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3)
2023(12921)
2022(10737)
2021(10007)
2020(8498)
2019(19356)
2018(18722)
2017(35859)
2016(18607)
2015(20796)
2014(20186)
2013(19588)
2012(17747)
2011(15560)
2010(15525)
2009(14299)
2008(12943)
2007(11221)
2006(9470)
2005(8131)
作者
(50724)
(42147)
(41951)
(39988)
(26804)
(20478)
(19088)
(16338)
(16254)
(14845)
(14325)
(14250)
(13346)
(13281)
(13163)
(13058)
(12414)
(12262)
(12221)
(12090)
(10173)
(10158)
(10103)
(9851)
(9737)
(9555)
(9179)
(8864)
(8339)
(8232)
学科
(70421)
经济(70333)
(53107)
管理(52630)
(45541)
企业(45541)
方法(34173)
数学(30088)
数学方法(29656)
(27594)
金融(27589)
中国(26297)
(25076)
银行(25042)
(24110)
(23504)
(18190)
(16483)
(16078)
财务(16028)
业经(15997)
财务管理(15991)
企业财务(15320)
(15070)
地方(14097)
理论(13042)
(12951)
贸易(12935)
(12659)
农业(12579)
机构
大学(254838)
学院(252791)
(104469)
经济(102523)
管理(96359)
理学(83396)
理学院(82517)
研究(81495)
管理学(80836)
管理学院(80362)
中国(68855)
(52636)
(51119)
科学(48598)
财经(42306)
中心(40632)
(39464)
(38899)
(38619)
(36209)
研究所(35870)
业大(35533)
经济学(34503)
(32552)
师范(32151)
财经大学(31990)
北京(31327)
经济学院(31301)
农业(30513)
(29396)
基金
项目(175558)
科学(140081)
基金(131236)
研究(127752)
(114974)
国家(113701)
科学基金(98638)
社会(83379)
社会科(79251)
社会科学(79228)
基金项目(68922)
(67577)
自然(63624)
自然科(62156)
自然科学(62142)
自然科学基金(61033)
教育(59156)
(57232)
资助(52716)
编号(49727)
成果(40364)
重点(39908)
(39246)
(37691)
(37294)
国家社会(35850)
创新(35300)
教育部(34502)
科研(34484)
课题(34004)
期刊
(105920)
经济(105920)
研究(75457)
中国(47030)
(43468)
学报(41311)
(38675)
金融(38675)
科学(37294)
管理(35123)
(34688)
大学(31990)
学学(30334)
教育(24427)
农业(22369)
财经(22222)
技术(20901)
(19073)
经济研究(17560)
业经(16301)
问题(14070)
(12869)
理论(12285)
财会(12019)
(11756)
统计(11727)
(11318)
技术经济(11239)
实践(11099)
(11099)
共检索到372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苗国   周恬恬  
人口再生产作为家庭再生产最重要的“资产建设”科目,具备“储蓄”“保险”及“期货”等多重家庭金融资产含义。子女后代从家庭私有逐步成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产品,生儿育女这一底层家计资产的“金融化”趋势紧随其后。生育行为“养儿防老”的社会功能被家计金融进一步弱化,金融虚拟财富对老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功能愈加重要,但家计金融无法从本质上替代“养儿防老”。面对少子老龄化诱发的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体系的“膨胀-衰退”周期与人口通缩密切关联,防范各层级资产负债表衰退,东亚邻国的“合成谬误”历史教训值得借鉴反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吉光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C.Koo)在《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等书中,系统阐述了一个逻辑上自洽的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来解释20世纪90年代日本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文章阐述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指出其本质是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突然出现了严重失衡,需要通过持续降低负债来完成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导致总需求萎缩。借鉴日本、美国、欧元区典型案例,中国目前的资产价格水平尚不存在发生大规模资产泡沫崩解的风险,但新冠疫情对中国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造成了严重冲击,需警惕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迹象。文章同时提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把金融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置于同一个逻辑框架内,以信贷供给方的视角分析需求方的家庭财务状况。本文以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3年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不同收入组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分析了农户家庭资产结构和资产负债状况。分析发现:借款户家庭财务的基本特点是流动资金缺乏,且年度间现金流入不稳定;农村金融服务面临"资源无效"的困境,即在现有的农村产权制度下耕地和住房难以在信贷中发挥抵押物功能;可交易的耕地和住房财产权能够极大提高农户家庭的债务清偿能力,尤其是改善低收入农户的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发挥了"资源创造"的作用,信用资产价值可以改善农户家庭的资产结构,降低其资产负债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把金融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置于同一个逻辑框架内,以信贷供给方的视角分析需求方的家庭财务状况。本文以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3年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不同收入组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分析了农户家庭资产结构和资产负债状况。分析发现:借款户家庭财务的基本特点是流动资金缺乏,且年度间现金流入不稳定;农村金融服务面临"资源无效"的困境,即在现有的农村产权制度下耕地和住房难以在信贷中发挥抵押物功能;可交易的耕地和住房财产权能够极大提高农户家庭的债务清偿能力,尤其是改善低收入农户的家庭资产负债状况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亦霖  梁斯  
本文回顾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理论逻辑及特征,同时对典型国家日本及美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发现资产泡沫破灭导致私人部门出现巨额的资产损失,大量企业因此长期陷入“赚钱还债”的困局,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修复速度。近年来,我国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动力不足,叠加股市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现金流预期,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扩张动力不足。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流动性条件收紧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我国不断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叠加经济绿色转型及不同行业发展政策的推出,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度明显上升,出现现金流入放缓、收入下降、盈利能力走弱等问题。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本文结合实体经济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明   刘展廷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认为,当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时,后者会转而追求负债最小化,从而导致经济陷入持久衰退。美国和日本都曾发生过资产负债表衰退,防范中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是经济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将厘清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理论脉络、梳理学界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争论、归纳学界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对中国防范资产负债表衰退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亦霖  梁斯  
