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3)
2023(1974)
2022(1668)
2021(1513)
2020(1365)
2019(2902)
2018(2897)
2017(4731)
2016(2911)
2015(3058)
2014(2936)
2013(2926)
2012(2709)
2011(2424)
2010(2422)
2009(2136)
2008(2102)
2007(1845)
2006(1643)
2005(1363)
作者
(11552)
(9832)
(9674)
(9285)
(6019)
(4944)
(4152)
(3847)
(3654)
(3489)
(3431)
(3350)
(3330)
(3267)
(3225)
(3072)
(2949)
(2935)
(2882)
(2867)
(2725)
(2613)
(2549)
(2285)
(2248)
(2172)
(2150)
(2129)
(2094)
(2050)
学科
(6416)
经济(6409)
(6171)
管理(3799)
(3781)
(3725)
土壤(3712)
(2880)
企业(2880)
方法(2737)
(2478)
数学(2429)
数学方法(2355)
税收(2298)
(2268)
(2157)
森林(2157)
(2128)
中国(1917)
(1870)
(1728)
生态(1491)
地方(1438)
及其(1413)
环境(1391)
(1309)
水产(1281)
农业(1259)
生物(1224)
(1220)
机构
大学(40064)
学院(39337)
研究(19921)
科学(17689)
(15204)
中国(13927)
(12629)
农业(12272)
研究所(12170)
业大(11617)
(9745)
(9732)
实验(9581)
管理(9247)
实验室(9207)
(8949)
重点(8765)
经济(8604)
(8581)
(8185)
中心(8155)
理学(7924)
农业大学(7861)
理学院(7731)
资源(7388)
环境(7349)
管理学(7146)
管理学院(7098)
科学院(7044)
(6900)
基金
项目(32975)
(24867)
国家(24754)
科学(24100)
基金(23318)
科学基金(18385)
研究(16479)
自然(15591)
自然科(15193)
自然科学(15187)
自然科学基金(14883)
(13141)
(12773)
基金项目(12395)
科技(10218)
计划(10084)
资助(9634)
重点(9159)
社会(7908)
专项(7892)
科研(7518)
社会科(7390)
社会科学(7388)
(7257)
教育(7221)
(6253)
(6237)
(6052)
创新(6007)
(5710)
期刊
学报(16615)
(13189)
科学(12816)
大学(11075)
学学(10795)
研究(9192)
农业(8786)
(8717)
经济(8717)
中国(7825)
林业(6428)
(5413)
业大(5367)
农业大学(3764)
资源(3710)
自然(3688)
(3476)
科技(3388)
管理(3124)
教育(2970)
中国农业(2946)
(2925)
科技大(2773)
科技大学(2773)
自然科(2746)
自然科学(2746)
农林(2538)
(2538)
(2504)
(2404)
共检索到56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江宝  张淑勇  朱丽平  赵自国  赵艳云  
以贝壳堤岛的建群种4年生酸枣为材料,模拟贝壳砂生境系列水分梯度,采用基于茎热平衡法的Dynamax包裹式茎流计和CIRAS-2光合作用仪,测定分析酸枣树干液流及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贝壳砂生境酸枣树干液流及叶片光合参数对土壤水分具有阈值响应。酸枣树干液流速率、日累积液流量及树干液流密度均随土壤水分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Wr)为61.6%时,日液流量达到最高值95.91 g·d-1,Wr为90.1%和16.5%时的日液流量分别比最高值下降35.7%和94.8%。在高水分条件和干旱胁迫下,酸枣日耗水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干旱胁迫比高水分条件更易导致酸枣苗木液流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连春  翟明普  刘道平  周志峰  
选择华北地区典型灌木酸枣为研究对象,用TDP传感器测定树干液流速率,并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气象条件下,各环境因子都对树干液流速率有影响,但程度不同。晴天、阴天、雨天影响树干液流速率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别是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和降雨量。在不同气象条件下,酸枣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间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构成有很大差异,且晴天和阴天模拟效果较好,雨天模拟效果不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毕华兴  焦振寰  王宁  赵丹阳  云慧雅  黄靖涵  
【目的】研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生长季树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探究气象因子对刺槐蒸腾的影响,为估算林木耗水和林分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刺槐样地选择8株样树,于2021年5—9月采用热扩散探针(TDP)对样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气温、土壤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并采用随机森林与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生长季各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9月、5月、6月、8月、7月,昼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树干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88%~93%;夜间树干液流速率从小到大依为9月、5月、8月、7月、6月,夜间树干液流速率对整日液流速率的贡献率为7%~12%。(2)影响昼间树干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基本一致,主要为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夜间液流速率的主导气象因子在各月存在差异,5、6月主要为土壤温度、水汽压亏缺,7月主要为气温,8月主要为水汽压亏缺、相对湿度,9月主要为风速与水汽压亏缺。(3)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法构建的各月昼夜树干液流速率模型拟合度优于逐步回归法。【结论】昼夜树干液流速率在各月存在明显差异,夜间树干液流对刺槐耗水的影响不可忽视,气象因子对昼夜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根据气象因子模拟树木蒸腾耗水时应该区分昼间和夜间。图3表6参2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梅婷婷  王传宽  赵平  蔡锡安  刘晓静  张全智  
树干液流在微时空尺度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尺度扩展过程中又极易引起误差,而有些环境因子则是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容易降低液流密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单位面积液流日累积量(Qa)和液流密度峰值(Jsmax)这2个参数,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不同优势度,研究木荷树干液流时空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液流密度研究更合理的方法。结果表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木荷优势木、中等木和劣势木液流日进程均呈现单峰格型,根据树高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中等木平均液流密度要略大于优势木,劣势木的平均液流密度远远低于优势木和中等木;而根据胸径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优势木液流大于中等木,中等木液流大于劣势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升  容莹  闫妍  黄玉清  
