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4)
- 2023(13777)
- 2022(11988)
- 2021(11269)
- 2020(9672)
- 2019(21877)
- 2018(21513)
- 2017(41534)
- 2016(22480)
- 2015(25007)
- 2014(24747)
- 2013(24667)
- 2012(22199)
- 2011(20001)
- 2010(19686)
- 2009(18176)
- 2008(17758)
- 2007(15402)
- 2006(13354)
- 2005(11624)
- 学科
- 济(82531)
- 经济(82431)
- 业(64665)
- 管理(63405)
- 企(52823)
- 企业(52823)
- 方法(41415)
- 数学(36049)
- 数学方法(35673)
- 财(22684)
- 中国(22375)
- 农(21569)
- 制(21059)
- 学(19738)
- 业经(19023)
- 银(16974)
- 贸(16963)
- 贸易(16954)
- 银行(16898)
- 易(16383)
- 行(15811)
- 地方(15253)
- 务(15015)
- 财务(14949)
- 财务管理(14922)
- 农业(14405)
- 理论(14179)
- 企业财务(14133)
- 技术(13695)
- 和(13562)
- 机构
- 大学(319734)
- 学院(315846)
- 管理(127882)
- 济(119978)
- 经济(117181)
- 理学(111264)
- 理学院(109995)
- 管理学(107934)
- 管理学院(107387)
- 研究(103268)
- 中国(79884)
- 科学(68246)
- 京(67993)
- 农(58249)
- 财(55688)
- 业大(53284)
- 所(52479)
- 研究所(48472)
- 中心(47666)
- 农业(46348)
- 财经(45331)
- 江(44929)
- 北京(42843)
- 经(41393)
- 范(39393)
- 师范(38888)
- 院(37321)
- 州(37153)
- 经济学(35417)
- 财经大学(34154)
- 基金
- 项目(225028)
- 科学(175078)
- 基金(163855)
- 研究(156095)
- 家(145641)
- 国家(144478)
- 科学基金(123316)
- 社会(97629)
- 社会科(92376)
- 社会科学(92352)
- 基金项目(88163)
- 省(87620)
- 自然(84365)
- 自然科(82425)
- 自然科学(82399)
- 自然科学基金(80936)
- 划(74745)
- 教育(70747)
- 资助(67694)
- 编号(62495)
- 重点(49935)
- 成果(48848)
- 部(48235)
- 创(46703)
- 发(46150)
- 科研(43999)
- 创新(43592)
- 计划(43305)
- 课题(42149)
- 大学(41226)
共检索到448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丽娜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健康视角研究了我国中老年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链。在量化自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行为以及个人特征的总计23个指标中,基于AIC准则利用逐步回归技术仅筛选出11个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存在显著影响的指标,借助偏相关系数评价了其重要性。进而,利用爬山算法、自助重采样技术和模型平均技术构建贝叶斯网络,挖掘出影响中老年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决策行为的5个特征模式,涉及5个因素:年龄、社交类型数、教育水平、居住地类型和是否吸烟。研究发现,在影响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决策行为方面,年龄、教育水平和社交类型数发挥中介效应,且对若干健康指标具有替代效应。相比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行为对于中老年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产生更强的影响。保险公司应积极创新差异化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虽然基于本文的数据并未发现我国中老年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存在逆向选择风险,但仍需防范产品创新诱发的逆向选择风险。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加大对商业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提升中老年人群对商业医疗保险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规避风险的意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菁 曹鑫志 刘书杰 陈迪
社会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在城乡分割的医疗保障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医疗保险改革冲击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来说是较为复杂的,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识别。本文在回顾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两者之间影响的路径并进行简要评述。在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理清两者之间的影响,对于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邹红 刘亚平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与人口发展的趋势,而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1年和2013年CHARLS面板数据,综合利用SRH和ADL衡量健康水平,重点分析了异质性医疗保险、自费医疗支出对我国城乡中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城职保、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比拥有城居保和新农合医保的居民表现出更高的健康水平,自付医疗费用提高对健康水平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拥有城职保或新农合医保的居民,自付医疗费用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其健康状况。
关键词:
健康 异质性医疗保险 自费医疗支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精神健康 人口老龄化 农村居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新军 郑超
文章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Heckman模型、两部模型、面板Logit模型和排序模型等方法,在系统控制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促进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总支出,提高了老年人的及时就医概率;(2)医疗保险虽然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但是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尚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3)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温劭君 宋世斌
采用2005—200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医疗保险对我国农村老人健康需求的影响,发现医疗保险使老人的总医疗支出显著增加约19%,但没有显著延长其预期寿命,也未能显著降低他们的死亡风险。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所诱发的我国农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很可能是无效的。为让我国农村老人"病有所医",政府应努力改善他们的医疗保障,并加强控制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增长。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农村老年人 健康需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关斐 李麦收
