 业大(50461)
- 江(47832)
- 经(47229)
- 农业(46581)
- 经济学(45493)
- 北京(44682)
- 院(43175)
- 范(43075)
- 师范(42543)
- 经济学院(41112)
- 财经大学(38543)
- 基金
- 项目(231409)
- 科学(183841)
- 基金(171420)
- 研究(165534)
- 家(152320)
- 国家(150802)
- 科学基金(128869)
- 社会(109351)
- 社会科(103883)
- 社会科学(103858)
- 基金项目(90257)
- 省(88122)
- 自然(83194)
- 自然科(81308)
- 自然科学(81283)
- 自然科学基金(79865)
- 划(75611)
- 教育(75124)
- 资助(69471)
- 编号(63653)
- 发(54089)
- 重点(52598)
- 部(51841)
- 成果(50171)
- 创(48876)
- 国家社会(46972)
- 创新(45807)
- 科研(44923)
- 教育部(44566)
- 课题(44247)
- 期刊
- 济(155250)
- 经济(155250)
- 研究(98081)
- 中国(67857)
- 学报(54329)
- 农(54013)
- 科学(50889)
- 财(47972)
- 管理(47925)
- 大学(41557)
- 学学(39440)
- 农业(37094)
- 融(33202)
- 金融(33202)
- 教育(32184)
- 技术(27909)
- 经济研究(26410)
- 业经(25456)
- 财经(25284)
- 经(21861)
- 业(20949)
- 问题(20645)
- 贸(18252)
- 世界(17307)
- 国际(16526)
- 技术经济(15898)
- 科技(15860)
- 统计(15747)
- 版(15684)
- 资源(15176)
共检索到497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肖斌卿 石湖海 丁佳桐 杨栋齐
结合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框架理论对家庭福利进行了刻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家庭福利水平进行了更加精准的测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家庭负债与家庭福利的关系,取得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发现:第一,发现了家庭杠杆率与家庭福利水平的倒U型关系,即当家庭资产负债比达到一定比例(4.65)后,负债对家庭福利的影响从正向转为负向;第二,家庭负债类型对于家庭福利的影响不同;第三,家庭人力资本投入在家庭负债行为和家庭福利水平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即负债通过解决在消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提高了家庭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从而改善家庭福利。文章的研究为家庭做出合理的金融决策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
家庭负债 家庭福利 影响机理 中介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柳钦 亢延锟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一直以来被视为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等方面影响深远。本文基于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的开通能够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对土地和收入禀赋较差家庭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显著。这主要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当地村庄工资水平的上升,进而显著提升家庭的工资性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对居民消费支出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服务性消费比重显著上升,说明居民消费结构有所优化。此外,我们还发现,高速公路会使得家庭储蓄上升,这可能是家庭房贷支出上升的结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武 靳菁华
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影响家庭消费的机理和路径,并区分消费类型和家庭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增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针对不同消费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增加食品类、衣着类和文娱类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地区类型探讨发现,互联网对农村地区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文章对推进互联网发展、提高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灿 王辉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6年面板数据分别进行OB分解和FFL分解,从禀赋效应和回报效应两个方面探讨社会网络对中国家庭净财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6年家庭净财产差异主要是由回报差异造成,且回报差异在总体上是显著的;2016年社会网络对各分位点上的家庭财产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与家庭财产水平呈U型变化。另外,采用夏普利值分解考察社会网络对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率发现,社会网络对家庭财产差距的贡献度不断扩大,由2010年的0.66%上升到2016年的1.18%。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洋 刘雪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中国家庭创业意愿和创业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两个维度来衡量认知能力,本文发现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意愿并增加了创业收入,这一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对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字词识记能力对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而数学能力对40岁以上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社会资本效应和信息效应。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创业决策 创业收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明超 吴淑媛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地区层面数据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家庭创业活动的开展。但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家庭创业产生的影响因城乡差异而不同,对于城镇家庭来说,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家庭创业决策不存在显著影响;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降低了家庭创业的概率。该研究结论为中国鼓励大众创业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创业帮扶政策,提高家庭创业的可能性。
关键词:
创业 要素市场扭曲 资本 劳动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洋 刘雪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中国家庭创业意愿和创业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两个维度来衡量认知能力,本文发现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意愿并增加了创业收入,这一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对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字词识记能力对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而数学能力对40岁以上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社会资本效应和信息效应。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创业决策 创业收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决策 农村收入差距 家庭收入结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自然 祝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家庭负债对消费及其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负债增加对家庭消费性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负债对于不同类别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生存型消费影响不显著,对于发展与享乐型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家庭负债的增加阻碍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家庭负债对消费及消费升级的抑制效应对于拥有一套房的家庭非常显著,对于拥有多套房家庭的影响较小;无房家庭负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消费的升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昭 吴丹萍
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分析框架和多重剥夺的福利损失,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和2014年的数据,考察农村地区贫困的识别、追踪和分解。研究表明:从健康、教育、生活状况、卫生条件、食物支出与收入水平六个维度综合来看,考察期内农村地区的多维贫困有所改善;相比一维视角的收入贫困,多维视角下可以借助更多信息对贫困户进行有效地识别和追踪;对多维贫困指数的分解发现,一些特定维度(如教育、生活状况和卫生状况等)的变化对于多维贫困指数变化的影响较大。得出政策启示:对贫困的识别应当借助多维视角的福利剥夺,以便尽可能"识真贫"和"扶真贫";对于贫困的改善应当致力于贫困户福利水平和脱贫能力的改善;扶贫过程中,应注重一些特定维度对贫困户脱贫能力的影响,将这些维度作为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倩 韩青
本文基于CFPS2014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使用互联网的居民相比,使用互联网居民的年收入提高3911. 63元;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 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通过对其收入影响机理的验证发现,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互联网使用打破了年龄对收入增长的局限,但是也加大了性别、教育水平对收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由于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警惕互联网使用导致的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念 张兆强
本文首先运用两部门生产模型和RCK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在减损,但人力效率在提高;同时,两种效率都有利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其作用机制为:农机补贴更多地促进了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该地区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农机补贴的资源效率减损更少,人力效率提高更多。同时,本文主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运用耕地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分组测算和分析了农机补贴的效率特征,印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中国的农机补贴政策应该向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村倾斜,在资源效率减损和劳动力转移的情势下尤为必要。
关键词:
农机补贴 资源效率 人力效率 效率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曹壹帆 肖亚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农民创业者为其注入新发展动能。引导退伍军人向农村创业带头人转变,既是解决退伍军人安置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烙印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从军经历可以通过“从军印记”对农户的创业行为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从军经历可以通过转变个人价值观念、增强个人抗压能力和使农户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助来促进农户的创业行为。动态效应检验表明,“从军印记”产生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会随参军时长的增加而增强,随退伍时长的增加而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从军经历对农户创业行为的作用效果更强。
关键词:
农户创业 从军经历 烙印理论 政府补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涛涛 胡玉坤 杨胜运 马木兰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其农村家庭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家庭旅游消费却远未达到与其收入匹配的预期水平,这可能与家庭收入结构有关。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影响,从理论和经验上验证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针对不同来源的收入采用不同的旅游消费预算和处理规则,表现为不同类别收入存在差异化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即存在心理账户效应,并且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比城镇家庭更显著。同时,文章发现,典型的农村家庭特征对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以及心理账户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村家庭,其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总体更高,且心理账户效应更显著。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村家庭在旅游消费上的心理账户效应也越显著。对于子女年龄处于中学阶段的农村家庭,其旅游消费的心理账户效应比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
享受型消费是否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消费者人格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使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
高房价会扭曲公众的价值观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市场潜能、个人特征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2012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研究
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与农地流转——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分析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城市低保的减贫效应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研究
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