【目的】揭示干热河谷地区芒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干热河谷地区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百色市利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和自动气象站,连续监测2020年4-10月的芒果树干液流及环境因子,分析液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辐射、土壤热通量、气温、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月份芒果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总体上呈"几"字型曲线,在晴天为单峰型,液流启动早,停止晚,速率高;在阴雨天为多峰型,液流启动晚,停止早,速率低;不同月份芒果树干液流速率曲线斜率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树干液流峰值延续时间和月耗水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土壤热通量、气温和水气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晴天条件下液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强于阴雨天。液流速率峰值出现均早于于太阳辐射峰值、气温峰值和水气压差峰值;在土壤水分胁迫时,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且全天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土壤水分充足时,液流速率为较宽的单峰曲线,维持较高液流速率的时间较长。【结论】芒果树干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昼夜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夏季蒸腾耗水量大于春季和秋季;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率可用于定量判断液流启动和峰值出现时刻及峰值持续时间,不同月份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树干液流峰值延续时间和耗水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东烨   余新晓   李旭红   蒋涛   贾国栋  
【目的】探究华北坝上地区退化和未退化小叶杨蒸腾耗水规律,合理配置生态用水,为小叶杨退化林的修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未退化、退化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TDP)测定树干液流量,同时监测气象因子,研究两种小叶杨在不同天气下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分析生长旺季(7、8、9月)两种小叶杨树干液流与蒸腾量。【结果】(1)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退化和未退化小叶杨晴天树干液流速率大于雨天与阴天,晴天时两者差距最大,且未退化小叶杨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总是早于退化小叶杨;(2)生长季内两种小叶杨树干液流速率差异显著,未退化小叶杨蒸腾耗水量是退化小叶杨的3倍;(3)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小叶杨树干液流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未退化小叶杨对环境因子响应更敏感。【结论】退化小叶杨较低的蒸腾量难以维持正常生理所需,导致生理衰退,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增加,进一步削弱了其应对未来干旱事件的能力。建议对已经发生退化的杨树林分进行更新改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崴  魏天兴  朱清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 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 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长明  翟明普  
Juglans regia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tree species.Observation of its stock sap flow was carried by SF100 heat pulse recorder in dry season(April-July) in area of conversion farmland for forest and surround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air temperature,air relative humidity and radiation inten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鸿侠  唐万鹏  潘磊  胡文杰  王晓荣  戴薛  
以神农架华山松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树干液流进行连续1 a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环境因子,分析华山松树干液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华山松树干液流具有明显的昼夜与季节变化规律。全年夜间树干液流量占整日液流量的10.37%,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季节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不同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速率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晴天和阴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均为单峰曲线,而雨天树干液流日变化规律不明显。(3)空气相对湿度和蒸汽压亏缺为影响华山松树干液流月通量的主要因子。不同季节影响树干液流日通量的主要因子存在差异,春季主要影响因子是太阳总辐射和蒸汽压亏缺;夏季主要影响因子是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总辐射;秋季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太阳总辐射和蒸汽压亏缺;冬季主要影响因子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蒸汽压亏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超  竹万宽  杜阿朋  
为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为桉树栽培及抚育提供指导,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德国,SF-G)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旱雨两季特征差异,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旱雨两季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旱雨两季树干液流日变化均呈典型单峰曲线,雨季启动时间和达到峰值的时间(7:15,11:30)均早于旱季(7:45,13:00),雨季峰值是旱季的1.3倍,维持峰值的时间雨季大于旱季;夜间液流密度及变化幅度旱雨两季均是前半夜大于后半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燕   张树航   张馨方   李颖   刘金雨   范丽颖   刘师源   高倩   王广鹏  
