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
2023(695)
2022(605)
2021(589)
2020(501)
2019(1162)
2018(1063)
2017(1743)
2016(1089)
2015(1224)
2014(1208)
2013(1169)
2012(1170)
2011(1151)
2010(1049)
2009(964)
2008(978)
2007(867)
2006(680)
2005(582)
作者
(5040)
(4256)
(4139)
(4015)
(2716)
(2147)
(1883)
(1712)
(1577)
(1506)
(1502)
(1465)
(1449)
(1443)
(1365)
(1357)
(1343)
(1320)
(1283)
(1251)
(1188)
(1181)
(1091)
(1022)
(961)
(944)
(931)
(928)
(923)
(920)
学科
(2870)
(2537)
经济(2537)
水产(1336)
管理(1281)
(1217)
动物(1197)
方法(1052)
动物学(976)
中国(949)
数学(905)
数学方法(880)
(868)
企业(868)
地方(732)
及其(710)
(705)
(595)
(571)
防治(552)
(550)
生态(543)
农业(529)
(520)
森林(520)
(516)
业经(511)
(510)
(502)
理学(485)
机构
大学(17022)
学院(16270)
研究(8494)
科学(7886)
(7380)
农业(6012)
中国(5525)
(5418)
业大(5212)
研究所(5205)
(4677)
实验(4533)
(4405)
实验室(4373)
重点(4161)
农业大学(3926)
(3468)
(3435)
中心(3366)
管理(3304)
(3189)
(3152)
研究院(3033)
经济(3027)
技术(2985)
理学(2910)
(2840)
理学院(2824)
(2807)
科学院(2735)
基金
项目(13905)
(10413)
国家(10356)
科学(10156)
基金(9894)
科学基金(7940)
自然(6975)
自然科(6820)
自然科学(6819)
自然科学基金(6695)
研究(6241)
(5646)
(5266)
基金项目(5077)
资助(4439)
科技(4352)
计划(4298)
重点(3655)
专项(3323)
科研(3153)
(2945)
(2914)
社会(2894)
教育(2850)
社会科(2698)
社会科学(2696)
(2587)
(2563)
创新(2507)
(2506)
期刊
学报(7797)
(6272)
科学(5577)
大学(5183)
学学(5084)
农业(4299)
中国(3678)
(3465)
经济(3465)
研究(3230)
业大(2779)
农业大学(2287)
(2165)
林业(1793)
(1749)
自然(1693)
水产(1580)
中国农业(1571)
自然科(1437)
自然科学(1437)
科技(1336)
资源(1243)
(1196)
农林(1192)
(1192)
管理(1181)
科技大(1096)
科技大学(1096)
教育(1031)
渔业(1013)
共检索到23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永波  张杰  李向民  
应用AB-PAS染色法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豹纹鳃棘鲈粘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的粘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豹纹鳃棘鲈消化道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食道粘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胃以Ⅰ型为主,幽门盲囊和肠以Ⅲ型为主,直肠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部粘液细胞分布密度最大,达(111.37±21.74)cell·mm~(-2),极显著高于消化道其它部分,直肠、幽门盲囊、肠的粘液细胞分布密度分别为(35.09±8.74)、(30.23±5.37)、(28.00±4.67)...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伟妮  林旋  林树根  王赛群  
采用阿利新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和不同pH(1.0、2.5、3.1)的AB染色法,对褐牙鲆进行显微观察,发现褐牙鲆食管、胃、幽门垂和肠道均有粘液细胞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褐牙鲆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AB呈阴性反应,PAS呈阳性反应,含中性粘多糖;Ⅱ型呈蓝色,AB呈阳性反应,PAS呈阴性反应,含酸性粘多糖;Ⅲ型呈紫红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Ⅳ型呈蓝紫色,AB和PAS均呈阳性反应,主要含有AB呈阳性反应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呈阳性反应的中性粘多糖.AB(p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王珺  骆剑  黄宗文  尹绍武  