本文回顾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理论逻辑及特征,同时对典型国家日本及美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发现资产泡沫破灭导致私人部门出现巨额的资产损失,大量企业因此长期陷入“赚钱还债”的困局,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修复速度。近年来,我国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动力不足,叠加股市下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现金流预期,导致居民资产负债表扩张动力不足。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流动性条件收紧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我国不断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叠加经济绿色转型及不同行业发展政策的推出,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度明显上升,出现现金流入放缓、收入下降、盈利能力走弱等问题。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本文结合实体经济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尹中立  
"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假说认为,当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目标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或个人会把新增加的收益的大部分用于还债而不是用于再投资,信贷需求陷入停滞或减少,中央银行刺激信贷的政策操作会失效,经济出现恶性循环。直到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正常,经济运行才恢复到正常状态。该理论假说能很好地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及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我国前两年的信贷高速增长有可能会导致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应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郭新明  高爱武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去杠杆将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去杠杆因素纳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构建DSGE模型模拟分析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类有代表性的去杠杆方式如何作用于这种影响,最后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勇  李雪松  
围绕本轮经济大衰退,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分别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与"金融摩擦"理论,但尚未有研究将这两种理论融入至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含有这两种理论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在政策利率上升后,本文研究发现:(1)在基准情形,相比"资产负债表衰退","金融摩擦"机制对企业投资与产出影响更大;(2)金融中介对企业贷款意愿减弱,"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金融摩擦"机制对企业投资和产出影响均缩小,但后一种机制影响的缩小幅度更为明显;(3)企业决策目标转换速度加快,"资产负债表衰退"机制对企业投资与产出影响大幅扩大,而"金融摩擦"机制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本文在回顾金融稳定性理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国家资产负债表方法对金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梳理了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上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国民净财富视角下对金融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并以此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做出全新解读:(1)SNA偿付能力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压舱石";(2)应以实体经济为监管重点进行危机的防范;(3)通过完善宏观监管框架做到对危机的及早预警;(4)既要宏观审慎,又要防止对风险反应过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本文在回顾金融稳定性理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国家资产负债表方法对金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梳理了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上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国民净财富视角下对金融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并以此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做出全新解读:(1)SNA偿付能力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压舱石";(2)应以实体经济为监管重点进行危机的防范;(3)通过完善宏观监管框架做到对危机的及早预警;(4)既要宏观审慎,又要防止对风险反应过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特征,通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会发生显著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由于银行中介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周期性,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掩盖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市场高涨往往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思潮、道德风险问题与实质性监管松弛。基于对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表量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应从资本充足率、金融资产计量属性、坏账拨备比率三个维度采取逆周期金融监管策略,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颜博  
根据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学说,由资产负债表问题引发的危机,其内在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而,该类危机给经济带来的危害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政策运用失误,将使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之中。当前,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多元化的发展,部分行业也隐现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迹象。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大萧条证明,为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演变成一系列金融海啸,中国政府出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积极的和可取的。但是,基于全球危机影响的长期性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对现有的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以及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是经济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正确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