中国正面临快速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双重挑战,探索健康与老年人劳动参与之间的公共医疗保险调节效应对于释放老年人口红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2015数据,使用面板数据logit模型实证分析健康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慢性疾病和健康冲击阻碍了老年人劳动参与,慢性疾病相比健康冲击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影响更大。享有公共医疗保险在老年健康与劳动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参加城居保能够正向调节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但对遭受健康冲击的老年人劳动参与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新农合对慢性疾病和健康冲击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上述效应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显著。未来应逐步健全以提高老年人就业技能为核心的社会政策,加快落实弹性退休制度,优化均等化公共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健康 公共医疗保险 老年人劳动参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瑜 蒋妍 王晓军 李扬 马双鸽
为了解影响医疗保险使用的有关因素以及对于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课题组于2012年1~2月对全国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总样本为2 093名。统计分析显示,在调查前1年的时间里,有373名、1 308名和1 568名被调查者分别接受了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其中47名(12.6%)、697名(53.3%)和1 139名(72.6%)的被调查者分别在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的时候没有使用保险。教育程度、职业、户口和居住区域会影响医疗保险的使用。在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中,使用保险者的总医疗费用要显著高于没有使用保险的人,但医疗保险的使用并没有减少被保险人的净费用支出,多因素分析也没有...
关键词:
医疗保险 使用 医疗费用 调查 中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燕 司伟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参保群体的健康和医疗费用具有直接影响,但其是否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却较少被讨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概率,增加了其照料孙子女的强度。进一步分析显示,新农合在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新农合对农村男性、中年人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影响比对女性和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新农合之所以能够促进农村中老年人对孙子女的隔代照料,主要是新农合的“健康效应”和“财富效应”起了决定性作用,即新农合通过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财富水平进而间接带动了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增加。也就是说,新农合在对参保农村中老年人产生健康和医疗费用方面直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不但减轻了农村家庭的抚育负担,更提高了农村儿童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新农合 中老年人 照料孙子女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宏 王俊
本文通过健康保险市场供需双方行为分析,构建居民医疗保险购买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2000—2006),运用部分观测的二元Probit估计方法(Bivariate Probit with partial observability),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供需双方各自的风险选择行为,以及城乡地区居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潜在需求行为及其宏微观影响因素。本文发现:(1)城乡居民都存在显著的逆向选择行为;(2)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对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影响居民商业健康保险行为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个人的风险偏好和经济购买力。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保险需求 风险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分析照料孙子女的时间对中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特征。由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有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在逐渐降低,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利影响的增加速度反在逐渐增加,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总影响呈现出先有利后不利的倒U型关系。文章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截面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无论是总体样本回归结果,还是分样本回归结果都表明随着照料孙子女时间的增加,中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差的概率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中国中老年人实际照料孙子女时间和最优照料时间以及与不照料孙子女无差异照料时间,发现中国中老年人在照料孙子女时间方面存在过度照料。
关键词:
孙子女 过度照料 中老年人 健康自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琴 雷晓燕 赵耀辉
本文选择高血压作为健康测度变量,运用CHNS四期追踪数据,探讨了健康对农村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疾病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本文用患高血压之前的钠盐摄入量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患高血压对城市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农村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们发现,城市的效果几乎全部来自较低教育程度的蓝领工人,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拥有养老保障的体力劳动者容易在高血压影响下产生退休意愿,而这个现象在同样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中并不存在。
关键词:
健康 劳动供给 社会保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于大川 吴玉锋 赵小仕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和健康的促进效应,并探讨该制度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医疗保险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消费水平,并改善其健康状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对高龄、农村、低收入等弱势老年人群医疗消费和健康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制度的公平性仍有待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可能渠道包括医疗消费水平提高和健康/就医行为改变,但不包括医疗负担减轻。据此,深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应强化福利性,提高公平性以及维护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婉芬
劳动供给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健康状况是决定劳动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tata分析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obit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健康状况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健康状况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福利保障水平下健康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不同群体内存在差异,健康对参加城职保群体劳动供给的影响最小;对参加城乡居保群体的影响最大,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但对于没有参保的群体而言,健康状况的下降并没有显著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此外,性别、年龄、收入和户口等变量也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