采用阿立新蓝过碘酸雪夫试剂染色法,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波纹唇鱼黏液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密度和类型均有差异。在靠近消化腔的部位分布Ⅱ型黏液细胞;在黏膜层基部多分布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口咽腔、舌和食道部位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小肠和直肠黏膜层顶部主要分布Ⅱ型和Ⅳ型黏液细胞,基部主要为Ⅲ型和Ⅳ型黏液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宁  任素莲  宋微波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光镜水平上研究了文蛤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分布与组化特性。H.E染色法显示,粘液细胞主要存在于消化道上皮组织中,仅唇瓣结缔组织中发现有少量的粘液细胞。ABPAS染色法显示:文蛤消化道粘液细胞主要分为4种类型,I型:呈红色,AB阴性,PAS阳性,含有中性粘液物质;II型:呈蓝色,AB阳性,PAS阴性,含有酸性粘液物质;III型:AB和PAS均呈阳性,但PAS阳性较强,两种粘液物质均含有,但中性粘液物质含量多;IV型:AB和PAS均呈阳性,但AB阳性较强,两种粘液物质均含有,但酸性粘液物质含量多。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类型、数量不同。唇瓣粘液细胞的数量较少,食道含有大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敏  张宇  方静  
应用AB-PAS染色法及JD-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对重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davidi Sauvage)消化道黏液细胞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消化道黏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其中,口咽腔和食道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前肠以Ⅰ型为主;中肠以Ⅲ型、Ⅳ型为主;后肠以Ⅱ型为主。结果表明,黏液细胞分布密度与各段消化道功能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宜艳  孙虎山  孙修勤  李光友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AB-PAS染色,对人工养殖的1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壳长35~40 mm)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海湾扇贝唇瓣、口唇、胃、肠、直肠、晶杆囊和肝脏中均有粘液细胞分布,其中,内唇瓣的内表皮和外唇瓣的外表皮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其中Ⅱ型(AB-PAS染色呈蓝色)最多,Ⅳ型(蓝紫色)次之,Ⅲ型(紫红色)较少,Ⅰ型(红色)极少;内唇瓣的外表皮和外唇瓣的内表皮粘液细胞仅在每一横褶的皱褶处集中分布,多为Ⅱ型,另有少量Ⅳ型。口唇粘液细胞较多,排列比较紧密,Ⅱ型最多,ⅣJ型次之。胃粘液细胞数量很少,均为Ⅱ型。肠粘液细胞(Ⅱ型)较多,在肠上皮细胞较薄的区域分布密集。直肠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杰  王永波  李向民  符书源  郑飞  刘金叶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豹纹鳃棘鲈的消化道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道构成,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短而粗,粘膜层向内腔突起形成纵行褶皱,上皮表层排列有杯状细胞。胃部膨大,为"Y"形,未见有杯状细胞,食道与胃的肌层均发达。幽门盲囊有3条,组织学结构与小肠相似。肠道在腹腔内呈"Z"形排列,比肠长为0.72±0.04,肠粘膜层向腔内突起形成发达的褶皱,多数形成二级褶皱,肠道各段均分布有杯状细胞。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三叶,胰腺在肝脏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王平  吴韶菊  孙修勤  李光友  
采用AB PAS染色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人工养殖 3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壳长 4 0~ 5 0mm)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粘液细胞分为 4种类型 ,Ⅰ型呈红色 ,Ⅱ型呈蓝色 ,Ⅲ型呈紫红色 ,Ⅳ型呈蓝紫色。不同部位 ,粘液细胞类型、密度及形态不同 ,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外套膜边缘膜及生壳突起内、外表皮粘液细胞均以Ⅱ型为主 ,密度较小 ,形态主要为梨形、杯形、圆形 ,并多为大型细胞 ;中央膜内表皮以Ⅰ型和Ⅲ型较多 ,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表皮只有Ⅱ型细胞分布 ;鳃轴表皮粘液细胞以Ⅰ型和Ⅲ型为多 ,形态为圆形、杯形或不规则形 ;鳃丝表皮粘液细胞多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军  彭新亮  乔志刚  
利用阿利新蓝(AB,pH=2.6)-过碘酸雪夫氏试剂(PAS)染色,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进行了分类、分布和分泌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粘液细胞分布特点,鲇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5种类型;皮肤中有Ⅰ型和Ⅳ型2种粘液细胞分布,鳃部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Ⅴ型4种粘液细胞分布;腹部皮肤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83个,其次为颌部皮肤,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802个,鳃丝部位密度最小,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08个;粘液细胞分泌方式有4种,Ⅰ型为全浆分泌,Ⅱ型为局部分泌,Ⅲ型为巨浆分泌,Ⅳ型为顶浆分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天密  王永波  符书源  杨明秋  符一凡  李向民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诗雨   卢昇   陈松林   刘洋   周茜   王磊   徐文腾   宋煜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引起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患“烂身病”的主要致病菌,每年6―8月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该品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抗病良种是豹纹鳃棘鲈养殖业的迫切需求。