【目的】明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蒸腾耗水特征,为板栗园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大板红’板栗植株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7个相关环境因子: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SR)、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AT)、空气相对湿度(air relative humidity,ARH)、风速(wind speed,WS)、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ST)和土壤湿度(soil relative humidity,SRH),解析板栗树干液流规律和耗水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性。【结果】板栗树干明显液流启动于5月3日,结束于10月26日,前后历时176 d。板栗全生长季晴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几”字形曲线,其在6、7、8月每日启动到达峰值时间早于5、9、10月,而下降时间晚于5、9、10月,致6、7、8月份液流速率峰值持续时间长于5、9、10月。板栗全生长季液流速率日均值、日均耗水量和月耗水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8月>7月>6月>9月>5月>10月,其中显著性检验表明7月和8月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夜间液流量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为10月>9月>5月>6月>7月>8月,其中显著性检验表明10月、9月和5月显著高于6月、7月和8月。板栗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和风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别建立了5—10月板栗树干液流速率与7个环境因子的6个回归模型。【结论】板栗树干有明显液流始于5月初、终于10月末;7—8月是板栗的关键需水期;建立的板栗植株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回归模型,可用于通过环境因子估测不同月份及整个生长季的植株耗水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艳红  郑健  贾生海  康燕霞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沼液浓度(原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4、1∶6、1∶8、CK)和穴孔直径(3、5、7 Cm)对沼液穴灌土壤水分运移交汇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入渗时间内,累积入渗量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沼液浓度条件下,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随穴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随入渗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穴孔直径及入渗位置,沼液浓度越大,土壤入渗速率越小;在相同入渗位置,随穴孔直径的增加,土壤入渗速率逐渐增加;KostiaKov入渗模型准确描述了累积入渗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增加的关系,且模型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9;沼液浓度相同时,土壤含水率为22%等值线以上的面积随着穴孔直径的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任冉冉  夏江宝  张淑勇  赵自国  赵西梅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柽柳(Tamarix chinensis)叶片光合作用及耗水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明确维持柽柳较高光合效率及适宜生长的潜水埋深,以三年生柽柳苗木为试验材料,模拟设置淡水条件下0 m、0.3 m、0.6 m、0.9 m、1.2 m、1.5 m、1.8 m共7个潜水埋深,测定分析柽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过程和树干液流日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潜水埋深可显著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柽柳的光合作用和耗水性能,柽柳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光响应参数、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树干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水位响应性。在浅水位(≤0.3 m)导致渍水胁迫和深水位(1.8 m)导致干旱胁迫时,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受到较大抑制。柽柳呈现出耐干旱不耐水湿的光合水分适应性,深水位(≥0.6 m)柽柳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浅水位(≤0.3 m),在潜水埋深0.9~1.5 m之间柽柳光合能力较强,1.2 m是柽柳生长最适宜的潜水埋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竹万宽  杜阿朋  
[目的]为正确认识台风对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对尾巨桉树干液流在台风前后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对台风天气的响应,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台风过程中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风当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台风登陆前后(单峰)不同,呈不规律多峰型曲线,树干日均液流密度(2.89 mL·h(-1)·cm(-2))较台风前减少53%,夜间液流波动较大;日间最大峰值(7.76 mL·h(-1)·cm(-2))出现在下午,峰值较台风前降低55%,树干液流日通量极显著小于台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维周  刘仁旺  江颂颂  江元元  曹凑贵  李萍  
为明确节水灌溉下节水抗旱稻与高产水稻不同叶位光合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对同化物形成的贡献能力,通过盆栽试验,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HY113)与高产水稻扬两优6(YLY6)为研究材料,以传统淹灌处理(F:全生育期保持4cm的水层)为对照,研究湿润处理(S:保持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但不建立水层)和干旱处理(D:返青至水稻成熟期收获前1周,控制土壤水势在-30kPa左右)下,2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功能叶与孕穗期和乳熟期不同叶位的叶片水势、SPAD值、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S处理下高产水稻YLY6产量显著升高,从产量构成来看,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相关分析表明,乳熟期与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净光合速率与乳熟期及成熟期的干物质量极显著正相关。S处理下YLY6干物质积累量在孕穗期、乳熟期与成熟期显著高于HY113,水分利用效率在抽穗开花期也显著高于HY113;S处理下YLY6在生育后期(乳熟期)不同叶位均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主要是具有较高的SPAD值、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使植株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因此,S处理下YLY6在生育后期(乳熟期)不同叶位均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是该处理节水高产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