为评估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本研究基于高密度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基因组亲缘关系矩阵,使用4种模型(BLM、BTM、LLM和LTM)拟合了2种抗病表型(测试日性状,TDS;二元死亡存活性状,TS),并用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算方差组分。经分析,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力为0.182~0.486,属中高遗传力性状,加性遗传方差为0.071~0.262。其中,利用线性模型(BLM和LL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382和0.476,利用阈值模型(BTM和LTM)估算的遗传力分别为0.182和0.207。表明可以通过遗传选育提高豹纹鳃棘鲈抗弧菌能力。对不同模型估算的基因组估算育种值(GEBV)进行相关性分析,不同模型拟合同种抗病表型时,GEBV之间相关系数> 0.9,属于高强度正相关关系,表明使用同种表型定义时,阈值或线性模型对GEBV排名影响很小。对不同模型估算的GEBV与不同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纵向模型(LLM和LTM)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横截面模型(BLM和BTM),说明表型TDS可能比表型TS更适合作为抗病表型。此外,在线性模型中,使用表型TDS和表型TS估算的GEBV之间的相关系数<0.85,说明采用2种表型定义下估计的豹纹鳃棘鲈抗哈维弧菌GEBV排名不一致。但基于表型TDS估算的GEBV与表型T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强(0.824),表明使用表型TDS和纵向模型(LLM)估算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更有优势。本研究补充了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遗传参数研究,为豹纹鳃棘鲈抗哈维氏弧菌良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婕  王梦娅  吴绍轩  汪波  胡景杰  包振民  
酪氨酸酶蛋白家族(tyrosinase gene family)是一类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在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Tyr基因家族在东星斑体色形成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养殖鱼类,但是人工养殖的东星斑因环境等变化而逐渐出现体色变淡或者变黑的现象,严重影响其品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从东星斑全基因组中共筛选鉴定获得5个Tyr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基因保守性较高,尤其是Tyr家族典型的酪氨酸酶功能域在不同物种各成员之间均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和共线分析均显示东星斑Tyr基因家族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复制和丢失现象。此外,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Tyr基因家族所有成员在东星斑黑色个体的皮肤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红色个体(P<0.05)。本研究初步鉴定和分析了东星斑Tyr基因家族在其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旨为深入解析东星斑酪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功能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李灏  任涵玮  张勤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吴雷明  李炎璐  宋振鑫  梁友  翟介明  王鲁  庞尊方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宁宁  周邦维  李勇  张静  马骏  于学权  
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重率,昼夜组较黑暗组和红光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28.6%和39.2%(P<0.05,P<0.01),与蓝光组差异不显著;而蓝光组比红光组显著提高31.2%(P<0.05)。2)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昼夜组分别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与红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新发现,各处理组试验鱼皮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